两会专访:李义虎论台海形势与两岸
来源:中评社
李义虎(中评社资料图)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李义虎在两会前夕接受中评社记者专访,就2022年两岸关系特点、2023年两岸关系前景、“两制”台湾方案等分享观点。
李义虎表示,综合看来,去年两岸关系呈现的特点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大陆对台海地区战略形势的塑造能力有所提升,依旧牢牢掌握两岸关系发展的主导权。二是,去年两岸关系发展中依然存在一些干扰,美台勾连加剧两岸关系紧张,使两岸关系有较大起伏。三是,两岸交流依旧受到民进党当局政策限制和疫情的影响。
李义虎认为,今年两岸交流,尤其是民间交流有回暖的可能。其中非常重要的因素在于,两岸民间交流的意愿和诉求很强,两岸双方也都有一些现实需要。这些因素会促使两岸民间交流在今年得到较快发展,出现所谓的“回暖”。而两岸政治上的回暖则完全取决于民进党当局,就在于民进党当局是否承认和接受“九二共识”。当然,今年两岸关系发展还会有一些干扰因素存在,甚至可能会使两岸关系产生较大起伏。
李义虎指出,从某种程度上讲,大陆方面对台湾方面曾经有过两次重大让步,一次是提出“一国两制”,还有一次是达成“九二共识”。“一国两制”的参照系是“一国一制”,台湾反对“一国两制”,难道是要“一国一制”?“九二共识”则采取战略模糊的处理方式,是当时两岸两会谈判的智慧产物。民进党当局扭曲了许多历史事实,有许多刻意的污蔑化解释。我们要将大陆对台方针的发展脉络和实质跟台湾民众讲清楚,这需要做许多理论工作和政策解释工作。
李义虎,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法学博士,北京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以下为专访全文:
2022年大陆对台海地区战略形势的塑造能力有所提升
中评社:2022年的两岸关系发生了许多备受关注的大事,比如,第三份涉台白皮书发布,佩洛西窜台、大陆环岛军事演习、大陆将反“台独”写入党章、台湾“九合一”选举民进党大败等。综合来看,您认为2022年两岸关系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李义虎:2022年是两岸关系很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两岸关系中发生了许多大事,对未来两岸关系走向会产生一定影响。
从大陆方面看,去年大陆政治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件大事就是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作大会报告,规划部署了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工作和任务,对中国现代化发展和民族复兴具有重要意义。其中,二十大报告涉台部分受到国内国际高度关注,这部分内容是今后大陆对台工作和国家统一工作的最高指导方针和根本遵循,对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也做出了重点论述。此外,将反“台独”写入党章,在中共历史上是首次。去年八月国台办和国新办联合发布的《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是中国政府发表的第三份涉台白皮书、是新时代的第一份涉台白皮书,对新时代台湾问题和对台政策进行了系统论述。将二十大报告与第三份涉台白皮书结合起来看,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就基本成型了,今后统一事业的战略目标和战略发力点也变得非常明确,大陆将推动国家统一进入快速发展轨道。
与此同时,基于去年台海方面的一些形势变化,大陆反分裂反干涉的“双反”斗争更加激烈,并出现了新特点。佩洛西窜台、蔡英文当局强化“倚美抗中”路线等事件,使得中美关系、两岸关系趋于紧张,台海局势更加严峻复杂。佩洛西窜台后,大陆围岛军演,进行了有力回击,这是大陆去年对台的一个重要动作。在不确定事件中,大陆把握了局势,掌握着两岸关系的主导权,提升了台海地区战略态势的塑造能力。同时也可以看到,过去一年,因美国打“台湾牌”更加频繁、更加挑动中国底线,大陆将反干涉斗争放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上,将其作为大陆塑造台海局势的重点。
在国际形势方面,去年国际形势动荡,发生了许多意想不到的事件,2月份爆发的俄乌冲突从一开始的“特别军事行动”演变为了持久战、消耗战,对国际形势产生重大影响。俄乌关系、俄美关系全面恶化,在政治、经济、能源、地缘、国家关系等方面几乎完全崩解。美西方一致对俄罗斯制裁,表现出阵营化特点,给中美关系、中俄关系增添了复杂性因素。乌克兰危机发生以后,一些评论家由俄乌冲突联想到台海局势,但应当明确,乌克兰问题与台湾问题性质不同,不能混为一谈。然而,从客观上看,乌克兰问题对于台海局势也有一些影射的效果。两岸民众都看到,经过一年的事态演变,俄乌冲突的双方都陷入一种非常糟糕、不利的局面。因此,两岸民众对于和平、止战、反战的诉求强烈,岛内民众尤其是岛内青年认识到和平十分可贵、需要格外珍惜。相信中华民族有智慧、有能力防止类似事件发生在两岸之间。
在岛内方面,“九合一”选举使岛内形势发生新的变化。在“九合一”选举中,民进党大败,失去了许多县市的执政地位,一些有指标意义的地方也“绿地变蓝天”。这说明岛内主流民意不认同民进党当局的施政行为、不满意民进党的两岸政策。当然,民进党大败并不直接意味着国民党的胜利,民进党败在自身多年来的所作所为。今年下半年岛内政治的重心是台湾地区领导人的选举,有关选情走向值得观察。
综合看来,去年两岸关系呈现的特点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大陆对台海地区战略形势的塑造能力有所提升,依旧牢牢掌握两岸关系发展的主导权。二是,去年两岸关系发展中还存在一些干扰,美台勾连加剧两岸关系紧张,使两岸关系有较大起伏。三是,两岸交流依旧受到民进党当局政策限制和疫情的影响。
今年两岸民间交流或回暖 仍需警惕干扰因素
中评社:2023年开年,两岸交流呈现出新气象。国台办主任宋涛会见中国国民党前主席洪秀柱;国台办表态,愿与台湾共同努力,为恢复台湾农渔产品输入大陆提供帮助;国民党副主席夏立言率团访陆;新任的海基会董事长李大维也希望能及早赴陆。如何看待这些现象?这是否传递出两岸回暖的信号?对于2023年的两岸关系前景,您怎么看?
李义虎:新年伊始,两岸有一些新气象。大陆对台部门新领导宋涛主任上任后,迅速展开工作,表现出很强的使命感、责任感和投入感。宋涛主任发表了新年祝词,阐述了大陆对台政策;会见了许多来访的岛内重要客人;还在北京、厦门等地调研走访、慰问台胞。今年是大陆的换届年,在即将举行的全国两会上及之后一段时间,国家领导人架构和对台部门领导架构均会调整完毕、完备人事布局,之后将各就各位,迅速开展工作,相信会给对台工作和国家统一事业带来新气象。
最近一段时间,大陆方面为进一步促进两岸交流做出了许多积极努力,台湾方面也有一些人士做出积极表示。我们希望两岸之间出现一些可以期待的进展、产生一些交流成果。我认为,今年两岸交流,尤其是民间交流有回暖的可能。其中非常重要的因素在于,两岸民间交流的意愿和诉求很强,两岸双方也都有一些现实需要。这些因素会促使两岸民间交流在今年得到较快发展,出现所谓的“回暖”。
而两岸政治上的回暖则完全取决于民进党当局,就在于民进党当局是否承认和接受“九二共识”。两岸目前在政治层面处于僵局,就是卡在民进党当局不承认、不接受“九二共识”。一旦民进党当局承认和接受“九二共识”,两岸在政治层面会有较大进展。
当然,今年两岸关系发展还会有一些干扰因素存在,甚至可能会使两岸关系产生较大起伏。比如,此前传言的麦卡锡窜台、蔡英文访美等事件一旦发生,会再度引起两岸关系紧张。在美台勾连方面,有一个重要特点值得注意,即,今年在美台勾连中,或许美国方面会比较主动。近些年来,在美台勾连不断增强的过程中,一直是蔡英文当局更加主动,而今年情况可能发生变化,美国或基于其亚太战略乃至全球战略考量,更主动地打“台湾牌”,以牵制和遏制中国大陆崛起。
重构政治互信是两岸恢复对话交流的重要基点
中评社:大陆方面多次表态,愿在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基础上,与台湾各界有识之士就两岸关系和国家统一开展广泛深入协商。您认为,两岸开展对话协商的难点在哪里?两岸官方往来中断至今,若想恢复对话交流,应如何重构政治互信?
李义虎:今年两岸关系发展有两个重要面向,一是恢复民间交流局面;二是推动两岸对话协商。关于对话协商,要注意区分以下三个概念:一是“广泛深入协商”。二十大报告提出,“我们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在此基础上,推进同台湾各党派、各界别、各阶层人士就两岸关系和国家统一开展广泛深入协商”。二是“民主协商”。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中提出,“我们郑重倡议,在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政治基础上,两岸各政党、各界别推举代表性人士,就两岸关系和民族未来开展广泛深入的民主协商,就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达成制度性安排。”三是“政治对话协商”,这是指两岸官方层面的政治对话。
从目前情况看,两岸进行政治协商的基础条件并不具备,因为台湾当局拒不承认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2019年提出的“民主协商”更加侧重两岸民间社会之间的协商,比如大陆方面可以跟一些认同“九二共识”、且愿意推进两岸和平发展的政党、团体、人士进行协商。“广泛深入协商”则在外延和内涵上较民主协商更进一步,但依旧侧重于两岸民间层面,其重心在民间、起始点也在民间。随着形势的发展,这种民间社会的协商或会向政治协商演进,比如,不排除认同“九二共识”的在野政党在台湾执政这种前景。
如果两岸要恢复对话交流,重构政治互信是很重要的基点,前提是台湾方面要承认和接受“九二共识”。大陆的这一立场历来十分清楚,台湾有关政治人物心里对此也很明白。
“一国两制”“九二共识”是大陆对台两次重要让步
中评社:探索“两制”台湾方案自2019年提出至今已有4年。您认为,两岸应当如何更好地探索“两制”台湾方案?在这个方案中,应该如何更好地照顾台湾同胞的利益福祉?对于民进党当局污名化“一国两制”,我们应如何破解?
李义虎:2019年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提出,“探索‘两制’台湾方案,丰富和平统一实践。”大陆学界对此展开研究,也发表了一些成果。这种探索不仅仅是大陆单方面的事,需要两岸共同努力,加以探索。台湾方面也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岛内学术界已经有很多学者在研究统一的路径和模式,可以将其汇集起来,加以优化处理,吸收最合理的部分。因此,要更好探索“两制”台湾方案,需要瞄准统一目标,在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的基础上,加强两岸学界的互动,在两岸学界交流中加以探索。
照顾台湾同胞利益福祉会是未来对台湾方案设计的重要内容。大陆奉行“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同时也坚持“两岸一家亲”。二十大报告提出,“我们始终尊重、关爱、造福台湾同胞”,在这方面,未来的“两制”台湾方案中一定会有具体设计。当前,大陆已经有了很多照顾台湾同胞利益福祉的举措,比如大陆公布的“31条”,各省市颁布的落实“31条”和台湾同胞同等待遇的政策,都是为了让台湾同胞享受大陆发展的成果。
然而,常年来,民进党当局不断攻击“一国两制”,污名化、妖魔化动作很多,其中有很多“认知战”的打法,通过常年累积,造成了很恶劣的影响。我们要破解民进党当局对“一国两制”的污名化,需要做很多艰苦工作,首先需要讲清楚自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发表以来大陆对台政策的发展脉络。《告台湾同胞书》确立了和平统一的政策,1982年邓小平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在改革开放后大陆思想解放的背景之下提出的,其出发点是为了采取和平方式,合理解决两岸问题。
从某种程度上讲,大陆方面对台湾方面曾经有过两次重大让步,一次是提出“一国两制”,还有一次是达成“九二共识”。“一国两制”的参照系是“一国一制”,台湾反对“一国两制”,难道是要“一国一制”?“九二共识”则采取战略模糊的处理方式,是当时两岸两会谈判的智慧产物。民进党当局扭曲了许多历史事实,有许多刻意的污蔑化解释,我们要将大陆对台政策的发展脉络和实质跟台湾民众讲清楚,需要做许多理论工作和政策解释工作。
中评社:2022年8月10日,《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发表。白皮书勾勒出按“一国两制”实现和平统一的光明前景。您认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将为台湾经济社会发展和台湾同胞带来哪些实实在在的好处?
李义虎:中国政府发表的三个涉台白皮书都对和平统一的光明前景做过描述,去年发布的第三个涉台白皮书对此进行系统阐述。谈及“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台湾同胞带来的好处,可以用存量和增量的思路来解释。
从存量的角度来看,最大的好处就是和平,即,展现了和平统一的光明前景,两岸民众不用为战争而焦虑,将会生活在和平的环境中。和平是两岸人民最大的福祉、最大的利益公约数,也是两岸主流民意的诉求。增量的好处则是不断发展中、且在不断扩大的好处。按照“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实现两岸统一,会给台湾带来许多新的重要机遇,台湾会享受到大陆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成果,台湾同胞也会有更多发展空间,并且能在国际上享受作为大国国民的尊严和地位。此外,两岸如果在和平统一背景下进行政治对话和谈判,台湾方面提出的合理诉求和切实问题也都会得到很好解决。
依法遏“独”的同时也应“扬善”
中评社:大陆已经公布了两批“台独”顽固分子清单,表示对其依法惩戒。大陆也表明,将持续加强运用法治方式和法治力量打击“台独”分裂势力,推进祖国统一进程。对于大陆依法遏“独”系列举措,您如何看?
李义虎:这些年来,大陆一直在加强运用法治方式来打击“台独”分裂势力及其相关活动,以推动国家统一进程。目前,大陆已经公布了两批“台独”顽固分子清单,给其划出法律红线,表示对其依法惩戒。惩戒所依凭的法律包括《宪法》《反分裂国家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及其它相关法律。这是运用法治方式治理两岸关系的体现,已经产生了较好的效果。今后,大陆在依法遏“独”方面还会有一些新的举措,工具箱里还有许多其他工具。值得注意的是,大陆将“台独”顽固分子与一些有错误言论的人加以区分,我们的法律武器瞄准并集中打击的是一小撮顽固“台独”分子。
大陆对清单在列的“台独”顽固分子依法惩戒,是在“治恶”。此外,也要“扬善”,对于承认“九二共识”、积极推动两岸和平发展、对两岸交流做出贡献的人士应当予以奖励。要把“奖”和“惩”结合起来,形成鲜明对比,建立奖惩机制。我们要打击一小撮“台独”顽固分子,同时更要团结广大台湾同胞,尤其是热心两岸关系发展、推动两岸交流的积极分子,对这些积极分子进行政治、物质、精神、荣誉、社会的各种奖励举措。
中评社:外部干预是有碍台海和平稳定的重要因素。党的二十大报告在论述“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时指出“针对的是外部势力干涉和极少数‘台独’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动,绝非针对广大台湾同胞”。对此,您如何看?如何看待近来中方的反干涉斗争?
李义虎:刚刚提到,2023年台海局势的特点之一是,在美台勾连中,美国或会处于更主动的位置。二十大报告在论述中将“外部势力干涉”放在“‘台独’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动”前面,意味着未来在反分裂反干涉的双反斗争中,会把反干涉斗争看得更重,并加以战略应对;也意味着台湾问题在中美关系中可能会引发更大、更频繁的波折。
拜登政府事实上继承了特朗普政府的对华战略定位,要同中国进行高强度的战略竞争。投射到台海政策上,主要表现为,拜登政府会加强对台湾问题的干预。去年10月拜登任内的首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称“中国是唯一兼具重塑国际秩序之意图以及支持其实现意图之日益强劲的经济、外交、军事和技术力量的竞争者”。在这样的对华态度下,美国打“台湾牌”会更频繁、出手会更重。
我们必须对此加以战略应对,以削弱或逐步消除外部干预对台海和平稳定的影响。我们“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勾勒出“和平统一”是第一选择,使用武力是最后选择。此外,在两者之间,还有许多选项,比如,可能是和平方式和武力方式相结合而产生的若干选项。
中评社:2022年的台湾地区“九合一”选举中,民进党大败。您如何看待这个选举结果?有人认为,这反映了民进党“抗中保台牌”失效,对此,您怎么看?
李义虎:我基本上认同“九合一”选举结果反映了民进党“抗中保台牌”失效。前几年,蔡英文当局一直打“倚美抗中牌”“抗中保台牌”,收到了一些成效。蔡英文当局将其作为选举施政和左右民意的灵丹妙药、“神主牌”,但事实证明,这样的政策对于两岸关系发展和台湾大多数人的利益福祉都是不利的。去年局势发生演变,岛内民众对和平的愿望和诉求大大提升,岛内民众也意识到和大陆作对对台湾没有好处,对其个人的生存、发展也有损害。
因此,在去年“九合一”选举中,民进党再打“抗中保台”牌就失灵了,因为这是违背台湾主流民意的,也有悖于台湾民众的利益。从近来赖清德提出的所谓“和平保台”,也可以从一定意义上折射出“抗中保台”这个牌已经不那么好打了。
文化在两岸关系发展中起着根基性作用
中评社:您是一年一度的中华文化论坛组委会负责人,您认为,两岸文化交流呈现出哪些特点?文化领域的交流会如何促进两岸融合发展?
李义虎:从2015年到2022年,中华文化论坛已经举行了八届,受到两岸同胞、港澳同胞以及海外华人社会高度评价。两岸文化交流非常重要,因为中华文化深植两岸民间、深植两岸民众的心灵深处。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他也提出,“推动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同胞心灵契合。”这是两岸文化交流的宗旨和指针。
两岸文化交流有以下一些特点:第一是民间性。两岸的文化交流活动大部分是由民间发起的;第二是丰富性,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涵盖文化思想理论、舞蹈音乐书画影视艺术、民俗宗教、城市文化、书院交流等;第三是基础性,中华文化是两岸的根脉所系,是两岸最大的公约数,是两岸同胞的根和魂。文化在两岸关系发展中起着根基性的作用。
二十大报告涉台部分提出,要促进两岸多领域融合发展。原来谈到融合发展,主要聚焦经济社会领域,而“多领域”则包含文化领域的交流和融合发展。文化是推动两岸融合发展的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和伸展点。
中评社:今年参加全国两会,您有哪些建议?
李义虎:根据近年两岸关系发展的现实需求,在参加两会期间我将就两个方面的问题提出建议案。一是就如何推动两岸民间交流、如何做好岛内民众工作提出相关建议,二是就如何推动两岸民主协商提出建议案。
此专访为2023年全国两会系列专访之一,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
记者:海涵(北京)
责编:若若
来源:中评网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