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主席中亚之行,意义是世界性的

编辑:环球时报 文章类型:观点时评 发布于2022-09-17 13:12:07 共1714人阅读
文章导读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9月16日在上合组织撒马尔罕峰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秉持“上海精神”一路前行。习近平主席指出,新形势下,上海合作组织作为国际和地区事务中重要建设性力量,……

来源:环球时报

以下文章来源于环球网 ,作者社评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9月16日在上合组织撒马尔罕峰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秉持“上海精神”一路前行。习近平主席指出,新形势下,上海合作组织作为国际和地区事务中重要建设性力量,要勇于面对国际风云变幻,牢牢把握时代潮流,不断加强团结合作,推动构建更加紧密的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讲话获得现场的热烈反响与共鸣,成为本届上合组织峰会最受外界关注和重视的一个部分。

峰会结束后,上合组织成员国领导人签署并发表了《撒马尔罕宣言》,表达了反对通过集团化、意识形态化和对抗性思维解决国际和地区问题的一致态度,并且重申,共同推动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发挥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习近平主席先后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回应了地区国家的关切,并成为国际社会越来越广泛的坚定共识。

当地时间9月1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撒马尔罕国际会议中心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是大范围会谈前,与会各方集体合影。新华社记者 李涛 摄

在14日至16日短短三天时间里,除了出席上合峰会之外,习近平主席还对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进行了国事访问,会见了俄罗斯等多个国家的领导人,出席了中俄蒙元首第六次会晤,还促成了一些重大合作项目,签署了一系列项目协议和双边合作文件,等等。中国共产党二十大召开前夕最重要的元首外交活动,圆满成功。

当地时间9月15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撒马尔罕国宾馆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双边会见,就中俄关系和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意见。新华社记者 翟健岚 摄

此次元首外交将中国与中亚的命运更紧密地连接在一起。2013年,习近平主席访问中亚期间,首次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时隔9年,习主席再一次来访,中亚共建“一带一路”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齐鲁号”欧亚班列“上合快线”开行,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加速推进,位于乌兹别克斯坦的中亚第一长隧道“安格连-帕普”铁路隧道建成通车……这些,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

中方发起的倡议,在众多参与国的共同努力下,十分高效地转化为“一带一路”沿线基础设施的改善、双多边互利合作的拓展与深化,带来惠及大量普通民众的福祉。这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征程上活生生的现实案例。中亚国家对习近平主席的热切欢迎,体现了对中国外交的高度认可,以及对与中国进一步发展关系的真诚期待。

中亚地区的发展不平衡,底子较薄,民族、宗教关系错综复杂,是“颜色革命”的高危区,容易导致社会及政治动荡。而这些年里,中国的倡议给这一片区域带来了充满希望的变化,上合组织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矛盾和分歧向分裂与对抗演变。在上合组织框架下,各国合力走出“结伴不结盟、对话不对抗”的新路,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问题上坚定相互支持,为维护亚欧大陆和平与发展注入了正能量、创造了新活力。

毋庸讳言,和平与发展虽然仍是时代的主题,但也面临着严峻挑战,世界既不太平也不安宁。中国领导人不论走到哪儿,重点讲的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一带一路”,聚焦发展与合作,强调共同价值、共同利益、共同发展和共同安全。在变乱交织的世界,这代表着一个新的方向、新的理念、新的文明形态。中国不仅这么说,也一直致力于这么做,是多边主义最坚定的践行者之一。很难想象,如果没有中国这样负责任大国对和平与发展的坚持不懈,这个世界将会成为什么样子。

越是动荡不安的世界,越需要稳定人心的力量。在“灰犀牛”“黑天鹅”层出不穷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中国本身就代表着一种稳定性,并在元首外交的把舵领航下,不断劈波斩浪。习近平主席的这次中亚之行,其意义是世界性的,给处于危机多变形势下的地区带来信心和希望,并将持续汇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力量。

本文系《环球时报》社评,原题为:习近平主席中亚之行,意义是世界性的


 
0
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