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评|以中制美!日本导演的这出好戏,被中国忽悠了二十年

编辑:戎评 文章类型:观点时评 发布于2018-08-25 13:04:05 共1274人阅读
文章导读 戎评|以中制美!日本导演的这出好戏,被中国忽悠了二十年

来源:戎评说策 戎评

    上个月9号,日本共同社发布了一篇意味深长的报道:

    为了协助中国旨在强化制造业竞争力的长期战略“中国制造2025”,日本三菱电机公司9日与中国政府系研究机构缔结了战略合作关系。

    三菱重工要帮助中国进军高端制造业?

 

    不可否认,日本高端制造业确实比中国领先。但在“工匠神话”破灭的背景下,日本制造业究竟还存有多少我们急需的果实呢?这仍然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大国制造篇,戎评将以制造业为主线,为大家讲述中美日三国的恩怨情仇!

日美经济战根源:从大国产业兴衰说起

    时至今日,当大家讨论日美贸易战背后的原因时,答案都出奇的一致:日本经济已经威胁了美国的霸主地位。

    但威胁是如何产生的,大家都不禁茫然。

 

    熟悉的朋友都知道,戎评探讨问题喜欢刨根问底、追本溯源。而日美经济战的根源,还得从日本的产业结构说起。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日美经济战能让大家对当前中美贸易冲突,有个最基本的认知。

    在工业领域,根据不同的产业在生产过程中对不同生产要素的依赖程度,划分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

    PS:技术密集型指以技术含量极高的高端制造业。

    戎评在《东南亚篇第一卷》中讲过,自人类进入工业文明以来,工业实力决定国家实力。

    二战前,决定国家实力的是工业产能,二战后技术高度决定国家实力。

    所以,工业国在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要想更加强大,其产业必须从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转向升级为技术密集型。

以大量廉价劳动力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如果不转型升级呢?

    国家发展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果不转型,等待他们的只有一个结果:中等收入陷阱

    所谓“中等收入陷阱”,指一个经济体人均收入达到世界中等水平后,由于主要产业不能顺利实现转变和升级,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导致内部生产动力不足,经济长期停滞不前。

    PS:世界中等水平约为4000美元~12700美元。

    对于一个工业立国的国家而言,在各种知识产权法愈加完善的今天,如果不能实现技术密集型产业,纵然工业体量再庞大,也只能处于被剥削的地位,其大多数工业产值,都将被技术垄断国家以知识产权为名剥削殆尽。

    大家知道技术密集型产业多赚钱吗?

    以美国为例。根据2016年度美国知识产权报告》的数据,美国以知识产权为主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共81个,创造产值6.6万亿美元,GDP贡献率高达38.2%,解决就业岗位2700万个占全国的18.9%

 

    从美国经济结构占比可以看出,技术密集型产业,才是工业国摆脱中等收入陷阱的新经济增长点。

迈向技术密集型的日本

    神武景气后的第二个十年,日本终于尝到了中低端制造业的恶果。

1970年以前,日本制造主要以中低端重化工业为主,其结构占比为62.3%,出口占比为77%

    PS:重化工业大致为石油制品、基础化学制品、钢铁制品等。

    重化工业最依赖什么?原油!

    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地区油价大幅飙升。由于日本82.6%的原油进口来自中东,直接导致工业制成品成本价上升。1974年,日本GDP出现战后首次下跌,增长率从1973年的35.86%暴跌至11%

第四次中东战争

    原油危机让内阁认识到,日本必须改变工业结构。

    1974年,通产省出台《日本经济70年代展望》,提出把以半导体为核心的技术密集型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发展。

    在经过第一次DRAM世界大战后,1985年,日本半导体问鼎世界之巅!

    该年,日本NEC超越英特尔,成为半导体产业龙头。而在全球十大半导体企业榜单中,日本独占五席,比美国还多一席。五家日本企业,瓜分了市场60%的份额,其中有40%是从美国人手里抢过去的。

 

    日本在高端制造业的崛起,才是美国发动战争的根本原因。

    1986年,以第二次DRAM世界大战为标志,在《广场协议》的伪装下,美国正式对日本高端制造业发起绞杀战。

    戎评为什么说《广场协议》是伪装呢?

    日本早在60年代就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元也成为世界第三大货币,美国为何不在那时动手呢?

    真正的原因就在于,彼时之日本如今日之中国,两者在全球制造业和贸易金字塔中,属于美国下游加工链,从事的是低附加值的中低端产业。这时的日美经济是互补的,而当日本冲击高端制造业后,日美经济关系就从互补沦为了竞争。

 

    所以绞杀战一开始,美国下手的对象,就是日本高端产业最辉煌的半导体。

日本的卫国战争

    1986年9月,日本通产省与美国商务部签订《日美半导体协议》,协议规定:

    日本市场必须有20%的美国半导体产品占有率。

    签订协议后,日本并没有完整履行条款。该年年底,美国半导体企业在日本市场的占有率仍不足10%。美国因此恼羞成怒,直接引爆了悬而未决的东芝事件。

    1985年12月,日本和光交易公司员工熊谷一男向巴统举报:东芝集团违反协议,向苏联出口具有高技术含量、可制造大型船舶的数控机床。

    PS:巴统全程巴黎统筹委员会,是美日法德英等17国在1949年成立的机构,旨在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禁运和贸易限制。

    东窗事发后,整个美国群情激愤,但白宫却非常淡定,只是要求通产省调查。

美国议员砸毁东芝产品

    1987年,在日美半导体谈判陷入僵局后,美国国会突然下令全面制裁东芝,惩罚措施包括:

    ①.罚款东芝一万亿日元。按照等价换算,相当于今天160亿美元

    ②.对东芝出售给美国的商品征收100%的关税。

    ③.作为第二条的代替性惩罚措施,禁止东芝对美国出口商品,期限为五年。

    ④.关闭东芝在美工厂。

    更关键的是,美国不仅自己要制裁,还要求巴统其他成员国一并对东芝实施全面制裁。一旦制裁落地,东芝必死无疑!

    消息传回国内,日本反美情绪高涨,大喊美国“贼喊捉贼”。

    PS:1986年,里根政府为了换回被伊朗扣押的52名人质,指使情报部门通过秘密渠道向伊朗出售F14的相关零部件。

    不管日本民众如何反对,摆在内阁面前的选择题却是异常残忍:东芝与日本半导体产业,二选一

 

    有人可能就会发牢骚了,这还用选吗,是个正常人都会选后者。

    很抱歉,时任日本首相的中曾根康弘不太正常,或者说日本的制度难以让他正常。

    日本与美国相似,也是一个由财阀势力控制的国家,他们分别是:

    三菱财团、三井财团、住友财团、富士财团、三和财团、第一劝业银行。

    这六大财阀自上而下,产业涉及了日本汽车、石油化工、电子、IT、金融等,几乎控制了日本各个行业。

    PS:除了经济财阀之外,日本还有政治财阀,相对而言前者影响力更大。

    东芝集团,是日本第二大财团三井的顶梁柱,其产业分别是机电、半导体、机床、移动通信。1986年,东芝为三井财团贡献了40%的收入。如果东芝垮掉,三井财团将遭受灭顶之灾。

 

    在三井财团的压力下,曾接受财团政治献金的中曾根,亲自出面向美国道歉。随后,内阁下令通产省严格执行《日美半导体协议》

    其实,日本执行该协议也与战略误判有关。

    1987年4月,日本通产省向内阁提交报告,认为全球电脑需求量将不断上升,日本内部的丢失的份额可以在国外市场上弥补回来。然而,手提电脑的横空出世让半导体需求量暴增,日本半导体企业没有迅速做出反应,导致市场被美韩联手霸占。

    最关键的一点在1984年,当时IBM与英特尔在向白宫做科技报告时就指出,手提电脑将大行于世,这是美国打败日本绝佳的机会。

    也就是说,日本被美国暗算了一把,代价就是半导体产业从此走向坟墓。

    1988年,在美国半导体份额不断在日本和全球市场上升后,美国放弃对东芝全面制裁,转而制裁东芝旗下的机械厂禁止出口三年。

日美半导体协议签署仪式

    虽然美国放过了东芝,但美帝的强权让整个日本反美情绪爆棚,也坚定了日本领导层扶持中国对抗美国的决心。

新帝国计划:雁阵模型

    1985年,日本从资本密集型国家迈向技术密集型国家后,正式推出雁阵模式。

    在这个模式中,日本以雁头提供技术与资金;中国为雁翼劳动力负责出口加工,也就是走劳动密集产业路线,而东南亚则是雁尾,负责提供工业生产原材料,如石油、橡胶、矿产等。

    依靠雁阵模式,日本企图整合东亚经济版图,与美国分庭抗礼

    不可否认,虽然日本野心勃勃,但中国产业却从中分到了不少蛋糕。这一点,戎评(在《大分流》系列中也提到过。

 

    日本对中国的产业转移进行过两次:

    第一次在70年代,转移产业主要为纺织业;第二次在90年代,转移产业为电子制造业机械制造业,重点在第二次产业转移。

    根据中国商务部数据,自1991年~2005年,日本向中国出口技术合同总计12452项,总金额高达301.76亿美元,占中国技术引进的19.62%

    2004年,日本以2219项出口技术合同以及29.38亿美元的金额,超越美国成为中国第一大技术进口国。

    依托日本的技术出口,中国先后在电子制造业 、重型化工设备、运输机械、汽车制造业、有色金属、商用钢铁、电子通讯、电气设备、家电等多个行业取得革命性突破!

    比如钢铁产业。在宝钢、攀钢等大型钢厂引进日本钢铁制造设备后,中国钢铁产量暴涨十倍。2006年,中国钢铁以4.18亿吨的产量登鼎世界第一,全球占比高达33.97%

    再比如电子产业。90年代,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四省承接了日本80%的电子产业(转移至中国的)后,获得了诸多关键技术。厦门松下获得了继电器技术、无锡索尼获得了笔记本电脑生产技术,浙江电产获得了机电产品制造技术。

    正是凭借着这些技术和庞大的廉价劳动力,中国沿海地区才能在短时间内成为全球制造业工厂。

    PS:日本的产业转移大多数以合资形式展开

    如果说苏联援助了中国一整套重工业体系,那么,日本则援助了中国半套中低端制造业体系。

 

    当然,大家也别认为日本人有多心善,他们是想法很纯粹:以中制美。

    放眼彼时的亚洲,日本是唯一的经济强国,中国是唯一的核武强国。如果中国能为日本所用,将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美国对日本的战略掣肘。

    于是,在这一大背景下,东北亚经济联盟横空出世。

    2002年,在中日韩G3峰会上,三国总理宣布:成立中日韩自贸区,打造远东最具活跃的经济联合体。最牛逼的还是当时三国决定摒弃美元,搞一个三国通用的“亚元”。

    虽然彼时的联盟由日本领头,但不可否认,这出好戏对中国至少有两点好处:

    第一,中国可以从日本手里获得更多的技术。

    第二,借此机会离间美日关系,为中国制造业发展获得更多的时间。

    至于亚元,虽然这玩意一开始由中国提出来的,但是咱们不居功,直接交给日本主导。在戎评看来,这完全是一出笑里藏刀的毒计。

 

    当年咱们深知美国正处于如日中天的时候,此刻狙击美元,那跟寿星公上吊没啥区别。如果交给被“大国地位”冲昏了头脑的日本人,那结果完全不一样。你日本经济这么强大,美国肯定是先搞你吧?你不想被人搞怎么办?继续拉拢中国!

    怎么拉拢呢?很简单,无非就两个词:资金技术

    果不其然,在三国宣布成立自贸区之后,美国立刻对日本狠下死手。而日本为了拉拢中国,持续扩大对华技术出口,这就是为什么日本在2004年超越美国,成为中国第一大技术进口国的真正原因。

    在这一刻,什么盟友都败于阴谋诡计,唯有利益成为决定国家关系的标准!

    至于美国是如何收拾日本的,戎评在第一篇文章中就详细描述过,这里不再累述。如果有想具体了解的朋友,可以详细参考《大棋局》分栏的第一篇文章。

 

    但是,日本人给的“糖”也不全都是甜的。

日本人的阴谋

    戎评在前文说过,日本对华产业转移和技术出口,大多数都是以合资公司展开的。而日本人为了防止中国制造业坐大,多次通过合资公司带偏中国制造业的既定战略。

    其中最典型的事件,当属青岛四方机厂与上海广电合作。

    2002年,中国城市化速度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以青岛、成都、武汉、南京、杭州等二线城市的城建面积不停扩大,直接促使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地铁需求市场。

 

    PS:根据《第一财经周刊》2015年的评选,成都、武汉、青岛等市被划分为新一线城市。

    2005年,在地铁领域拥有雄厚技术的日本川崎重工与青岛四方机厂达成协议,双方共同成立“青岛四方川崎车辆技术有限公司”。合同规定,日本向中国提供地铁技术,中国提供市场。

    2016年7月,青岛四方机厂在出口给新加坡的地铁车厢中,26节车厢因车身出现裂痕被退回原产地青岛。一年后,在纽约交通局231亿美元地铁大单的争夺中,川崎重工胜出,中车再次遭遇惨败。

    中车两次遭遇滑铁卢的原因,主要是日方仅提供了次要技术,最关键最核心的控制技术和底盘结构压根没有教给中国!

中国研制的首批美国波士顿地铁车下线

    如果说地铁竞争只是小败,那上海广电事件对中国而言,堪称是一场灾难。

    1997年,上海广电集团研发出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电子显示屏。作为全球面板产业的龙头NEC在听闻消息后,旋即马不停蹄的飞往中国上海。

    PS:NEC全称日本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他们来中国的目的只有一个:把上海广电搞残

    在第一次参观中,NEC技术官直接拿出一块显示屏。按照日方的说法,这块显示屏是全球第一块采用4MASK工艺的液晶显示屏。

    毫无疑问,上海广电自上而下,全被日本的“先进技术产品”给迷惑了。

    在进军全球面板龙头产业的美梦驱动下,上海广电主动提出与日方成立合资公司。从这一步开始,上海广电逐步滑向NEC设计好的深渊。

    2003年,上海广电与NEC成立中日广电(NEC)合资公司。

 

    在随后的大规模生产中,由于日本提供技术不到位、员工培训拖延时间,以及恶意隐瞒的技术加收“转让费,导致面板生产合格率根本达不到市场检验标准的98%。整整一年,上海广电在损失上万张玻璃与近亿生产经费后,得到的却是数十万张垃圾。

    而为了获得NEC所谓的先进技术,上海广电的领导层先后拒绝清华同方与京东方的合作,死死咬住NEC落后生产线不放。

    六年后,曾经盛极一时的上海广电因严重的资不抵债,彻底宣告破产。

    八年后,当年被上广不屑一顾的京东方已成为中国高端面板产业龙头,其产业遍布北京,成都,重庆,武汉,合肥,苏州,福州,鄂尔多斯,绵阳等全国九大城市。

 

京东方全国产业链布局

    根据《2016全球创新报告》显示,京东方已跻身半导体领域全球第二大创新公司。2017年,京东方以综合产品全球第一的出货量力压NEC,成为亚洲第一大显示屏制造商。

    PS:2017年,京东方智能手机液晶显示屏、平板电脑显示屏、笔记本电脑显示屏出货量均位列全球第一,显示器显示屏出货量居全球第二,液晶电视显示屏出货量居全球第三。

    2010年,一位来华工作的NEC前技术官透露,当年上海广电的产品离世界先进水平仅一步之遥。如果大规模量产,将严重威胁到NEC在中国大陆的市场,所以才派出团队忽悠上广集团。

    教训!赤裸裸的教训啊!

    上海广电的尸体给整个中国制造业敲响了警钟:在制造业崛起的血腥道路中,只有利益,没有寄予。

 

2010年中国制造业布局图

    利益是怎么来的?

    利益,是靠自己一兵一卒夺回来的!

    利益,是靠一场场惨烈的战争打回来的!

    利益,是踩着敌人的森森尸骨,一步一步从胜利的桂冠上摘下来的!

    也就是从那一刻起,中国制造业摒弃了一切幻想,以极其冷血的手段在全球产业链的肉食丛林中,杀出了鲜血淋漓的未来...

后记:绞杀与反绞杀,中国制造业平日抗美!

    2015年10月16日,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

    在万众瞩目的聚光灯下,中国铁路总公司与印尼政府交换签署合同,雅万高铁项目正式落地。

    虽然高铁里程仅150km,但它是我国首次全系统、全要素、全产业链出口国外的项目。它代表的,是中国高端制造业技术最强大的一面。

    而被中铁踩在脚下的“尸体”,正是全球高铁的鼻祖——日本新干线

 

    六年前,日方以“既不需要占用国家预算,又不需要提供国家担保”,同时还让印尼占股60%的宽厚条件,欲一鼓作气拿下雅万高铁项目。可没想到,最终还是输了。

    日本只是输了一个项目吗?不,雅万高铁之后,日本还输掉了全球第一大高铁国的桂冠。

    高铁,只是冰山一角

    而冰山之下,是针对中国制造业的绞杀与反绞杀。大战之后,日本制造业丑闻频繁爆出,“工匠神话”跌入谷底。

    此刻,站在日本制造业残骸之上的中国,正等待着一场更惨烈的战役……

 

 
0
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