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莫顶昂著:第一次英侵缅战争(第二章)(五、六)(林清风 张平 合译 )

编辑:缅华网 文章类型:历史回眸 发布于2018-12-24 10:38:10 共2433人阅读
文章导读 八莫•顶昂著:第一次英侵缅战争(第二章)(五、六)(林清风 张平 合译 )

第一次英侵缅战争

八莫•顶昂著

林清风 张平 合译

  

第二章

    五、签订《杨端波条约》

    卑谬战役之后,英军紧接着又占领脉特谬。1826年12月,英军进驻蒲甘。尔后,英军又继续向缅王京都挺进。到敏建县陶工村,该地称杨端波,距阿瓦仅四程而已。英军进逼缅王京都,王国政府为了维护自己的封建统治,此时缅王无条件地接受英国提出的全部条件,向英国侵略者屈膝投降了。于是,缅英双方就于1826年2月24日在杨端波缔订和约,因该地称曰:杨端波村,故该条约称《杨端波条约》。该条约及其附件强迫缅甸王国政府缔订不平等的通商条约。在条约上英方由东印度公司代表约翰卡罗福签字,缅方由两位秘书代表王国政府签字。

    《杨端波条约》及其附件的主要内容如下:割让阿萨姆、曼尼坡、阿拉干和丹那沙林等地。"赔款”一千万卢比。同意英国派遣外交代表团常驻缅王京都。准许英国船舰在缅甸内河港口自由航行停泊等。

    缅甸王国政府按照条约规定,支付第一期“赔款”二百五十万卢比之后,英军撤至卑谬。1826年年底,支付第二期“赔款”二百五十万卢比之后,印督将驻扎在下缅甸,包括仰光在内的全部英军撤离缅王辖地。

    六、第一次英侵缅战争后的缅甸

    缅甸王国政府的对内仇视压榨人民和对外妥协投降的路缐,必然导致战争的失败。第一次英侵缅战争之后,根据《杨端波条约》规定,缅甸割让了阿拉干和丹那沙林等地,使其变成殖民地印度的一部分。从此,阿拉干和丹那沙林等地沦为英国殖民地。

    孟既王(1819一一1837)领导下的缅甸王国政府,在英缅战争期间,由于担负庞大的军费开支,又加上战后“赔款”一千万卢比,使国家面临严重的财政危机。此外,又失去了阿拉干和丹那沙林䓁地的正常税收,从而带来更加困难的境地。

    缅甸王国政府从英国那里接收仰光市之后,英军便撤离仰光港口。第二天,以沙廉为基地的孟族上层分子就起来反叛缅王的残酷统治,叛乱者包围和袭击仰光市。同时,居住在下缅甸的克伦族,在缅王的封建统治下,遭受残酷的剥削和压榨,现在也被迫起来反抗缅王的统治。正当孟族人围攻仰光市的时候,克伦族武装分子也在袭击勃生,他们试图夺取勃生。

    第一次英侵缅战争结束之后,当缅甸王国政府准备在下缅甸恢复建立封建统治之时,却又面临孟族人和克伦族人为争取民族解放和民族区域自治权而斗争的局面。当时,王国政府仅能控制住像仰光、勃固和勃生等大城市而已,其他地区几乎落到孟族和克伦族人手里。

    战争结束,签订《杨端波条约》之后,英国驻缅军事当局首席执行官坎伯尔将军和缅甸当局在关于孟族人问题上发生了争执。如前所述,在战争期间,英国竭力煽动孟族人反对缅王的封建统治。《杨端波条约》签订之后,他们仍在明目张胆地进行这一罪恶活动。为此,汉达瓦底大臣向坎伯尔将军提出抗议。但是,英国当局却矢口否认。事实是英国当局鼓动孟族上层分子要他们脱离缅王的封建统治而独立。英军撤离仰光的第二天,沙廉镇长貌新自封为“达敏玛修”,宣布重建孟族王朝。在“达敏玛修”的领导下,孟族武装部队围攻仰光市。战后试图重建孟族王朝的孟族上层分子中,还有自封为“达马叶卡”的宇莎和达蜡镇长宇突礼等。

    对于孟族人的叛乱活动,缅王没有从政治上加以认真解决,而是采取强硬的镇压手段。他们烧毁无数孟族人的村庄,杀害无辜的孟族人,对他们实行残酷虐待和迫害的手段,造成无数孟族人家破人亡,流离失所,被迫逃难到英属丹那沙林的毛淡棉。孟族上层分子中,英国当局还发给“达敏玛修”貌新每月二百五十卢比的养老金;达蜡镇长宇突礼则不仅封他为军事督理职衔,而且每月还发给俸禄一百五十卢比。第二次英侵缅战争(1852一一1854)结束后,英国又吞并了下缅甸。后来英国当局还将仰光的一倏街命名为军事督理貌突礼街,以资表彰。

    同样地,缅甸王国政府对克伦族人仍然采取残暴镇压手段,所以有许多克伦族人迁避到深山老林或管辖不到的地方。根据英国秘密文件第114卷第165号文件里明确记载着:「有一小批克伦族上层分子跟英属丹那沙林当局秘密接触,准备推翻缅王的封建统治,等等」总之,英国竭力煽动孟族、克伦族人反叛王国政府,他们插手民族纠纷,力图挑起民族战争。

    第一次英缅战争之后,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更加缴化,争权斗争愈演愈烈。孟既王统治后期,以皇太后梅努,实粦亲王为一派,孟既王之胞弟沙耶勃利亲王为另一派,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后来沙耶勃利亲王逃往瑞波,在那里组织力量分庭抗礼。于1837年将其兄孟既王赶下台,篡夺了王位,并于1838年把京都由阿瓦迁往阿摩罗补罗。

    第一次英缅战争的失败和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缅甸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了重大变化。战前,缅甸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制国家;战后,缅甸领土和主权遭到了破坏,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外来干涉使缅甸封建制社会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遭到决定性的打击,加速了缅甸封建社会的解体,宣告了缅甸中世纪历史时期的结束。从此以后缅甸开始一步一步地变成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了。随着社会性质的改变,缅甸社会的矛盾也出现了空前未有的新局面。第一次英缅战争前缅甸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农民和封建地主的矛盾;战争期间,由于国家和民族面临生死存亡关头,革命锋芒主要指向英国侵略者;战后随着国内阶级矛盾的激化,革命锋芒主要指向缅王的封建统治。

    十九世纪后半期,缅甸国内局势不稳定,又加上统治集团内讧加剧,大大方便了英国对缅甸的侵略。经过1852年的第二次英缅战争之后,勃固一一为缅甸提供出海口的整个下缅甸地区被占领了。1885年又爆发第三次英缅战争,结果英国又侵占了当时保持独立的缅王辖下的内陆地区,即上缅甸。至此贡榜王朝被推翻,锡袍王被流放到印度洋上的一个小岛。

    1886年整个缅甸被宣布为英国的领地,把缅甸并入殖民地印度,作为殖民地印度的一个省。如上所述,前后经历约六十年之久,缅甸终于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注释:

    1、贡榜王朝(1752一一1885),在我国历史书中称雍籍牙王朝。

    2、曼尼坡、阿萨姆,于1819年缅甸兼并以上二地。阿萨姆,昔日称为维纱利,在若开邦内,曾称维沙利镇。

    3、瑞德贡,即著名的仰光大金塔。据传说,大金塔建筑于公元前588年,那时塔高 仅二十七尺。新彪信王(1763一一1776)为亚弄帕耶王之子。执政时期他于一1774 年来仰光,除了为大金塔装上镶钻石和红宝石的新金伞外,就是将塔的高度增加至 三百二十七英尺。

    4、东印度公司,于1600年组成,是英国政府特许设立对印度、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从事殖民事业的组织。它打着民间组织招牌,拥有武器,从英国国王手中取得垄断贸易,宣战媾和与司法审判特权。从十八世纪中叶起并拥有军队和舰队,在印度建立殖民统治。

    5、沙廉,即今日的丁因,在仰光河口,为十八世纪英国在逺东最大的造船厂。

    6、勃生,是缅甸第二大港,是伊洛瓦底行政区的首府,距勃生河口仅一百二十八公里,为内陆深水海港,万吨海轮可出入无阻,因此,它是缅甸一个重要的出口港。

(之二,完)

 

 
0
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