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英九父亲四字遗言点破大陆对台政策
马英九父亲四字遗言点破大陆对台政策
2014-12-01 神探007
前天,台湾地方政府公职人员选举开出结果,国民党遭遇惨败。作为地区领导人和党主席的马英九,必须承担责任和后果。他不论是否辞去党主席,在道义和政治资源上,已经彻底跛脚,被边缘化已成事实。但是,其父马鹤凌先生的遗嘱“化独渐统”,却仍具有相当的参考价值。而“只攻心即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时则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的历史经验的总结,则应对大陆的对台政策的“软的更软,硬的更硬”的方略的落实,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首先,我们应明确,这次国民党在选举中的失败,以及岛内甚至国民党内部的各种乱象,根本原因,就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台湾至今没有一个党派,能够提出清晰的规划,告诉台湾的民众,特别是青年选民,以台湾的经济的对外依赖性,面对大陆的全面的投资环境上的优势,台湾现有的,有竞争力的产业迁往大陆,是必然的趋势。那么,对大多数普通的台湾年轻人,他们事业发展的前途究竟应向哪个方向努力?是积极跟随迁往大陆的企业,适应大陆的环境,谋求个人发展?还是做好大陆与西方之间的二传手,发挥独特的作用?亦或是坚持台湾的本土价值,挖掘出大陆不具备的优势,以此作为安身立命的根本?不论哪一种选择,现实的依据是什么?未来的前景怎么样?个人应怎样修学储能,不断进取?尤其是,政府的导向是什么?具体的支持措施,乃至法律限制是怎样的?要投入哪些资源,需要民众什么样的回应和支持?对民众特别是青年有什么承诺、保障?
可以说,不论全台湾的领导人的选举,还是地方选举,民众最关心的,其实不是直接的“国家认同”的问题,而是上述的既宏观又具体的,直接关系到个人和家庭的利益的议题。哪一个党派推出的候选人,能够有清晰的论述,能够给选民实实在在的信心,无疑会真正得到人民的认可。而就是在这个真正的核心问题上,两党却都没有清晰的论述。于是就只能是在竞选策略甚至“奥布”的手段上,对呛各种冠冕堂皇却不知所云的大词,进行上不得台面的交易、牵绊的较量。由于这种“竞选能力”不可能被哪一方完全垄断,于是就在市面上催生了一个无比繁荣的,吃选举饭的“产业群”,而选民表面上是被各种文宣牵着鼻子走,其实是在无奈的心境下,以“教训执政者”的心态,投票来进行一轮轮的“政党轮替”。这就是台湾的“民主”的“真正”的,也是“唯一”的意义所在了。
究其实质,还是在海峡两岸关系这一核心问题上,蓝绿两大阵营的主流,还都是幻想,太平洋两岸,即中美两个大国的力量对比,会在中国崛起,美国衰落的大背景下,在远东地区,形成一个新的均衡,使得台湾可以在中国大陆和美日之间,争取左右逢源,获得最大的利益。而所谓的“民主自由,一国良制”,就成为马英九等人敷衍大陆方面的以一国两制的原则,推动实现和平统一的要求,以政经分离,向大陆谋求最大程度的让利的招牌。
明乎此,就会明确,对大陆而言,实现和平统一的希望,不在于岛内的某一党派的执政,而在于大陆的对台政策能够与时俱进,不断发展。这一次选举的结果,以及近16个月以后的台湾地区“大选”的结果,都不是大陆对台工作成败的指标,更不是对台政策的检验标准。对台政策的调整和实践的指导思想,只能有一个,就是紧盯中国与美国在远东地区的力量对比的转化进程,不断根据新的形势,调整具体的政策,逐步实现一国两制框架下的和平统一。在2004年的背景下,将对台工作的中心,由尽早实现和平统一,转向遏制台独的进一步发展,是符合当时的实际的,也是在实践中取得了成功的。成功的标志,就是2008年马英九当选。而在中美在远东地区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变化的今天,应该将对台工作的中心,再转回到推进实现和平统一的目标上。
简言之,2004年之后,对台工作的中心,就是要使台湾不敢独,不能独,不愿独。具体内涵是:加强军事斗争准备,以《反分裂国家法》将“台湾要独,大陆必武;台湾不独,大陆不武”的政策上升为国家意志,使之不敢独;对台湾各界充分让利,让岛内各方意识到,如果不跨出独立这个界限,是可以争取左右逢源,获得最大的好处的,使之不愿独;在国际上压缩台湾的“外交空间”,使之不能独。之后,蓝绿阵营,实际是对大陆唱起了双簧,根本意图,还是维持不统不独,在中国大陆和美日之间,两面得实惠。质而言之,今天在岛内,在统独问题上,表面上有绿营的台独和蓝营主流的独台的“区别”,实际上,这都是岛内主流对统独问题的“拖字诀”的红白脸而已。我们不否认岛内还有急独和追求统一的势力。但这两种势力,都是少数的被边缘化的力量。既不应该是大陆对台斗争的主要对象,也无力成为大陆对台工作可以依靠的现实基础。对台工作,斗争的主要对象,还是主流的“拖派”势力。斗争的基本方略,就是使之越来越不敢拖,不愿拖,不能拖。而这次选举的结果,未必不可以理解为这一新方略的成功的一步。
以最具有代表性的台北市长的选举来看,因为连续两任的由台北市长而成为地区领导人的先例,这个职务,被认为是地区领导人的“预热”,用郝龙斌的话讲,就是一个带有制高点意义的“山头”。被国民党内的老派当做接班人培养的郝龙斌拿下这个“山头”后,治理的业绩不输于马英九当年。而马英九则全力培养与自己同样是院校出身的江宜桦担任“行政院长”。在新一届台北市长的候选人的党内争夺中,连胜文在老派的强势支持下,压倒了胜算更大的丁守中,成为国民党的候选人。虽然由于国民党和连胜文本身的一些弱点,这次选举惨败。但是,在国民党内,郝龙斌-连胜文的新轴心,已经实现卡位,成为国民党的中生代的真正的实力派。目前,郝龙斌即将结束在台北市长的任期,下一个目标,就是接任江宜桦辞任的“行政院长”,进一步加重自己角逐2016的分量。而与之相对,江宜桦已经辞职,马英九的党主席也将辞任。可以说,老派势力的二代,已经全面掌握党政实权,而马英九代表的中青世代,已经跛脚并被边缘化。比之马英九,连战等只是回避统独议题,并不刻意强调“民主自由,一国良制”,代表的是越来越依赖大陆的台湾大资本的利益,显然是更容易与大陆取得共识的。因此,虽然连胜文和吴志强落选,但能够在党内边缘化马英九,也算是大陆对台工作的一个成绩。
再进一步,就是应有效把握住大资本的不断逐利的本性,以对台政策的充分资源,对不同的台商区别对待。要在台商中形成谁积极推进和平统一,谁就能得到更多的照顾,而不够积极者,只能被“公事公办”的氛围。如此,就会使台商,以及代表他们的利益的,国民党内的老派势力,逐步趋向不敢拖,不愿拖的方向。同时,还要不断强化军事斗争准备,实际就是在提升并展示战斗力上,不断取得让美国和台湾看得见的成果,打消一部分台湾政界人士的幻想,使之不能拖。
如此,在台湾问题上,大的方向的把握,就是基本成功的了。当然,在具体工作中,也要有所调整,多倾听那些在台湾经济发展中不能直接受益,甚至在事实上受损的民众的诉求,加强对台宣传,在岛内势力都拿不出清晰的发展前景,台湾民众普遍迷茫焦虑的困境中,为台湾未来的发展,为大多数岛内民众,特别是青年的发展,提供清晰的论述,切实的规划,以实实在在的关乎切身利益的前景,使之真正心向祖国。这才是真正实现和平统一,并减少统一后的不稳定因素的根本的解决办法。
台湾的问题,其跌宕的原因与解决之道,既不在岛内,也不仅局限在海峡两岸,而在于整个太平洋的风云变幻之中。只要大陆不断坚持与时俱进地理解和践行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宽严相济,求实务本,就可以化独渐统,实现国家的完全统一,为民族复兴奠基。可以明确,台湾如今的选举结果,甚至岛内的“乱象”,不是大陆的对台政策失败的体现,恰恰是在新的形势下,不断进取的标志。对此,我们应有足够的信心和耐心,更要有不失时机推进统一的企图心。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