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情总是伊江韵——为《晨阳诗文集》作序(林郁文)

编辑:缅华网 文章类型:缅华文苑 发布于2016-10-09 15:59:06 共1498人阅读
文章导读 关情总是伊江韵——为《晨阳诗文集》作序(林郁文)

    老友晨阳兄要出书了,嘱我为他写一篇“序”。

    对此,我是一则以喜,一则以忧。喜的是像我们这种草根“小文人”出书不容易。一是无人赞助,必须自掏腰包;二是书别指望“卖”,也就自娱自乐,连带送送亲朋好友和臭味相投的文友同乐同乐——这一点,我去年出书时就深有体会!——因此,无论如何,这事当喜当贺!忧的是,要我写序,从何写起呢?我还真一下子理不出头绪来。

    思虑再三,还是从我们曾经有过的相似的经历写起吧。

    我和晨阳兄从上世纪四十年代末期到六十年代中期,都是在缅甸同饮伊江水、共吃缅甸米长大的。伊江,这条养育了缅甸千百万人民的母亲河,我们如梦似幻般童年和少年的纯真岁月,就在这条江上渡过,我们如何能不对她魂牵梦萦,时刻牵挂!这一点,读者可以从作者《文集》中的每篇诗文里感受的到。

    晨阳兄的父母是我们缅华资深老教师。他从小便随当教师的父母亲走南闯北,足迹遍及伊洛瓦底江大江南北,先后到过勃生、渺名、丹老、景栋、仰光,览遍大半个缅甸,吃尽骠国的各种风味小吃,佳肴美味。从他的回忆文章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他父母一心为侨为教的艰辛和抚养五个子女的辛苦。他这些丰富的人生阅历是我没有的,令我羡慕。

    晨阳兄文如其人,人亦如其文。其文,大多轻而浅,如一潭清澈的溪水,一眼能望到底,明亮清纯,不矫揉造作,不故弄玄虚。他写在缅甸渺名、丹老、景栋等地的童年故事,充满童趣,读来开心;写父母亲对他们的教育疼爱,温馨感人,细节栩栩如生。其人则率真直爽,待友热情真诚,直来直去,全无虚情假意。一句话,其书其人通体透明,值得一读。读了他的书,相当于你跟他去游览赏一趟缅甸独有的秀丽风光和淳朴的风土人情。

    记得2013年2月,我们全家回南安老家探亲,路过厦门,才在旅馆安顿下来,晨阳兄便迫不及待地到旅馆拉我们到一家大酒店,约了好几位同学一起为我们接风洗尘。临出旅馆门,晨阳看见我头上还戴着一顶土里土气的毛线帽突然说,脱了吧,厦门又不冷,难看。我一笑,随即依言脱掉帽子。

    这就是我们第一次见面便如老友熟人般的一幕。

    晨阳兄在仰光时曾经在17条街住过好几年,而我从小也是住在这条街上。那时我们还互相不认识。恰巧的是,现在台湾宜兰的缅华文友林德基兄,也是17条街的。当年同住一条街的三个华侨子弟,今天居然走到一起,“舞文弄墨”,“臭味相投”,一起在为缅华文坛添砖加瓦,聊尽绵薄之力。这不能不说是我们的一种“缘分”,一段“佳话”。用德基兄的话说就是:我们有缘,该珍惜!

    末了,我不妨摘录三首近来和澳门高德光,仰光滇楠两兄互相唱和的诗,算是作为对晨阳兄出书的真诚祝贺。诗曰:

高德光(澳门)

勃道花开压众芳,祥光普照佑家邦;

菩提树下娑婆世,佛号声声贝叶香。

 

滇楠(仰光)

佳文拜读齿生芳,前辈诗风属上邦;

骥尾欣随千里远,末尘身染亦沾香。

 

林枫(昆明)

倾盖相交口吐芳,诗心万里比邻邦;

关情总是伊江韵,六手联弹共墨香。

林郁文

 
0
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