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更有韧性,但美国难说……”
环球时报
美方于北京时间4月7日再次对中国进行关税施压,幻想着能通过这样的手法吓住中国,但多家美国媒体还有不少美国网民却认为,中国比美国更有韧性应对这场关税博弈。
美国彭博社关注亚洲市场动向的财经专栏作家任淑莉在近日一篇文章中表示,尽管美国政府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发起的贸易战,只会导致多输的局面,但中国是有应对美方关税冲击方案的,而且至少自去年起就已经在逐步落地;而美方却并没有应对关税对美国自身经济冲击——乃至可能引发衰退的后续方案。
截图为任淑莉发表在彭博社网站上的文章
具体而言,任淑莉认为,大力提振内需是中方应对美国政府关税最重要的办法,而且刺激内需还是一种相对而言能更快见效的措施。比如家电和手机的以旧换新补贴,就在刺激中国消费者去购买新的相关产品,一些地方发放的餐饮行业的代金券也在刺激餐饮的消费。任淑莉认为,这些可以重复使用的措施,都能减轻关税对中国经济的冲击。
另外,任淑莉还提到中国今年正准备进一步增加财政开支,给经济注入更多活力。
但在太平洋的另一端,任淑莉认为美国政府眼下除了一直在加关税,并没有准备任何抵消关税冲击的办法。她认为,美方现在搞出的这些关税,本质上就是在给美国人自己加税,而且力度还是自1968年以来最大的。但与特朗普第一个任期时先减税再加关税的路线不同的是,美国政府此次完全是反了过来,先对全世界加了一大圈关税,然后才想到要开始准备抵消措施。可这些措施即便要生效,也得等到明年才能走完立法流程,而且力度恐怕也不足以抵消这么大幅度的关税——更何况美国人的钱袋子并没有鼓起来。
截图为任淑莉发表在彭博社网站上的文章
因此,在任淑莉看来,有准备的中国会比毫无准备的美国更好地承受关税带来的经济冲击。她甚至认为,美国政府的搞法恐怕还没让中国眨眼,就先把美国消费者的韧性全都磨掉了——这在她看来也是中国有底气去反击的原因。
与任淑莉相似的观点,也出现在了美国的《新闻周刊》上。在这家美国媒体的评论板块,一位地缘政治分析人士也撰文指出,中国对于美方的关税讹诈不仅反击得体、打得精准——直戳共和党支持者最密集、且正在迎来收割季的美国农业地区,而且早有应对美方关税讹诈的准备,甚至中方的策略还在不断进化。
这篇文章的作者举例说,自从在特朗普的第一个任期遭到美国的关税冲击后,中方就一直在多元化自己的国际贸易结构,比如用来自巴西和俄罗斯的农产品去逐步替代美国的农产品,增加与全球南方国家在金融、货币和贸易上的合作,争取欧盟等等。而美国却在不断地把原本跟随自己的盟友都推到对立面。
该文章的作者除了同样认为中国比美国在这场“关税赌局”中拥有更强的韧性,还认为这场赌局并不会阻碍中国的发展,反而会加速世界格局从以美国为中心向一个中国参与构建的多极化的世界格局转变。
毕竟,美方的关税本质上是短视的,并非一个长远的经济策略;而中国的应对则是更深远长久的战略布局。
而说起关税无法阻挡中国发展,美国《纽约时报》的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在一篇同样发表于这两天的文章中,也谈到了这一点。他甚至认为,比起大力度投资新技术、人工智能以及科学教育的中国,美国政府认为关税能振兴美国的策略是“极为愚蠢”的。
“在过去4个月两次拜访中国后,我一直尝试通过每一种我所知道的方式(对美国人)说出这句话:哥们,你们真的不懂”,弗里德曼写道,“甭管你谈论手机还是汽车,如今来自中国的这些产品已经不止是便宜和量大,而是便宜、量大、更高、更好用——而且中国全力推进的人工智能化还将让这些产品变得超乎想象地强大”。
最后,在美国的社交网络上,尽管那些对经济和金融规律一窍不通却笃定美方的做法能“让美国再次伟大”的信徒们坚持认为美国对中国持续的关税讹诈能让美国“赢麻”,但更多美国网民很清楚这种“金融恐怖主义”,正让美国经历“衰退”。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最新导读

热门文章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