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华外交症结在其'自恋的历史观',我同意"

编辑: 文章类型:综合资讯 发布于2024-08-27 17:03:57 共124人阅读
文章导读 8月26日,香港《南华早报》刊出对美国前资深外交官查尔斯·弗里曼(中文名傅立民)的访问内容,……

来源:观察者网

► 文 观察者网 杨蓉

8月26日,香港《南华早报》刊出对美国前资深外交官查尔斯·弗里曼(中文名傅立民)的访问内容,这位曾在尼克松总统访华时担任首席中文翻译的“中国通”从多个角度讨论了中美关系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他批评美国当前对华外交策略基于某种“自恋”,但同时表示,他相信美中两国“没有理由成为对手”。

傅立民出生于1943年,曾历任美国务院中国事务主任、美国驻华公使和助理国防部长等,有着丰富的外交工作经验。报道提到,在过去十年中,傅立民一直对美国对华外交持相当批判的态度。在他看来,与尼克松不同,近几任美国总统对地缘政治的理解不够深刻,不愿承认美国的全球影响力正在式微,这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美中关系的恶化。

当被问及“美中关系恶化应在多大程度上归咎于华盛顿的决策者”时,傅立民先是表示,两国都对双边关系负有责任。“但是,贸易战和技术战是由美国而不是中国发起的,是美国而不是中国削弱了世界贸易组织(WTO)的作用,并在管理国际贸易时,坚持用可疑的国家安全考量取代比较优势和经济因素。”

傅立民认为,当前的美中关系介于“健康竞争”和“不共戴天”之间,在这种他称之为“敌对对抗”的状态中,两国竞争的动力更多来自钳制对手,而非自我进步。他指出,在贸易问题上,中国继续与其他国家就市场开放进行谈判,美国却接受了保护主义,将制裁作为主要对华政策,目的是削弱中国的出口和技术进步。

《南华早报》在访问中提到,知名国际关系学者、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学术咨询委员会主任杨洁勉去年提出,一种“自恋式的未来史观”是美国对华政策转向日益对抗的症结所在,因为美国希望保持其霸权,或者至少延缓其自身的衰落。对此,傅立民承认,他“很大程度上”同意杨洁勉的分析。

“我非常尊敬杨博士,遗憾地说,我很大程度上同意他的分析。”傅立民说,“换位思考是成功外交的基础,而现任美国政府并不懂这一点。”

傅立民(资料图)美国外国记者协会

不过,傅立民表示,他相信美中两国没有理由对立,“凭借战略眼光和娴熟的外交技巧,我们也可以和平过渡到以平等互利为基础的关系”,任何其他的选择都是“可怕”的。

他坦言,虽然他有很多中国朋友,也是中国文化的崇拜者,“但我主张改善中美关系并不是为了中国的利益,而是为了本国利益”。在傅立民看来,这种务实的做法不应该被污名化,并举例说:“英国就优雅地处理了其全球霸权被美国夺走的问题,放弃了它无法再维持的特权,同时确保过渡尽可能有利于自己。”

傅立民还强调了美中之间实地人文交流的重要性,认为这将减少两边的误解。他提到,老一代的美国“知华派”曾受到国内冷战派的迫害和恐吓,他担心,在当前的气氛下,美国可能会“倒退”回类似的境地,“我们的学者、智库研究人员和政府的中国问题专家害怕挑战我们政治阶层的传统无知”。

他指出,即使是后来被誉为“最了解中国的美国人”的已故美前国务卿基辛格,一开始也曾对中国一无所知,甚至当时的许多欧洲人(观察者网注:基辛格是出生在德国的犹太人)一样,对中国怀有蔑视和反对的态度,直到“与中国的直接接触,把他变成了中国治国方略的崇拜者和受人尊敬的中美关系管理顾问”。

“时势造英雄。在未来的环境中,随着双方都认识到,两国能在多个层面从中获益,中美两国政治精英之间也有可能恢复相互尊重的合作。”傅立民说。

来源|观察者网


 
0
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