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衰中国的声音,到底“坑”的是谁
来源:环球时报
正在上海举行的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办得格外红火,人们在现场最直观感受到的,就是来自全球各地企业对中国经济的热情和信心。然而好像偏要拿冷眼跟这股热潮相对一样,一些外媒这两天突然集中唱衰起中国吸引外资的前景,甚至有离奇的观点说,外资25年来从未像今天这样“害怕”中国。对参加进博会的超过3400家参展商来说,可以肯定这是它们最近听过的最大笑话。
类似对中国经济的唱衰总体并不算新鲜,这次外媒摆出了两个新细节:一是中国的直接投资负债在今年7月至9月出现了净流出,二是根据他们自己的研究,外企连续6个季度从中国撤走利润。经济专业人士认为,如果上述现象属实,主要是因为中国与欧美市场目前存在的利率差,导致一些资本回流“套利”。这只是一个短期现象,支撑不起外媒所谓的中国对外资吸引力下降的结论。
其实,完全没必要对各种反映中国经济情况的蛛丝马迹做翻箱倒柜式的寻找,到进博会的现场去走一走、看一看,那里的场景不能造假、不会骗人,是外资对中国经济态度最生动最直观的反映。
如果一定要寻找数据支撑,也有许多比那两个数据权威、全面也客观得多的数据足以得出与“外资撤出中国”完全相反的结论。比如,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9月,外国投资者在华投资新设外资企业数量同比增长32.4%,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同比增长2.4%,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同比增长12.8%。这些增长是在全球投资和贸易实际萎缩的大背景下取得的,跟进博会的火热也形成了相互印证:正是因为大环境不景气,全球企业才更有需求到中国来寻找和扩大机会。
当然,这并不是说中国的投资环境已经完美无缺,事实上,中国优化投资环境的努力从未停下过脚步,而且近年来力度越来越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举措也都是实实在在的。自2013年至今,中国已7次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并进一步扩大了现代服务业的开放,还设立了覆盖东西南北中的22个自贸试验区,尽最大可能为各类企业在华健康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正是这种鲜明态度和务实举措,让中国始终是世界上最具有吸引力的市场之一。今年7月份联合国贸发会议发布的《2023世界投资报告》显示,受乌克兰危机、食品和能源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2022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额下降了12%,流入主要发达经济体的外国直接投资下降了37%,但中国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额增加了5%,总量居于亚洲地区首位,而且投资大多来自欧洲的跨国企业,投资领域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高科技行业。这充分说明,只要中国集中精力抓发展,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这片土地的吸引力都只增不减。
客观说,在合作浪潮之外,的确有一些企业对在华投资心存犹疑,但这主要是因为美国对华政治氛围的极速恶化,以及它在世界上大搞“脱钩断链”,让这些跨国企业担心受到波及。在这种情况下,安全而非正常的投资逻辑成为它们的首要考虑,但违背经济规律的事情终归不会长久,也不可能成为主流。值得注意的是,最近中美关系出现了回温的迹象,在这个时间点上突然出现一波唱衰中国经济的声音,难免令人怀疑这背后是否存在某种政治目的。
几十年来,唱衰中国经济的论调从未停歇过,但事实证明,它们影响不了中国向前发展的坚定步伐,如果说那些声音起到过什么作用的话,大概就是“坑”了自己国家的一些投资者,误导它们与21世纪的新机遇擦肩而过。未来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与全球的合作浪潮融为一体,这样的合奏才是时代的主题曲。而那些唱衰中国的杂音,听起来就像蚊子一样嗡嗡叫,只会令人生厌,根本无足轻重。
本文系环球时报社评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