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知识》杂志:罗兴亚人问题仍在发酵——李晨阳
来源:李晨阳 世界知识期刊
自2017年10月以来开始的缅军在若开邦北部对若开罗兴亚救世军的清剿已暂告一个段落,缅甸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稳定若开邦局势,并与国际社会开展合作救援,重新接收逃往孟加拉国的罗兴亚人也开始启动。但是直至今日,罗兴亚人问题仍在发酵。
首先是若开邦局势出现了新的不稳定因素。罗兴亚人是若开邦的少数族裔,实际上若开邦的主体民族若开族在缅甸也是少数民族,若开邦是1785年才被纳入缅甸贡榜王朝版图的。为了纪念若开王国失去主权233年,部分若开族人要求于2018年1月16日在若开王国的故都妙乌市举行纪念活动,但遭到了当地政府的拒绝,于是一些民众在市政厅等机构举行游行示威,最后与军警发生冲突,酿成流血事件。缅政府1月18日逮捕了在集会时发表演说的人民院议员吴埃貌(若开民族党前主席)。若开族与缅族矛盾的激化对于若开邦局势的稳定是雪上加霜。与此同时,虽然缅甸与孟加拉国在2017年11月签署了罗兴亚难民自愿返回的协议,但是遣返工作并未有效开展。
其次是联合国和西方世界在罗兴亚人问题上对缅甸继续施加压力。自从2017年8月发生若开罗兴亚救世军的恐袭后,缅甸政府就不再允许联合国相关机构进入若开邦从事人道主义救援工作,只有国际红十字会被允许有限度地介入。因此,缅甸与联合国的矛盾不断加深。联合国安理会11月6日发表主席声明,强烈谴责缅甸若开邦自8月25日以来大范围的暴力行为,其中绝大多数暴力对象为罗兴亚人。该声明还要求缅甸政府确保在若开邦不再过渡使用军事力量,恢复文职行政当局,实行法治,保障所有人的人权。缅甸政府对这份声明表示了强烈不满,认为联合国完全忽略了缅甸应对若开问题挑战的努力。第27届联合国人权事务委员会12月5日在维也纳举行特别会议,讨论了伊斯兰合作组织提交的“罗兴亚穆斯林和其他少数民族在缅甸的人权形势”的决议草案,尽管该决议没获通过,但缅甸政府对此表示强烈不满,缅甸的24个合法政党集体支持政府的回应。由于认定联合国缅甸人权事务特使李亮喜(韩国人)向联合国提交的关于若开邦事件的报告不公正,严重偏袒孟加拉国和罗兴亚人,缅甸政府2017年12月20日决定禁止她再进入缅甸考察。
第三是印度和东盟对罗兴亚人问题发出了新的信号。印度学者指出,大约有4万名罗兴亚人进入了印度的西孟加拉邦等地区,并且特别提到罗兴亚人在巴基斯坦恐怖组织的支持下,将是对印度安全的潜在威胁。印度学者还认为,罗兴亚人问题表面上是人道主义危机,实际上对整个区域而言,是重大的政治和安全问题;由于罗兴亚人涉恐,整个区域的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都会受到影响。
针对若开邦的紧张局势,2018年1月新加坡东南亚研究所东盟研究中心社会文化领域的首席研究员兼缅甸研究项目联合协调人摩都扎(缅甸前外长吴翁觉的女儿)与美国布鲁金斯学会无任所高级研究员雷克斯·瑞菲尔共同提交了一份题为《东盟的缅甸困局》的研究报告。这份报告的最后一部分提出了解决罗兴亚人问题的五种选项:东盟区域维和部队、东盟牵头的协调模式、非正式的调解、促进缅军的介入、按照现有模式推进。
国际社会关注罗兴亚人问题是正常的,但是笔者认为,问题的解决主要还是要依靠缅甸,国际社会对缅甸政府尤其是杜昂山素季的尖锐批评不会使缅甸政府和军队改变立场,外交讨论和建设性的建议才是更为合适的方式。此外,国际社会也应看到缅甸政府在处理罗兴亚人问题上的积极作为,比如缅甸政府2017年10月20日向商人们募集了总额高达177亿缅币的资金,支持在若开邦开展救济和安置工作(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和养殖业、卫生医疗、就业和职业培训、旅游发展等领域)。此外,缅甸政府已在有条件的村庄向罗兴亚人发放公民身份识别卡,为未来进行身份鉴别奠定基础。
从长远看,若开邦的局势仍令人担忧,因为根据国际危机组织(ICG)的报告,若开罗兴亚救世军将会重组并可能继续从事暴恐活动。此外,缅甸政府虽然已经开始甄别并接收难民,但每天处理的人数不过300人(国际危机组织测算),数十万罗兴亚人的遣返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由于罗兴亚人问题涉及缅甸国内的宗教、民族、政治矛盾,并与国际关系纠缠在一起,目前还看不到罗兴亚人问题在短期内得到彻底解决的希望。
(作者为云南大学周边外交研究中心、缅甸研究院研究员)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