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进步为名,才方便台湾政客寡廉鲜耻
来源:底线思维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雁默
台湾自由撰稿人
台湾的“去中国化”课纲,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在社会上大吵一次,结果课纲没有调整,大众也没有在思想斗争里真学到什么,“台独金孙”仍当选在望。不过至少,人人都再体验了一次所谓“民主”如何吞咽一切。这一次,廉耻也“被民主”了。
起因是台北第一女子高级中学语文教师区桂芝批评“108课纲”去中国化,大量删减文言文,尤其删去了顾炎武的“廉耻”,让老师失去了教育学生的文本,学生也失去了思考的机会,并称“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这是无耻课纲”。
由于事件发生于选举白热化阶段,免不了掀起一番政治攻防,区老师可以说选择了有效放大声量的时间点,成功引起社会的激烈讨论。当然,她也难逃执政党的践踏诋毁,境遇与美国“反犹”老师有点类似。
区桂芝老师的呼吁,在台湾岛内又被口诛笔伐
“资深草包”游锡堃就指摘——顾炎武的“廉耻”事实上是君主政治的产物,民主政治有民主政治的价值观……古文不是不好,而是价值观的问题。礼义廉耻,四维八德是儒家价值观,三纲五常无形中影响我们,如MeToo事件,就肇因于男尊女卑思想。而台湾下一代都讲天赋人权,言论自由,自由结社的基本权利。用中国传统思想,无法产生民主政治。
以上这段话,基本总结了民进党的夺权方程式,即将“台独”与民主绑定,再将民主与“去中”绑定,“去中”甚至还与“基因”绑定,以从体制、思想、历史、风俗各层面,企图完整将台湾刨根,与中国完全切割。
一个大草包能干到最高“行政与立法首长”,是民主政治的产物,看来还真远远不及君主政治的产物。
在“去中”思想架构中,所有斗争概念都被归类为“进步价值”,以区隔、抹除、污蔑传统中国思想。因此,所谓“天然独”,就是打心底认为大陆思想“落伍”的世代,无论对岸的物质发展有多神速,台湾年轻人都有一层号称“进步”的思想护膜。
但游锡堃的辩解,立即遭到舆论群嘲:民进党自承无耻。毕竟,“进步”是一种含糊的相对性词汇,但“无耻”是一个毫不含糊的绝对性词汇,游锡堃以进步价值观“挺无耻”,其额头上能清晰辨认的标签,不是进步,而是无耻。
当然,也多有为游辩护的(所谓)知识分子,如某“台独”作家称,不读顾炎武的“廉耻”,不代表人就会无耻,“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是骂人的话,现代公民不该朗朗上口。将不同政治立场区分为“善与恶”、“公与私”、“君子与小人”等二元对立,这是中国传统根深蒂固的偏见,“道德绝对论”是违反民主精神的。
此一论调,乍听有点道理,但其实是将“进步价值观”与“道德绝对论”对立起来的谬论,恰恰就是挺二元观,反多元观。谁规定所谓进步不该包含绝对道德?为了社会发展买卖黑奴是对的吗?去问问美国的觉醒青年吧,他们最进步。
在疫情期间,台湾极度缺乏疫苗,执政党为了给不合格的本土疫苗开路,强硬阻挡外国疫苗进口,社会陷入恐慌。好不容易有外国援助台湾少量疫苗,结果规定官员先注射,老百姓排在后头。这就是妥妥的“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
官员的政治利益就是国家利益,官员的命才是命,这就是进步?
另一个例子是,前新竹市长林智坚在竞选桃园市长期间,遭在野党爆料“论文抄袭”,此一事件掀开了绿营的“洗学历产业链”。前陆委会主委、前台大教授陈明通长期为绿营政客开后门洗学历,官学利益结构臭不可闻。
恰巧,也是同一个“台独”作家为林智坚辩护,称牵涉其中的两所大学有诈欺之嫌,应退还林智坚学费。这是将主嫌陈明通与林智坚的罪行,转移到校方的诡辩。一般而言,以人权作为法庭辩论策略的律师,才会提出这种主张,然而,此案并非法律问题,而是道德问题,人权不能掩护蓄意诈欺,校方即便有监管不周之责,也不能掩盖主嫌之败德。
法律是道德底线,没犯法不代表毫无罪行。政治职业,就是得有基本的道德标准要求。读过顾炎武的“廉耻”,尚且还多有无耻政客,不再阅读,只会更糟。而什么是寡廉鲜耻?该作家就是拿“进步”作为无耻遮羞布的最佳例证。
作弊有理?洗学历无罪?权贵走后门还骂不得?
文化底蕴的重要性,一目了然
“进步”没有路标
传统价值观是有明确路标的,经过不同时代的文化选择、筛汰与重建,某些思想终于成为某文明的特征与底蕴存留至今。
事实上,传统价值观绝非一成不变,其必然要适应不同时代思潮与社会变革,适度给予新的诠释,换言之,传统价值观本身就隐含“进步价值”。孔子之学在春秋时代、战国时代、前汉、后汉、魏晋,直到明清,都曾有知识阶层对原始文本进行了加工、重建、借用等等的变革工作,以适应当代,至今犹然。
礼义廉耻,到今天都还适用,就看我们如何以现代思维处理。如“礼”,是一种不可避免的形式主义,否则如何想象在外交场合不讲外交礼节的世界?“三纲”之君臣、父母、夫妻的人伦关系,也同样得适应现代社会的变化;“五常”之仁义礼智信亦然,“信用”即便在西方社会也是社会基本规范,试想,被金融机构视为无信用之人,将为自己带来多少麻烦?
因此,断然用进步价值观否定传统价值,是对后者粗暴的不理解,也是对前者的亵渎与偏激解释。
进步价值观是没有路标的,不同思想相互竞争,有了胜出者,才能辨明方向,且成为未来的传统价值观。而进步价值观的产生,必然也来自对传统价值观的再思考与新诠释,如此周而复始。因此,进步与传统不是二元对立的关系,而是相生的关系。简单说,没有传统,何谓进步?反之亦然。
台湾企图复制西方价值观,但总是学成四不像,因为当前的西方价值观与其传统价值观有绵密的关系,而台湾传统价值观就是中国的,不是西方的,将羊头插在狗身上,当然四不像。
谈及此,最近美国共和党人开始缅怀一些个人主义“先贤”,以在政治思想层面对抗左翼的进步主义,很有意思。
温德姆.路易斯(Percy Wyndham Lewis)是工业革命到二战后的著名作家、画家与评论家,一个坚定的个人主义者。
路易斯反对当代的进步价值观,即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他批评两者都在剥夺个人自由,所以反对世界走向一元化,反对资本与国家主义全球化的趋势,厌恶一切对“个性”的限制,尤其是那些以进步为名的“乌托邦骗局”。
路易斯断定资本主义已成功地透过“电影、无线和媒体的催眠”使群众变得幼稚,并怀疑马克思主义能否推翻和取代资本主义,因为他们共同相信历史不可避免地朝着进步的方向发展。
简单说,路易斯是19世纪自由主义传统价值观的信仰者,他认为自由主义在资本与国家主义的“进步号召”下已变质,甚至成为进步主义帮凶,背叛了自由主义对个人(个性)自由的绝对信仰。就当代知识分子而言,无论左翼右翼都认为路易斯是反动份子,一个不可调和之人。
而现在,共和党人重新标榜路易斯路线,就是在对抗美国走向国家资本主义的趋势,一个号称进步的新模式。
换言之,台湾所谓进步人士所爱标榜的自由主义、个人主义,从某种层面来说,都早已是“传统价值观”,而当前西方的进步价值都在重构这些传统价值观。台湾永远跟不上进度,因为彼此文化发展的脉络并不一样。
所以才说,“进步”没有路标,没有一条路保证能到达终点。
向前原来是退后
深刻质疑“进步”,是艺术家偏好的创作主题,人类文明真的是往进步方向前进吗?因此而消逝的传统,真的毫无价值吗?到底该如何定义进步?
如果你因为不知找谁带小孩,而正犹豫是否应该生子,那你其实就是怀疑进步主义的一份子。因为根据人类学家的说法,古时候是整个村落都在帮忙带小孩,因此父母没有这种困扰。
工商业时代,城市化之后,男女都进入职场,每个家庭深锁在高价的水泥墙小空间里,彼此疏离,于是人们很快发现了“进步”的副作用之一是少子化。对人类而言,这是进步,还是退步?我们只知道,这是一个永恒的问号。
那么,到底该不该学习文言文呢?对我来说,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即便不谈语言学功能和价值观思辨,任何文明都得致力“传承”,才能构成“存在”。任何革命形式的“传统否定”都是一时的,因为社会需要进步,而进步需要传统,革命只是刺激传统与进步相生过程的剧烈运动,绝不是毁灭一切。
标榜民主的台湾政治,其实比“君主政治”还不如,反而倒退滑向了“部落政治”,各种政治势力壁垒分明,互相敌视,功利主义猖獗,道德意识低下,难以相生,只有相克,这难道不是“立场先于是非”,胜负重于道德,失去廉耻所致?
顾炎武的“廉耻”,就是批判台湾政治的最佳文本: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
这就是当前的台湾政治,诚哉斯言,顾老师明鉴。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