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及中国!这个美国智库的“命题作文”,暗藏杀机
环球时报
自美国总统特朗普的政府于今年1月上台以来,有了解美国在拉美与加勒比地区政策的人士向耿直哥透露,特朗普政府的国务卿鲁比奥一直在加大对拉美各国的施压乃至威胁,想让这些国家减少与中国的往来。
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最近又发布了一篇诋毁中国在拉美地区的港口航运业务的报告,宣称中国企业在拉美与加勒比地区参与的港口“没有一个是安全的“,似乎是想为美国政府进一步对拉美国家施压制造所谓的舆论和依据。
然而,一位中国学者通过分析发现,这份看起来“专业”的报告,却充斥着各种夸大、歪曲以及偏见,其立论完全是建立在没有事实依据的猜测之上。
近日,供职于北京全球化智库(CCG)的中国学者王子辰在他的博客上发布了对CSIS那篇炒作中国在拉美与加勒比地区(LAC)港口项目的驳斥,详细罗列了美方报告中从论据到方法论上存在的一连串问题,也引起了一些国际航运界资深人士的探讨。
CSIS在报告中是用可视化且可交互的数据,对有中国企业参与的拉美与加勒比地区的37个港口项目进行了一番风险评级。虽然这一呈现方式令报告看起来显得很“专业”,但王子辰发现,报告对那37个港口项目的风险因素的认定,是建立在“揣测和猜测”之上的,并没有真凭实据,而且也忽视了这些揣测和猜测在现实中的可行性,以及现实中存在的大量反例。
比如,报告援引乌克兰近日使用卡车集装箱对俄罗斯纵深进行袭击的案例,称军民两用基础设施事实上都可以被作为军用,把有中国元素的37个拉美民用商用的港口项目,“巧妙地”全都扩大化地定性为了“军民两用”性质,甚至还将中国的货轮直接“脑洞乱开”地说成了是可以“藏匿导弹”的危险存在。如此一来,原本37个服务于地区和国际商贸的货运港口,就这样被CSIS歪曲成了可能偷运导弹的军港。更过分的是,尽管CSIS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中国在把军事装备进行这种商业化的伪装,或是在拉美与加勒比地区存在这样的意图,但其报告却把这些对中国离谱的恶意猜测,用相当肯定的口吻进行了表达,把这些不可能的编造与想象,与现实的威胁进行了混淆。
王子辰还指出,这一放大“中国威胁论”的报告,与该智库之前在其他报告中得出的中国“不太可能在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动用港口威胁美国安全”的结论,存在明显矛盾。
其次,王子辰发现,报告抛出的中国可以通过中国企业参与的37个港口对美国进行“要挟”乃至“改写”地区贸易关系的说法,以及对中企在这些港口使用的一些中国设备进行的安全指控,也同样没有现实中的事实佐证。一方面中国企业乃至中国政府在现实中并没有过这样做的任何先例,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这些港口都属于别国的领土,是要服从别国的法律和政策需求的——而且,中国在这方面反而有不少可以证明CSIS的“操控港口论”是信口开河的反例。然而,王子辰认为,通过使用“要挟”“改写贸易关系”这种模糊且定性宽泛的表述,CSIS就可以把这些同样没有依据的猜测,全都装到这样的口袋里。
最后,王子辰指出,CSIS的报道存在明显的地缘政治倾向性。其报告在没有任何实据的情况下,无限夸大中国参与的37个港口的“威胁”,但对于美国这个真正在动用地缘政治影响力要求别国的港口服务于美国的利益——比如对巴拿马运河所有权的威胁,乃至美国的门罗主义,却只字不提。又比如,美国或欧洲的企业在国外投资港口,其实也会像中方一样得到各自官方的政策乃至贷款支持,但包括这篇报告在内的一些西方政治宣传,却只会极为双标的把中国的投资模式歪曲成是渗透和掌控。
王子辰由此认为,CSIS的这份充斥着对不切实际的“中国威胁论”的报告,并不会帮助美国做出对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基于事实的的决策。虽然他的表述较为克制,但在耿直哥看来,今年以来美国政府对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国家提出的种种涉及中国的过分要求,包括用威胁制裁换取这些国家减少与中国的互动,以及对中国企业和正常贸易商业往来的粗暴干涉,这篇CSIS报告更像是服务于美国国务院这一地缘政策动向的“命题作文”,给其进一步破坏该地区的战略自主和贸易多元化提供“依据”。这种险恶的用心,需要更多中国学者以及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国家,携手应对。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最新导读

热门文章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