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动态 G20:中国主场外交漂亮一战

编辑:缅华网 文章类型:观点时评 发布于2016-10-05 13:28:49 共1703人阅读
文章导读 神州动态 G20:中国主场外交漂亮一战

    来源:香港镜报  作者: 漓水清

    外界普遍认为,通过本次G20峰会,中国已成为全球治理体系革新的主导者。这一切折射出了当今世界格局的变化。通过这次峰会,透露出一个非常明显的信号——世界权力中心正在向东方转移。

    2016年9月5日,备受世界瞩目的G20杭州峰会落下帷幕。

    对于世界经济来说,此次杭州峰会是一次「破冰之行」;对于中国来说,杭州峰会除了为世界经济走出困境寻求药方之外,还肩负?中国「十三五」时期第一场「主场外交」的重任。杭州峰会的圆满召开,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力量、认识到了中国的能力,给中国的对外形象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8年逆转,中国一跃成为G20主导者

    8年前,奥巴马上任之初,金融危机令美国经济风雨飘摇,然而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令人敬畏的超级强国,包括G20在内的全球诸多重要的国际组织均由美国主导;然而,8年之后,当奥巴马踏上中国最富裕最繁华也是最美丽的城市杭州时,他会深刻地体会到,这世界,已换了人间。

    国际社会普遍公认,在经历经济大萧条后最严重的经济衰退之后,美国作为一个超级大国正在衰落。而中国作为一个新兴大国正在崛起已是不争的事实。两国的国力和影响力正在发生逆转。

    这种变化也体现在中国在G20中的地位和作用。8年前,中国初登G20舞台,还只是全球大国俱乐部的一个参与者、融入者;8年之后,中国在G20的角色已经从参与者转变为主导者。

    美国《时代》周刊亚洲版曾有一期封面是一只熊猫正拿?打气筒给瘪了的地球打气。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在很多国家眼中、或者是他们所希望的角色定位。特别是在危机时刻,世界总是希望中国挺身而出。

    本次杭州G20峰会承载?世界关于探寻经济强劲增长动力,以及国际经济合作方向和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厚重期待。作为G20轮值主席国,中国第一次引导和主持全球治理的顶层设计,竭力贡献出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国提出,从创新设置增长方式、高效的全球经济金融治理、强劲的国际贸易和投资、包容和联动式发展等一系列重点议题,堪称全球经济治理的一次大会诊。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苏晓晖认为,在杭州峰会前,中国的自身定位是「积极的合作者」,中国逐步了解全球经济治理,并尝试作出贡献。此次杭州峰会成果渗透?中国秉持的原则和理念,这让中国成为「规则制定的引领者」。

    外界普遍认为,通过本次G20峰会,中国已成为全球治理体系革新的主导者。这一切折射出了当今世界格局的变化。通过这次峰会,透露出一个非常明显的信号——世界权力中心正在向东方转移。

    大国担当,中国为发展中国家代言

    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直竭力为发展中国家代言。此次G20峰会,中方邀请了东盟主席国老挝、77国集团主席国泰国、非盟主席国乍得、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主席国塞内加尔及哈萨克、埃及两个有代表性的发展中大国一同出席峰会。这使得本届峰会成为发展中国家参与最多的一次。

    今年G20峰会发展问题更是被罕见地置于突出位置,「包容和联动式发展」成为峰会一大主题。谈及这一安排,中方强调,各国发展的鸿沟只能缩小,不能扩大,发展的成果只能共享,不能垄断。

    为此,杭州峰会将在G20历史上首次围绕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制定行动计划,其中既包括集体行动计划,也包括G20各方的具体举措和行动,通过这些实际举措,旨在将G20峰会议程与可持续发展议程统一起来,为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愿景提供政治支持。

    复旦大学金砖五国问题专家朱杰进认为,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话语权争夺,就是能否在国际舆论场上设置议题,通过设置议题影响国际关注、引导世界发展。「在杭州峰会上,中国与金砖国家一道,坚定站在发展中国家阵营中,将发展中国家关心的议题设置为重要议题。这为G20的转型提供了很大动力,为G20提供了更长远的目标,也为G20成为长效的全球治理机制提供了机会。」

    然而,为发展中国家代言,也引起了西方一些国家对中国试图挑战现有国际秩序的质疑。

    不可否认,中国人精神血脉里的图强之志从未泯灭过。中国希望由「发展」跨向「发达」,并长久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的雄心也从未沉沦。但是,中国从未有过称霸世界和挑战现有国际秩序的野心。正如中国前国务委员戴秉国所言,中国的崛起,本质上是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的「自救」和复兴。中国是现行国际体系中成长起来的大国,对现行体系没有敌意;不是「挑战者」「造反派」。

    9月3日,习近平在G20峰会发表演讲时也指出,中国倡导的新机制新倡议,不是为了另起炉灶,更不是为了针对谁,而是对现有国际机制的有益补充和完善,目标是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国强必霸的逻辑不适用,穷兵黩武的道路走不通」。

    中国历来抱持「居家型」的世界观。它更重视办好国内的事,不像地理大发现后的欧洲那样侵略其他落后地区,也不会像美国那样一味凸显军事力量。

    中国人历来主张「和气生财」。它不像西方一样热衷于「民主外交」和「价值观外交」,而是热衷于「民生外交」。美国人到哪里,民主和价值观就到哪里。而中国人到哪里,生意就做到哪里,铁路就修到哪里,投资和援助就随之到哪里。

    中国所做的,是一件架桥铺路的工作,在「发展」 与「发达」之间架一座跨越鸿沟的桥梁。

大国外交,习奥共破「修昔底德」定律

    今次G20峰会期间,人口占全球三分之二、GDP占全球90%的20国领导人以及8个嘉宾国领导人、7个国际组织负责人将悉数到齐,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再度向世人展示了一个大国领导人的气场。

    如果说,习近平欢迎各国元首时有「万国来朝」的感觉,那么美国总统奥巴马一定是来朝者中最不服气的一个,因为当下世界之格局,依然是美国是老大,中国是老二,当一个守成大国的领袖面见一个崛起大国领袖时,其心态必定是复杂至极,?面下的交锋必定是火光四射。

    近年来,中美两国在南海问题上、网络安全问题上、贸易问题上、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等问题上摩擦不断,针锋相对。而此次,峰会是在中美关系僵持、互信显得越来越低之际举行的,这也是自2013年以来的第八次习奥委会。

    中美两国政治家都很熟悉历史上老牌大国和崛起大国相遇时发生的事情。有美国学者回顾过去500年的历史发现,在16组关于崛起大国与守成大国关系的案例中,有12组以战争收场。

    这种新老强国必有一战的逻辑被称为「修昔底德陷阱」。中美两国能战胜这种概率吗?

    盘点近期中美关系,加重了两国是否会掉进「修昔底德陷阱」的担忧。在南海等一系列问题上中美针锋相对,在经济领域的竞争亦趋白热化。来中国之前,白宫就表示,奥巴马将借G20之便与相关国家讨论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而该协议是一个刻意将中国排除在外的经济「俱乐部」。

    类似的情况比比皆是,例如中国一直被排除在主要大国参与的国际空间站之外。又如,美国一度力劝盟国不要加入中国主导的亚投行。

    从天上到地上,美国人的干涉之手无处不在。然而山姆大叔似乎忘记了,无论是月球还是地球都太大太圆,一国的手再大也握不牢。

    就在G20峰会前夕,就连美国最亲密的邻国加拿大也宣布加入亚投行,至此,在西方七国集团中,仅剩下美国和日本在亚投行外孤独徘徊。

    这反映了中美两国战略思维上的差异,中国认为太平洋足够宽广足以容纳中美两国,甚至自信地向全世界发出搭中国经济便车的邀请。而美国还残留?冷战思维,它应对中国崛起用的的仍是乔治•凯南过时的「遏制论」处方。

    在本次「习奥委会」期间,两国达成了长达35项内容详实的共识,展现了中美共同利益交集是如何之多,也为两国具体部门在落实和推动这些共识提供了基本指导。

    不可否认,中美关系一直是纷繁复杂的,观察中美关系有许多不同的角度。在本次「习奥委会」新闻稿中,中美双方都提到了两国的合作与分歧这两方面,当然还有一个方面虽然没有出现在新闻稿的文字中,却越来越明显地体现在中美关系中,即「战略竞争」。当前的中美关系就主要由这三部份构成:务实合作、具体分歧、战略竞争。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特聘研究员贾秀东指出,要对中美关系状况和走向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就离不开合作、分歧和竞争这三个视角。对这三个方面,如果只看一面,得出的结论就难免是片面的。

    合作是中美关系的主流,分歧是中美关系的支流,而竞争是中美关系的暗流。然而,必须警惕的是,在国际政治的现实世界里,美国各界把中国力量和影响的提升越来越视为对美国霸权地位的挑战和威胁。尽管中国并不追求这样的挑战,也自认为对美国不构成威胁,但两国在战略安全层面的互疑却有所增加,发生误判的风险有所上升。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掉进「修昔底德陷阱」。

    因此,两国元首面对面的战略沟通,对防止两国滑向战略对抗与冲突,是至关重要的。尽管这是奥巴马任内最后一次习奥委会,但如果能在他任能与习近平一道,走出历史上大国兴衰必然伴随冲突的模式,形成一种和平共存和共同繁荣的新模式,则必将是他留给美国的最大的一笔政治遗产,这将意味?他为继任者架一座跨越中美「修昔底德陷阱」的桥,使两国不再押?历史上那些大国冲突的悲剧韵脚。

    邻国外交,G20能否助中日韩关系转圜?

    杭州G20峰会,一系列双边会晤中,「习奥委会」西湖漫步自是焦点中的焦点,「奥普会」也颇受全球关切。除此之外,中韩、中日领导人会晤也格外引人关注。

    中日两国因钓鱼岛纷争以及南海问题,关系一直处于僵局,原先韩国是坚定站在中方这一边一致「抗日」,然因萨德入韩、朝核问题,中韩蜜月关系生变。这使东北亚三国,从原来的「中韩抗日」变成了三国双边矛盾的纠结,一系列地缘政治难题,让东北亚「三国演义」变得复杂化。

    那么?「习安会」有助于化解中日关系的结构性矛盾吗?有助于转圜濒临破局的中韩关系吗?

    首先,来看看「习安会」。据称日方一直期待这次会晤,但中方是在9月4日最后一刻才通知日方会晤时间。从会场的布置看,习安会的现场极其简陋,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布置,不仅没有摆花,连双方的国旗都没有摆放,显然中方是有意降低此次会晤的规格。

    自2012年中日关系因为钓鱼岛主权争议激化以来,尤其是安倍第二次担任日本首相以来,中日两国领导人在国际多边场合的相遇,既有冷然以对、缺乏互动,也有巧合时的寒暄,当然也有北京APEC峰会时「习安会」的礼节性漠然握手。

    本次「习安会」,日方要求急迫,希望能够实现中日领导人会晤。最终,两位领导人握了手,而且相比北京APEC时,「习安会」的场面也和谐了许多。但是,中日关系的矛盾积累太多,显然不是靠一次或几次领导人会晤就能化解的。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张敬伟认为,中日双边关系中的历史沉屙是,钓鱼岛主权冲突也是。这些都很复杂,前者是长期困扰,后者是现实矛盾。这些复杂的矛盾,要求中日双方有效管控分歧,而且要用机制性的手段,防止矛盾激化。

    但是,张敬伟指出,显然,日本不仅缺乏有效的自我管理(历史问题、钓鱼岛问题),以便消解中日间的结构性矛盾。而且,日本成为亚太区域的搅局者,在南海问题上说三道四,区域内的反华闹剧,都少不了日本的倾情表演。在西太平洋地区的制华游戏中,日本虽非领衔主演,但却是不折不扣的第二主角。中日关系的恶化,又和安倍脱不了干系。

    在观察人士看来,中日关系彻底转好是需要在两国关系的实质层面有了长期保持良好关系的土壤才能发生的,而培育这种土壤的前提条件是中国在经济上完胜日本,在军事上压得住日本,在政治上孤立得了日本。这并非一日之功,也并非在一两年内可以完成。

    再来看看「习朴会」。此次会面,气氛多少有一些尴尬。美韩部署「萨德」导弹系统,不仅损害了中国的国家安全,还严重损害了中国人对韩国的好感。但毕竟朴槿惠不同于安倍,中方还是以较高的规格接待,会晤时会场的布置也与习安会高规格很多。说起来,朴槿惠却还是和习近平主席关系最密切的外国领导人,两人生日都要互相发贺信,一般领导人间可都做不到;到对方国家到访,都是至少要宴请两次,这也是超乎外交礼节的。去年,朴槿惠去年顶住美国压力来参加中国胜利日阅兵,也显现了中韩间的特殊友谊。

    据韩国《东亚日报》网站披露,两国领导人在会晤中并没有突出双方在「萨德」问题上的分歧,而是侧重于继续发展友好的中韩关系。据新华社报道,习近平表示,「我们反对美国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这个问题处理不好,不利于地区战略稳定,会加剧各方矛盾」。

    中韩现在走到这一步,让人很痛心。但好在见面交流总好于隔空骂战。好在G20是一个机会,朴槿惠再赴杭州,故地重游,相信别有感慨。这里正是她最初结识习总的地方,这里也是当年韩国抗日流亡政府所在地。朴最近也改口,只要无朝核威胁,就不部署萨德。那下面就可继续勾兑了,中韩未来必须是好邻居,更应该是亲密朋友,两面三刀、同床异梦,最终必定自取其辱、得不偿失。

    专家认为,中国对于萨德和朴槿惠本人始终保持?克制的态度,是因为北京仍对朴槿惠有所期待。G20是习近平和朴槿惠深入探讨萨德问题的机会,如果韩国拒绝在萨德问题上和中国协商,那么中韩关系,不管从贸易还是安全议题上都会两败俱伤。

    本次G20期间,中日、中韩领导人的会晤,对陷入胶?甚至紧张得东北亚局势而言至关重要。对中方而言,此次与日韩两国领导人的会晤,起码起到了稳住韩国、施压日本的效果,这本身就是一大外交胜利。



 
0
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