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内到外,中国面临诸多挑战!

编辑:全球局势战略纵横 文章类型:综合资讯 发布于2014-10-16 05:47:08 共1565人阅读
文章导读 从内到外,中国面临诸多挑战!

 

从内到外,中国面临诸多挑战!

2014-10-13 全球局势战略纵横

    日前,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相关测算,认为中国在2014年经济总量按购买力价格,将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

    一直以来,中国的复兴之梦,激励着几代人,改革开放初期,我们每年都设定了一个超越目标,几乎每年的经济总量,都超越好几个国家,直到前年,中国超越日本,跃升为全球第二经济体,从此之后,何时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一直是国人的梦寐以求的,同时,“世界第一”也成为中国最大的一张画饼。

    而按照当下汇率,中国超越美国,也将在2019年实现。目前中国经济的真实总量,约为美国的一半稍过,要在6年内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经济大国,按照中美增速对比,似乎并不遥远。

    在本次金融危机中,对比美国及欧洲各国等发达国家的经济衰退与动荡,中国是少数几个保持继续高速增长的国家之一,在过去的一年中,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些,都使中国的国内情绪高涨,使人产生中国取代美国,成为未来霸主的幻觉。

    事实上,中国未来30年存在严重的发展危机,经济结构的失衡,快速增长时代的终结,新兴国家的兴起等,都将制约中国崛起,妄言取代美国只能是臆想,中国更需深化改革,提高发展质量,而非追求纸面的速度。

    一, 中国“高速”时代神话即将终结

    五年内世界第一,建立在一个前提上,但是,这个前提就是,中国和美国,都保持目前的发展速度不变。

    问题是,中国未来30年能保持目前的高增长吗?很难。

    就全球大国崛起的规律而言,未来中国,将结束高速增长期,陷入一个超过三十年的乃至更长的稳健增长期。

    中国绝不可能永远高速增长。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保持大约平均10%的年增长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种制度红利,是在我国建成完善工业体系后发展的必然。而这种飞跃,只有在国家的重大变革的转型期才出现。

    从近现代以来大国崛起的轨迹来说,一个国家的飞跃期,不可能无限长久。全球历史上,能够如中国一样保持30年左右高速增长的非常罕见。

    美国从内战结束后的1880年代到20世纪初期的崛起,以及二战后到60年代的所谓黄金时代,两次持续繁荣期,均不过二三十年。而英法等国只出现过一次,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大约是30年左右。

    而事实上,国家的增长,正如一个行业的增长,是有周期的,从高速发展的飞跃期,到平稳发展的稳定期,直到开始另外一个高速发展期。

    同样,中国的高速发展,也不可能永远持续。2008年与2009年是中国的分水岭,2008年,中国GDP增幅为9.3%,跌破10%,2009年更为8%左右,除2010年反弹之外,2011年和2012年,均在10%以下,或者可为未来的先兆,即:中国从飞速发展的高原期,逐步进入平缓稳健期。

    中国本次高速增长之后,还能有第二次高速增长吗?

    全球历史上,100年内发生两次高速发展的先例,唯有日本与德国,非常少见。

    日本从明治维新到20世纪初近30年,从60年代到80年代的二十余年,两次的飞跃其实也是一种制度红利,也就是依靠社会经济变革。前一次是明治维新,后一次是在美国主导下扫除封建残余的二次现代化。德国的两次飞跃,从本质上说,亦是拜制度红利所赐。

    国家飞速发展的内在驱力,一为全面深刻的社会经济变革,中国的高速发展,就是典型的革命性的社会变革所致;一为技术革新或者新兴产业勃兴。如英国当年的崛起,就是拜工业革命所赐,美国最近20年的亚高速发展,就是得宜于计算机为代表的新技术,新能源产业的兴起。

    中国目前的第一次社会变革的动力基本释放完毕,如果不能完成新的重大社会变革,则将神话不再。而新技术和新产业的兴起,更多与全球大环境相关。

    中国未来的希望,在于继续深化变革,从社会结构,权力运作模式,经济结构,文化等领域,进行广泛改革。

    二,中国的三座大山

    中国目前向美国输出资本,正如当年美国取代英国之前,借钱给英国一样。先拯救,再主宰,是很多人关于中国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之王的美好设想。

    事实上,中国无法成为救世主,甚至,中国更需要自救。目前,中国经济面临着经济结构的重大失衡,如新的三座大山,恐非几代愚公不能搬动。

    第一座大山,内需与外需失调。

    中国经济的外需依存度达到了70%,是全球经济大国中,对外经济依存度最大的国家。中国一直沾沾自喜的所谓“全球第二大债权国”,正反映了外向型经济的特质。本次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的海外订单急剧减少,对经济造成重创。在浙江,广东等众多靠出口拉动经济的地区,成千上万的企业倒闭。

    受消费水平所限,内需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根本性改变。加上外需急剧萎缩,未来中国经济将面临巨大考验。

    第二座大山,产业结构的不平衡。

    本次中国的长期通涨,表面上看是热钱过多,实际上则是因为产业结构极度不合理。大量的钱涌入地产等暴利行业,真正需要钱的行业,则资金紧张。造成实体的普遍萎缩。同时垄断企业的膨胀与民营企业的萎缩,将伤害中国未来的经济根基。

    第三座大山,社会结构的不合理以及由此产生的畸形消费。

    最能说明中国消费结构畸形的是,穷如中国者,竟然成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大国,而中国最流行的手机,却是“山寨机”。

    这两种极端消费,其实表明了中国社会贫富分化严重。极端富有者,追求畸形的高消费,而庞大的低收入者,则是一种大面积的低端消费。

    为什么中国企业迟迟不能完成产业升级?其根源,并非企业短视,而是因为中国的主流消费群体非常贫穷,他们并无足够的购买力,只能消费低端产品。企业无足够的利润,自然无法完成产业升级。如果中国不能消除过大的贫富差距,形成足够的中产阶级,实现国民收入的增长,未来将面临更多社会问题。

    三,后发劣势使中国崛起更为艰难

    “后发先至”固然充满希望,但是,落后于时代对于国家崛起却存在巨大局限。

    从全球历史来说,大国的崛起,均有其独特的时势。

    西班牙,荷兰的崛起,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文艺复兴之后,世界走上近代化的开始,发现新大陆之后,海外贸易与海外殖民成为新的发展模式,荷兰与西班牙刚好处于当时的航海中心地带,故此富强。

    而后起的英国,则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工业国家,其崛起的本质,既在于引领工业革命的先声,又开创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国家,在当时世界上处于先发优势。其后崛起的法、德、美以及更后起的日、俄,均崛起于世界的前列,当时完成国内革命和初步工业化启蒙的国家,放眼全球,不过十余国,而整个世界,尚处于旧时代蒙昧的尾声。甚至日本因为在亚洲早崛起几十年,就可以打败庞大的中国。

    但是,当今日中国崛起之时,自第二次世界大战持续至今,全球民族国家,均已经启动现代化历程,中国并无先发优势。

    此外,作为后发国家,中国的崛起必然受到既有大国制约。特别是美国。日本和德国的崛起,某种意义上具有依附性。二战后两国均由美国占领和完成现代化改造,美国逐步将其培养成卫星国,他们共同的特性是:高素质的国民及由此造就的丰富人力资源、贫乏的国内资源和国内市场,可以纳入美国的体系,而不太可能成为独立的不可控的经济体。与美国经济的巨大互补性,是日本、德国迅速崛起的重要原因,我国台湾省和韩国某种意义上也是走的这条路。

    但是中国与美国非常类似,都是资源消耗大国,拥有广阔的国内市场,丰富的人力资源。日韩的崛起得宜于与美国的互补,而中国注定是美国天然的对手。目前,中国钢材消费大约占世界钢材消耗的30%。水泥消耗超过世界水泥消耗量的50%以上。

    中国的崛起,也意味着与美国等大国争夺世界资源和市场。

    四,金砖国家崛起对中国的制约

    目前,中国在金砖四国之中实力最强。于是,关于中国领导新兴市场,集体取代美国,成为一种梦想。

    假使美国保持零增长,而几大新兴国家保持目前的增长势头,要追上静止不动的美国,尚且需要数十年时间。更何况“月亮走,我也走”,在新兴市场逐步发展的同时,美国也在同步发展,仍然具有强大的自我调整能力,远未到日落西山的时候。

    同时,众多新兴国家,都存在着自身的重大缺陷,这些缺陷,将在未来几十年内,阻滞其追赶既有强国的步伐。在金砖四国之中,俄罗斯资源丰富,休克疗法之后,使其遭受严重内伤,同时,俄罗斯人口总量继续下降,劳动力储备严重不足将会严重制约其经济的发展;巴西的能源不足,长期依赖进口,并且国内贫富悬殊巨大,社会结构极不合理;印度未来人口资源丰富,但是其种姓制度根深蒂固,同时,基础设施与工业落后,需要长时间的弥补;墨西哥与南非,越南等,目前均只是地区性强国。

    新兴国家的群体崛起,反容易出现均势竞争的格局。难以有某一家远远超越众人,一枝独秀,直追美国。更值得注意的是,未来的新兴国家的崛起,不仅面临着与美国等传统强国的竞争,也面临着新兴国家之间的竞争。俄罗斯希望能够重振大国雄风,恢复全苏联类似的地位,巴西则要从一个“未来永远在未来”的国家,成为一个“今日之国”,而,印度,则一直宣称要成为未来的亚洲世纪的主角。

    新兴市场的群体崛起,将中国陷入均势竞争中,不仅要与美国竞争,更要与印度,俄罗斯等新兴势力竞争,如在石油产业,俄罗斯就对中国有绝对优势,中国在远东仰仗其石油资源。这种竞争,将严重制约中国未来发展空间。

    五,民富比官强更为重要

    中国当下基尼系数较大,处于财富金字塔顶尖的,除实业致富之外,不少是依靠权力,或者亲近权力致富,此为典型的不仁而富。均贫富,遏制豪强大族,为未来之重点。

    此外,中国的劳动者收入,大约为GDP的40%左右,显示了人民大众的辛勤劳动,并没有完全或者说大部转变为自己应得的财富,而是被消耗掉。

    中国未来要实现真实的富强,必从改变贫富差距,实现市场公平入手,建立有效的市场经济秩序。

    六,中国软实力有待提升

    文化产业的兴衰,最可衡量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当下,中国文化产业占比,尚不到5%,远低于发达国家20%左右的平均水平,人身依附关系的存在,使科学文化界万马齐喑,经费与权位,最终不是落到最有研究实力,最有才华的人手中,而是落到最听话的人手中,落到最会“跑部钱进”的人手中。

    电影、动漫等新型文化产业,中国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少,进口的多,呈现严重的文化产业逆差。而文化行业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谁先进,谁处于高位,谁就可以外溢。这个铁律,不是砸数十上百亿钱搞文化产业园就可改变的。

    中国的改革,必须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中国文化需完成文化大革新,走向现代文明,才是出路。

 

 
0
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