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为何对电动汽车研发“情有独钟”?

编辑:中国侨网 文章类型:综合资讯 发布于2024-10-29 10:08:53 共207人阅读
文章导读 一身笔挺的西装,声音铿锵有力。87岁的陈清泉讲起科学研究来一丝不苟,谈到生活时又喜欢幽默风趣地调侃几句。……

来源:中国侨网

一身笔挺的西装,声音铿锵有力。87岁的陈清泉讲起科学研究来一丝不苟,谈到生活时又喜欢幽默风趣地调侃几句。

陈清泉被誉为“亚洲电动汽车之父”,曾获得“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2024香港特别行政区金紫荆星章等殊荣。几十年来,他始终致力于电动汽车技术的研发与创新,积极推动中外间的交流与合作,为推动世界实现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不可或缺的中国力量。

身为中国、英国和乌克兰三国工程院院士,陈清泉是如何突破革新,成为电动汽车领域的一面旗帜?

回到隔海相望的祖国

陈清泉1937年出生于印度尼西亚马吉朗市一个华侨家庭。其父在当地开办一家公交公司。

公司每次买来新车时陈清泉都去争着试驾。然而,在他进到维修车间里却见到另一番景象:被修理的汽车车身满是油污,发动时冒出浓烟,父亲和工人在车底被呛得直咳嗽。陈清泉由此萌生了“让漂亮汽车不冒烟”的想法。

孩童时期的陈清泉经历了印尼的动荡时代:荷兰的殖民统治、日本入侵以及独立战争爆发。

在陈清泉的印象里,政权的变动让城市陷入混乱中,盗窃行为猖獗。这些窃贼不侵扰美国、荷兰的住户,专门潜入华侨的家中行窃。这样的经历让他从小就深刻体会到:“唯有祖国强盛,华侨华人才能够在社会中真正挺起腰杆。”

抗日战争时期,爱国侨领陈嘉庚在南洋多次发表演讲,号召广大侨胞团结起来,共同为祖国的抗战贡献力量,陈清泉也深受鼓舞。初中毕业时,他和同学们选择将举办宴会的钱省下来,通过陈嘉庚的地下钱庄通道,捐给祖国延安购买抗日用的飞机。

“新中国成立后印尼有一阵‘回国热’。有的学生因为父母不同意就‘私奔’回去。我也想‘私奔’回国。”陈清泉笑道,当时的中国驻印尼大使馆文化专员劝说他留在印尼也可以做很多事情,他听后留在印尼专心学习。

陈清泉说,由于印尼偏远地方的民众不了解新中国的情况,他就利用暑假的时间组织巴城中学的同学排练舞蹈“雄赳赳气昂昂”,到巴厘岛演出和宣传。

陈清泉高中毕业合影。(受访者供图)

1953年6月,陈清泉放弃英国剑桥大学的读书机会,登上“芝利华”号邮轮,经过8天的海上颠簸经香港回到祖国。为了省钱,陈清泉和同学都住在客舱最底下一层。

陈清泉回忆道,大批华侨学生在暑期回国参与中国大学招生考试,椰城码头丹戎不碌港送行的队伍非常壮观。

开船前,陈清泉和同学们蜂拥到甲板上,与岸边的父母亲挥手告别。陈清泉拿着绸带一端,父母亲拿着另一端。当船徐徐开动之时,绸带掉落,陈清泉和父母亲潸然泪下,不知何时才能团聚。

回国后,陈清泉参加了当年的全国联考,进入北京矿业学院(今中国矿业大学)机电系学习。在“矿井电机车”课上,陈清泉了解到矿井用车不用内燃机,而是用电动机作为动力来源。这再次启发了他的思考:“这样的原理可不可以用在汽车上?”

陈清泉在北京矿业学院电机实验室指导学生。(受访者供图)

1957年陈清泉毕业并留校任教。当时的中国由于没有低频发电机技术,矿井提升机的自动化发展受到了制约。陈清泉根据煤炭工业部从国外考察带回的简易使用说明书等资料,制造出低频发电机。此后,他又研制出了中国早期的直线电机等,填补了中国相关工业领域的空白。

在香港的新启程

为照顾年迈的父母,陈清泉后来移居香港,初到香港的陈清泉口袋里只有50元。

陈清泉记得,摊位上的1碗面卖1元钱,只有尽快找到工作才能养活自己。他走亲访友、看书看报纸,了解香港社会需要哪方面的人,积极应征工作。最终在两周内找到了香港电灯公司的工作,担任研究工程师。

由于内地学历不被港英政府认可,陈清泉到香港大学杨维新教授门下攻读博士研究生课程,于1982年获得香港大学颁发的哲学博士学位。之后,陈清泉在香港大学电机电子工程学系任教。

1982年陈清泉获香港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受访者供图)

此前,两次中东石油危机导致原油价格大幅波动,引起美国汽车行业关注。经大量学习研究,陈清泉预判出电动汽车的发展前景,并将研究方向聚焦于此。

1993年,陈清泉研发出先进电动汽车概念车“U2001”。“U”表示联合,“2001”表示展望21世纪。汽车采用集成动力、高能量电池和智能化的驾驶辅助系统,百公里加速6.3秒,最高速度110公里/小时,续航里程达到180公里。

十年磨一剑,儿时“让漂亮汽车不冒烟”的梦想实现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同年,陈清泉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此后的几十年间,陈清泉始终深耕电动汽车研发领域,为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技术和理论作出领衔支持和指导。

陈清泉表示,汽车革命要与能源革命、信息革命联动,建立人文世界、信息世界、物理世界融合的创新体系。不仅汽车行业要朝着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方向发展,高铁、飞机等交通运输服务都要加入其中。

当前,陈清泉和团队在香港正进行“材料AI机器人平台(MAIbot)”的开发,通过大语言模型等技术快速挖掘、分析材料,进行高通量(一种能够同时处理大量实验数据,快速筛选出最优解的方法)实验模拟,优化试验参数以指导后续实验。

陈清泉说,算力是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竞争力。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将让科研工作“如虎添翼”。

做有态度的科研工作者

“不惧困难、开拓创新”是陈清泉对自己和学生的要求。

陈清泉说,他年轻时也曾因学术论文被拒绝发表而丧失信心,在科研领域的“无人区”面临坚持还是放弃的抉择。他鼓励自己,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科研路上时有困难,但找准了方向就要坚持到最后一分钟。”

陈清泉也强调科研工作不是纸上谈兵,要让创新想法“落地”。科学研究不仅是技术上的创新,还要考虑用户需求和市场接受度等,实现商品化和产业化。为此,他牵头成立了深港院士科创中心,加强香港与深圳间合作,推动多学科技术交叉创新以及产业商业模式互补,促进产学研结合与成果转化。

今年9月,陈清泉受邀参与印尼电动汽车大会,与当地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们分享了中国研发电动汽车的经验。他还将邀请印尼的企业家等来到中国参观访学,学习中国的电动汽车产业模式等。

陈清泉参与印尼电动汽车大会。(受访者供图)

陈清泉说,中国的电动汽车行业发展已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同时,中国始终乐于分享自身发展经验和机遇。印尼当前处于电动汽车行业发展的起步阶段,需要相关知识分享与技术支持。他希望以实际行动促进两国间的友好合作往来。

作者:刘洋

责任编辑:马海燕


 
0
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