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解读丨首部全景式展现南海航行及飞越状况的报告发布
来源:CCTV4
9月27日,中国智库“南海战略态势感知计划”在北京发布《南海航行及飞越状况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南海是世界上最繁荣、最繁忙的海,也是世界上最开放的海。同时,《报告》强调国际法所支持的“航行自由”与美国渲染的所谓“航行自由行动”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中方应对外方涉海空侵权行为的处置措施符合国际惯例且合理合法。
影响南海航行与区域安全的风险因素有哪些?美国所谓“航行自由行动”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南海之声专访了本次报告的牵头人、“南海战略态势感知计划”主任胡波以及中国南海研究院海洋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陈相秒进行详细解读。
南海之声:目前南海航行与飞越状况呈现怎样的特点?发布这份《报告》的初衷是什么?
胡波:我们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进行跨学科和跨视角的系统研究,形成了《南海航行及飞越状况报告》。在《报告》中,我们让数字来说话:每年有上百万艘次的各类民用船只和上百万架次的各类民用飞行器在南海活动;每年域内外国家在南海的军事活动,包括2万余个舰日的水面力量存在,3万余架次各类军机和各种空中力量。
所以说,南海是全球最繁忙的海,最繁荣的海,而且从军事活动来讲,南海是全球最开放的海,没有之一。我们发布这份《报告》的初衷就是希望还原南海航行与飞越状况的真相。
南海之声:《报告》特别强调国际法支持的“航行自由”与美国渲染的“航行自由行动”是完全不同的概念。那么,您认为“航行自由”与“航行自由行动”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胡波:“航行自由”是国际法认可,国际社会广泛支持的概念,出发点是维护各国应享有的公平海洋权益,维护全球海洋秩序。“航行自由行动”是美国独创的概念,并不被国际法支持。实质上,“航行自由行动”是美国认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会对美军在全球海域自由进入构成威胁,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实施的一项行动,主要是通过军事力量挑战美国政府认定的其他国家所谓“过度的海洋权力主张”。所以美国倡导的“航行自由行动”是赤裸裸的霸权——在国际法的框架以外,自己搞的一套行动和概念。
南海之声:通过案例和数据分析,《报告》同时提出了影响南海航行与飞越安全的四种典型情况。在现实中,美国在南海对中方进行侵权挑衅过程中,却经常指责中方拦截“危险”“不专业”。到底谁才是南海的风险?
胡波:美国所谓的“不专业”和“危险拦截”完全是偷换概念。如果涉及危害国家主权和领土安全的行为,包括驻守岛礁和相关平台的人员安全,我认为,任何国家都会采取处置措施,这种情况与正常情况下的演习演训等军事活动不是一个概念。美国在南海的过度抵近侦察、侵闯中国西沙群岛领海领空以及硬闯中国正常演习的警戒区域等行动,是影响南海航行与飞越自由安全的典型情况。美国频繁炒作其在中国南沙岛礁周围的“航行自由行动”,实际上就是其试图以“炮舰政策”对中国进行施压的政治图谋。
南海之声:根据“南海战略态势感知计划”此前发布的数据,2023年,美航母打击群和两栖戒备群大型编队8次进入南海,至少有11艘攻击核潜艇和2艘战略导弹核潜艇先后出现在南海及周边海域。作为域外国家,美国打着“航行自由行动”的幌子,变本加厉地在南海开展军事活动,对于南海地区的和平稳定有怎样的影响?
陈相秒:美国所谓的“航行自由行动”不遵守国际法规则,肆意闯入其他国家海域,将会增加航道安全的危险系数,也会增加“擦枪走火”的风险。此外,美军频繁的军事行动,将会使地区军事对抗升温,地区安全形势受到挑战。美国所谓的“航行自由行动”并没有让航道变得自由安全,反而让地区的安全形势更加复杂。
南海之声:南海是域内国家共同的家园。中国与周边国家为维护南海的航行自由与航道安全都做了哪些努力?
陈相秒:长期以来,中国与周边国家加强沟通合作,共同维护南海的航行自由与航道安全,是共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真实写照。第一,中国与东盟各国已在《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中达成共识,就维护南海的航道安全开展合作。第二,中国积极提供海上公共服务,包括在南海岛礁建造了多座大型多功能灯塔,为各国船舶提供航路指引、安全信息、应急救助等公益服务;南中国海区域海啸预警中心已向南海周边9个国家提供服务。此外,中国还积极倡导与东盟国家务实推进海上搜救等领域的合作。这些举措说明了,谁才是维护南海和平与稳定的坚实力量。
来源:南海之声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华语环球节目中心新媒体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