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蕴:缅甸的“对冲”行为推动中缅关系进入新常态

编辑:翰悦缅甸评论 文章类型:观点时评 发布于2017-11-24 15:53:57 共1907人阅读
文章导读 刘蕴:缅甸的“对冲”行为推动中缅关系进入新常态

作者按:本文试图为缅甸的国家行为建立一个简单抽象的理论框架,用以分析预测未来局势。

当地时间2017年11月19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缅甸首都内比都表示,中方提议建设“人字型”中缅经济走廊,打造三端支撑、三足鼎立的大合作格局。人们不禁会将中缅经济走廊和中巴经济走廊放在一起进行观察思考,而事实上中缅“邻居”关系与中巴“铁哥们”关系有很大的不同。2016年4月昂山素季领导的民盟政府上台执政以来,极为重视与中国的“胞波友谊”,中缅关系经历了系列波折之后进入了一个“新常态”。这种调整转变的原始动力不是来自中国,而是缅甸重新定位国家角色,以“对冲”塑造外交战略。

国际体系中较弱国家的对冲行为包括五个方面:

一是“间接制衡”,也叫“军事对冲”,即通过与他国建立军事伙伴关系以及大力发展本国军事实力,旨在使本国安全风险最小化,但是这种行为不针对任何特定国家;二是“拒绝被控制”,也叫“政治对冲”,即采用非军事手段促成大国均势,使得本国地缘政治风险最小化;三是“经济实用主义”,也叫“经济对冲”,即寻求贸易投资的多样化,避免过度依赖;四是“约束性接触”,即通过制度化的双边和多边平台与大国建立约束性关系,使得本国外交利益最大化;五是“有限追随强者”,即与大国建立伙伴关系并在特定领域与大国合作使得本国政治利益最大化,但是与大国并非从属关系。

缅甸于2011年开启政治转型之后,这五个方面的对冲行为表现得非常明显。以军事对冲为例,6年来缅甸国防军派代表参加了大量的国际研讨会,敏昂莱总司令陆续出访了日本、以色列、俄罗斯、印度、德国、奥地利和欧盟等国家和组织。为了提升武器装备性能,缅甸向俄罗斯购买了米35攻击直升机和雅克130教练机,从以色列进口了“超级德沃拉”巡逻艇,从印度引进了轻型鱼雷和火箭发射器。

还值得一提的是,缅甸的“政治对冲”成功实现了美缅关系正常化。虽然当时的美国奥巴马政府极力推动“亚太再平衡”战略,但是美缅关系的迅速改善远超美国的预期,有美国官员对缅甸的合作态度惊讶不已。不过,缅甸前巩发党政府的“激进改革措施”(全面停止中缅大型合作项目)也让中国猝不及防,使得中缅关系发展遭受挫折。

国际体系中的结构压力带来的高度不确定性是导致缅甸对冲行为的最主要原因,即中国的“大国崛起”和中美关系的“修昔底德陷阱”。于是可以想见,在未来的几十年内,每当缅甸拉近与中国的关系以实现利益最大化的时候,会同时试图加强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关系。

缅甸为什么不选择搭上中国发展崛起的顺风车呢(追随强者)?地缘的制约是主要原因。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大国身边的较小国家很难有完整的主权,比如不丹的外交政策仍由印度把控,加拿大的油气必须通过美国的管道运输。对缅甸来说,国家的首要任务是“生存和安全”,具体而言就是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保障国内政治秩序,并非“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缅甸不可能“追随中国”的根本原因。另外,国际体系的特征之一是国家永远无法得知其他国家的意图,“追随强者”往往风险极大,较小国家更多选择“对冲”和“制衡”。

作为正在崛起的大国,中国的对缅政策明显更加受到现实主义逻辑的支配。这一点缅甸学者丹敏吴看的非常清楚,他认为中国已经将经济利益置于中缅长远关系这个战略目标之后。近期中国积极斡旋孟加拉和缅甸两国妥善解决罗兴伽难民问题,并提出了“三阶段”方案,体现了十九大过后中国周边外交奋发有为的新姿态。有趣的是,主张对缅施加国际压力的美国国务院官员也提出了一个“三阶段”方案,内容几乎与中国的一致。

中国的对缅政策要服务于崛起战略,这是一个艰辛且充满不确定的道路,各种意外事件随时都有可能发生。虽然本文对缅甸国家行为的分析只是从抽象的理论进行推演,但是如果不简化理论,我们就不可能认识周围复杂的世界。

 
0
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