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太平洋研究】刘建峰 王桂玉:基于知识图谱的国内太平洋岛国研究趋势展望

编辑:国关国政外交学人 文章类型:观点时评 发布于2019-02-04 12:32:55 共1373人阅读
文章导读 【南太平洋研究】刘建峰 王桂玉:基于知识图谱的国内太平洋岛国研究趋势展望

学人简介

作者分系刘建峰,聊城大学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研究生;王桂玉,聊城大学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研究员,硕士。

内容摘要

随着中国与太平洋岛国政治和经济关系的日益紧密,太平洋岛国研究获得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借助知识图谱分析国内太平洋岛国的研究文献,能够系统性呈现该研究领域的历史演进趋势,有助于推动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国内太平洋岛国研究经历了缓慢发展阶段、波动上升阶段和快速发展时期。研究发现,现阶段核心作者群的集聚程度较高,且较为重视太平洋岛国的应用性研究,基础性研究工作较为薄弱,跨区域和跨学科的合作研究有待加强。在太平洋岛国国际关系研究方面,大国外交与太平洋岛国的政治格局、太平洋岛国的国际治理问题、中国与太平洋岛国的合作与援助、中国参与太平洋岛国海洋治理、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在太平洋岛国的政治博弈等正在成为持续发酵的研究议题。

关键词:太平洋岛国  文献统计  知识图谱

随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不断推进,中国同太平洋岛国的政治、经济及文化关系越来越紧密,学术界的相关研究成果也不断涌现。因此,回顾与探索国内太平洋岛国研究的现状和趋势就显得尤为重要。国内学者对太平洋岛国研究文献的梳理和归纳已取得一定成果,或以历史视角对中国百余年间太平洋岛国研究的文献综述,阐述了国内太平洋岛国研究的历史进程,总结了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和影响因素,或以分析文献的类型及内容属性为基础,归纳太平洋岛国研究的发展特点,绘制未来研究工作的图景。此外,学者还梳理了太平洋岛国研究的路径和方法,强调太平洋岛国研究的学理探究和应用研究的适用性。太平洋岛国文献综述的研究方法主要为描述性分析,是建立在传统文献统计基础上的归纳总结,主观性较强,还缺乏文献系统的计量分析。因此本文基于中国知网(CNKI)和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数据库文献资料,借鉴知识图谱(Mapping Knowledge Domains)对太平洋岛国研究文献进行信息结构、研究热点的可视化研究,侧重文献之间引证与被引证关系的分析,以期更加多元地挖掘太平洋岛国研究的时空特征和内在关系,为中国太平洋岛国研究的拓展和深入发展提供科学基础。下文首先介绍了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然后详细给出了“太平洋岛国”文献统计分析数据,并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研究太平洋岛国的建议。

一、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知识图谱是以知识域(Knowledge Domain)为对象,通过数据挖掘、信息分析、图谱绘制展现科学知识发展进程与结构的一种图像,作为科学计量学的新方法和新领域在我国取得了长足发展。“引用空间”(Cite Space)可视化软件是知识图谱绘制的重要工具之一,可通过多元共被引分析、信息可视化等方法直观地展现知识单元之间的网络结构、知识演化等诸多隐含知识关系,这些复杂的知识关系有助于产生新知识。

为了更好地呈现我国太平洋岛国的研究特点和趋势,文献原始数据主要来自中国知网和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中的期刊文献和硕博文库,不包括科普类、学术会议类、报刊类、笔谈类以及增刊类文章。本研究首先以“太平洋岛国”“南太平洋”为主题词检索,共得检索结果631条,然后以14个岛国国名“斐济”“巴布亚新几内亚”“萨摩亚”“瑙鲁”“库克群岛”“纽埃”“密克罗尼西亚联邦”“帕劳”“汤加”等为篇名进行精确匹配检索,共检索到结果511条。通过对检索到的原始数据进行整理去掉重复条目,最终得到626条有效结果。本文数据分析选择时间段为1980-2018年(截至2018年8月3日),选取各时间分区中出现频率最高的50个样本数据,分别基于“作者(Author)”“机构(Institution)”“关键词(Keywords)”及“期刊(Journals)”依次进行科学知识图谱的分析。

二、“太平洋岛国”文献统计分析

(一)文献产出时间分析

太平洋岛国研究发文年度数量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太平洋岛国研究发文数量不断上升。根据发文数量不难发现我国太平洋岛国研究经历了缓慢发展阶段(1980-1999年)、波动上升阶段(2000-2013年)、快速增长阶段(2014年至今)。1980至1999年间,太平洋岛国研究尚未在国内引起广泛关注,研究成果稀少。199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澳大利亚新西兰南太平洋研究中心成立,为太平洋岛国研究注入一股活力,太平洋岛国的渔业研究、海岸管理、华人的经济角色和文化认同、土著运动等议题开始引起学者关注。2000至2013年,为我国太平洋岛国研究的波动上升阶段。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日益加强与太平洋岛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学术界的研究开始步入深入发展阶段,研究议题开始涉及太平洋岛国援助、大国博弈、安全局势、社会文化传承、经贸合作等,还有学者关注到太平洋岛国地区海洋资源的基础科学研究等领域。

2014至2018年为太平洋岛国相关研究的快速发展时期。由于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持续发酵,太平洋岛国成为亚太关注的热点区域。“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提出,2014年中国领导人同太平洋岛国领导人的集体会晤,进一步促进了我国太平洋岛国研究,太平洋岛国政治环境与外交、南太平洋地区海洋治理、中国与太平洋岛国的经济贸易成为热点。

图2中网络节点大小反映了作者的发文数量,连线的颜色程度代表了作者之间合作的强度,颜色越深表示作者之间合作强度越大。统计显示(表1),梁甲瑞、戴小杰为发文数量最多的作者,分别为17篇和11篇,宋利明等18位作者紧随其后,发文数均在4篇以上,成为这个时段我国太平洋岛国研究的核心作者群,为太平洋岛国的相关研究作出了贡献。

进一步分析作者的所属学科及文献类属发现,太平洋岛国的国际政治问题、海洋治理、水产和渔业、历史与文化等成为核心作者群的研究热点,表明我国现阶段太平洋岛国研究的核心作者群的集聚程度较高。

从合作程度来分析,太平洋岛国的研究团体表现出较为集中的态势。太平洋岛国研究目前集中于梁甲瑞(聊城大学)、戴小杰(上海海洋大学)、宋利明(上海海洋大学)、陈新军(上海海洋大学)、王华(中国社会科学院)、郭爱(浙江海洋大学)等团队。结合团队成员的所属单位可以看出,多数研究学者的合作关系主要局限于团队内部,不同学术团体之间的合作关系限于地域和学缘关系的影响则较为薄弱,这种情况在人文社科领域体现得更为明显。

(二)机构合作网络共现分析

通过软件中的“机构(Institution)”功能模块对626篇文献的机构合作网络进行了分析(图3),合并所有二级单位得到主要发文机构的排名(表2)。根据发文数量可以看出,太平洋岛国研究集中于高校和研究机构,其中上海海洋大学、聊城大学、浙江海洋大学、江苏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华中师范大学发文量排名前五位。排名前20位的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发文量占总发文量的37%。具体分析可知,上海海洋大学、浙江海洋大学、上海水产大学海洋研究基础厚实,为我国太平洋岛国海洋渔业研究作出了突出贡献。聊城大学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自2012年成立以来一直深耕该领域的研究工作,现已成为太平洋岛国历史文化、国际政治和经贸旅游等人文社科领域研究的重要基地。

从发文机构的地域分布来看,太平洋岛国研究机构地域分布并不均衡,主要分布在上海、山东、浙江、江苏等地。其一,以上地区海洋研究机构较多,例如长三角地区集中了上海海洋大学、浙江海洋大学、上海水产大学等高等科研院所。其二,这些区域海洋经济发展较早、水平较高。如山东一直是海洋大省,在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海洋产业配套协作、海洋科技协同创新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且海洋战略全球拓展的意识较高。聊城大学虽然位于山东省西部,仍然能够依托世界史等优势学科异军突起,这与山东省的海洋强省战略密切相关。

(三)关键词共现分析

1.关键词发展脉络分析

关键词知识图谱可以直观地呈现太平洋岛国研究的核心词汇及研究脉络。图4呈现出我国太平洋岛国区域研究网络核心节点为“大洋洲”“南太平洋”“太平洋岛国”,核心的国别研究网络节点为“巴布亚新几内亚”“斐济”“所罗门群岛”“瓦努阿图”,核心网络节点延伸出以下主题:(1)国际政治:通过关键词共现时间分布可以看出,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关注太平岛国的政治环境及现代化进程,20世纪90年代开始关注太平洋岛国政治“战略”议题,进入21世纪之后,地区政治研究议题逐渐演化为“地区主义”“海洋战略”等,尤其是2013年之后,研究议题更为多元,如“外交”“周边外交”“中美关系”“太平洋岛国论坛”“安全合作”“一带一路”“战略调整”“海上战略通道”“海洋战略”“战略伙伴关系”“大国博弈”“软平衡”“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等。(2)海洋渔业:该议题重点关注太平洋岛国渔业资源的基础研究,主要包括“长鳍金枪鱼”“大眼金枪鱼”“金枪鱼渔业”“黄鳍金枪鱼”等研究热点。(3)对外援助:进入21世纪之后,太平洋岛国援助成为我国研究的热点,包括“对外援助”“贪腐”“农业”“桥梁”等热门关键词。此外,我国太平洋岛国研究还包括矿产、经贸、环境、旅游等议题的研究。尤其是近年来中国与太平洋岛国的区域旅游合作日益成为热门话题。

2.关键词研究热点分析

我国太平洋岛国的研究是一个逐步拓展的过程,通过文献关键词发展脉络和发文时间的分析,发现太平洋岛国的研究议题不断凝聚,研究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延伸(表3),通过引用空间的突变检测(Burst detection)分析,形成太平洋岛国研究关键词共现网络突现词汇表(表4),并由此确定不同时期太平洋岛国研究的热点议题。

1980到1999年,我国太平洋岛国研究侧重于岛国的国际环境和资源等相关研究,此阶段突现强度较高的关键词有“南太平洋论坛(5.4428)”“法国(4.83)”“太平洋(4.5383)”“南太平洋地区(4.4475)”“黄铁矿(4.1888)”“远程教育(4.1682)”“莫尔兹比港(4.1271)”,说明这些关键词在太平洋岛国研究的初期受到了较高的重视。结合该时期主要的文献分析不难看出,我国早期主要将太平洋岛国作为一个整体,区域组织“南太平洋论坛”(现更名“太平洋岛国论坛”)获得较多关注。另外,“澳大利亚”“法国”“美国”等大国在太平洋岛国地区的影响也受到重视,但国别研究的成果较为鲜见。在研究领域方面主要集中在南太平洋地区国际政治、渔业资源、农业发展、华人华侨、远程教育、矿产资源、土著文化和医疗技术等。

2000-2013年,太平洋岛国研究的关键词有所增加,“南太平洋岛国”“对外援助”“国家表征”“气候变化”“金枪渔业”等关键词首次出现在这一时期的文献中,从表4可以看出突现强度较高的关键词为“日本(8.5308)”“斐济(6.9388)”“瓦努阿图(6.5102)”,通过分析对应重要阶段文献发现,日本在太平洋岛国地区的海洋战略、对外援助以及大国博弈中的地位受到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另外,“斐济”“瓦努阿图”“萨摩亚”等岛国的专题研究开始出现,岛国渔业资源的研究更为深入,尤其是“金枪渔业”的突现强度为4.1477,“渔情预报”的突现强度为3.8597,因而与之相关的“长鳍金枪鱼”“大眼金枪鱼”等相关研究开始增加,这与该时期我国海洋渔业的快速发展有密切关系。

2014之后,太平洋岛国研究文献的数量快速上升、关键词数量不断丰富(表3)、研究内容的集聚程度更为明显,尤其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提出之后,相关研究文献在这一时期大量涌现。2016年,“海洋战略”这一关键词突现,其突现强度为4.325(表4),与之相关的“安全合作”“一带一路”“战略调整”“海上战略通道”“战略伙伴关系”“对策”“大国博弈”等相关关键词成为研究热门,这些均与太平洋岛国战略地位的上升以及我国重大战略的调整密切相关。2017年“软平衡”关键词突现,突现强度为4.0766,并且在2018年获得持续关注。

(五)文献来源分析

对研究对象检索结果的载文期刊进行分析,分别统计各期刊的载文数量,刊载太平洋岛国研究最多的期刊为《太平洋学报》(25篇),在刊文量前20的期刊中,《太平洋学报》《国际展望》《国际经济合作》《海洋湖沼通报》《地质通报》《世界农业》《海洋渔业》《海洋通报》复合影响因子均在1.0以上,且都是核心期刊,从某种程度上可以代表太平洋岛国研究领域的重点和热点,这些期刊涉及国际政治、世界史、国际经济、海洋科学、农业科学、地质地貌等不同领域,体现出太平洋岛国研究的学科门类的综合性。

三、结论和建议

本文以1980至2018年中国知网和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中太平洋岛国研究的626篇相关论文作为研究对象,借助知识图谱的信息可视化方法,对我国太平洋岛国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了计量分析,通过获取的太平洋岛国研究知识图谱,得到了该领域研究的关键词共现网络图、不同时期研究脉络的演变等相关信息,并根据各阶段突现的关键词分析得出我国太平洋岛国研究的重点。

(一)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呈现不同阶段

从发文的时间分布来看,我国太平洋岛国研究的发文数量经历了缓慢增长阶段(1980-1999年)、波动上升阶段(2000-2013年)和快速发展阶段(2014年至今),不同时间研究的重点有所不同,但研究议题的聚类程度日益增高。

2.学者地域分布不均,跨机构合作薄弱

从核心团队和作者来看,梁甲瑞、戴小杰、宋利明等约20位学者组成了太平洋岛国研究的核心作者群,并形成了上海海洋大学、聊城大学等主要研究团队,但限于地域和学缘,研究团队之间联系强度、合作关系较为薄弱,太平洋岛国人文社科研究领域表现更为明显。

3.关注重点不同

从关键词共现网络来看,“对外援助”“气候变化”“金枪鱼”“地区主义”等出现频率最高,随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不断推进,“海洋战略”“软平衡”“大国博弈”等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4.综合性研究趋于增强

从发文期刊来看,太平洋岛国研究涉及国际政治、海洋生态、渔业、农业、地质等多个学科,太平洋岛国研究的综合性和交叉性将不断增强。

(二)主要研究特点与形势

1.基础研究还没得到足够关注

国内较为重视太平洋岛国的应用性研究工作,尤其是国家安全战略和外交的议题获得普遍关注,但扎实的基础研究非常稀少。西方学界则最早关注太平洋岛国的基础研究,如人类学、考古学、地理学、语言学、历史学、政治学等领域的成果较为丰富,尤其是人类学研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如马林诺夫斯基(Bronislaw Malinowski)的《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玛格丽特·米德(Margaret Mead)的《萨摩亚人的成年》,马歇尔·萨林斯(Marshall Sahlins)的《波利尼西亚的社会分层》、《毛拉:一个斐济岛上的文化与自然》、《“本土人”如何思考:以库克船长为例》等。历史学方面的研究也相对丰富,如澳大利亚学者J.W.戴维森(J.W.Davidson)的《西萨摩亚独立国家的诞生》等。政治学的相关研究有杰弗里·怀特(Geoffrey White)的《今天的酋长:传统的太平洋岛屿领导人与后殖民时代的国家》与拉尔(BrijV.Lal)的《一个变迁的视角:A.D.帕特尔与斐济的政治》。此外,日本学界也对太平洋岛国开展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工作。

2.太平洋岛国的国际关系获得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

20世纪80年代,西方学者开始关注大国在太平洋岛国的战略问题,这一时期的代表性成果有约翰·多伦斯(John Dorrance)的《大洋洲与美国:美国在南太平洋的利益与政策分析》,安妮-玛丽·布雷迪(Anne-Marie Brady)的《向北看,向南看:中国与南太平洋》等。近年来,太平洋岛国国际关系的研究也在国内持续发酵,尤其是太平洋岛国加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之后,研究议题得到不断拓展,如中、美、日、澳、新等国在该地区的政治竞争、国际公共产品在太平洋岛国的治理问题、中国与太平洋岛国之间的合作、中国对太平洋岛国的援助、中国参与太平洋岛国海洋治理、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在太平洋岛国的政治博弈等。

3.国内亟需推动太平洋岛国研究学术共同体的建立

美、日、澳、新等国家均已建成较有影响力的太平洋岛国学术研究机构,美国东西方中心、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日本鹿儿岛大学和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已经成为太平洋岛国研究的重要研究中心。国内太平洋岛国研究的国际学术影响力有待加强。

(三)未来研究方向

太平洋岛国研究领域正不断凝聚和深入发展,为未来太平洋岛国研究的深入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然而,国内的太平洋岛国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未来太平洋岛国研究还应着重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太平洋岛国理论研究基础

自“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提出以来,国内太平洋岛国的人文社科研究趋势在海洋战略、外交关系方向聚类明显。从太平洋岛国关键词共现网络突现词分析来看,多数关键词突现强度较低,关注度的延续时间短,无法实现研究的深入拓展。结合相关文献我们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研究是在二手文献研究基础上的主观建构,缺少对太平洋岛国本体认知的系统研究。要拓展太平洋岛国研究领域的前景,需加强太平洋岛国基础学科研究,与国际太平洋岛国理论接轨,比如历史学、民族学和社会学研究,同时拓展太平洋岛国研究的广度,并通过实证研究逐步建构太平洋岛国的理论研究体系。在自然科学领域,研究主要集中在渔业领域,研究的学科较为狭窄。我国的研究可与大洋洲海洋研究机构合作,进一步向生态学、农学、植物学、动物学等领域发展。

2.太平洋岛国研究应加强特性的岛国实证研究

太平洋岛国虽然是陆地小国,但却是海洋大国,各国的自然、人文、经济和政治环境复杂多样。通过分析结果不难发现,有关岛国历史、民族、语言、政治等微观的研究成果仍然非常稀少,尤其是具有扎实田野调查的研究文献更是弥足珍贵。如果缺少扎实深入的岛国实证研究,对岛国的综合性、应用性研究有可能会因为研究人员的主观臆测而有失偏颇。但是,因为太平洋岛国地理位置偏远,信息技术网络又不发达,中国学者开展深入的田野研究确实困难重重。鉴于此,可采取以下途径制定研究计划:第一,借助援助项目进行研究。我国对太平洋岛国已开展较为深入的工程、医疗、教育等援助项目,研究人员可以此为依托开展研究,尤其是医疗、教育等援助项目与岛国国民接触频率较高,有助于研究计划的开展。第二,借助孔子学院项目进行研究。聊城大学已在萨摩亚开设孔子学院,研究人员可以申请孔子学院教师开展研究工作。第三,通过构建太平洋岛国华人网络社群进行研究。华人已成为影响太平洋岛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长居太平洋岛国的华人熟谙太平洋岛国的国情及民风,研究团队可利用岛国的华人组织逐步搭建华人网络社群,这将有利于开展具有针对性的、高效的岛国实证研究。

3.太平洋岛国研究亟需多学科理念和方法的交流

作为新兴的研究领域,太平洋岛国研究已涉及国际关系、世界史、海洋渔业等学科,但从研究结果分析来看,目前涉及的学科仍然单一,亟需民族学、社会学、植物学、药学等基础学科的加入。另外,学科之间的交融较少,学科内部和学科之间的交流更少。太平洋岛国涉及国家较多、自然和人文环境复杂,我国前期的研究基础薄弱,现阶段亟需多学科的交融。因此,今后的太平洋岛国研究需要逐步拓展研究领域,探索构建多元化的研究前沿平台,不断完善我国太平洋岛国研究的知识图景和脉络。(注释略;责编:齐沛禾)

 
0
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