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滴中看缅甸的变化-曹国宏
作者:曹国宏
缅甸在习大大“一带一路”的构思中是一个重要的节点,再加上得到普遍民意支持的民盟的上台执政,缅甸真正对外开放改革,经济的快速发展,中缅文化、经济交往也日益频繁。
我是五月底来到缅甸的。记得第一次来,是1996年;之后陆续来过四次,缅甸的点滴变化,感受很明显……
先看看公共交通——仰光过去的公交,可以用“杂”和“乱”两个字来形容,有五、六十年代木质车身的“猪头车”;有类似带蓬皮卡的“呆达”(车里加两排座位和五、六个小凳子,小小的空间,硬挤进十几人);有用1吨货车改装的“当埃”(里面有座位、站位,可容纳20多人);还有就是可以称为“巴士”的车,大部分是日本战后赔偿的在日本退役的各种巴士车、校车、厂车、旅游巴士等等,五花八门,种类繁多,且只有车号,没标注起止站。路上各站点也没有站牌标志、沿途停留站名,沿途站名全凭“涩伯雅”(售票员)高声呼叫,留意听才知道自己要去的地方,要坐什么线路的车……
仰光昔日“猪头车”
这次过来,发觉有很大的改观,那些“猪头车”和那些用货车改装的公交车都不见了。公交全部由有政府背景YBS公司(仰光巴士公司)来运营。但YBS也不是全部公交大巴,还有好多小巴、中巴,大巴大多是从韩国、日本、中国购来的二手公交车,今年从中国宇通公司正式购进全新的空调大巴,分两批交付给YBS公司,在运行的已经有300多辆,而且还在陆续订购新车,并计划陆续安装免费WIFI。
缅甸向中国购买的公交车
小轿车的变化也让人印象深刻!过去是各个时代各个国家的小车都有;现在是满地日本二手车,数量惊人,塞车更是家常便饭。(自从四、五年前政府出台“以新换旧”政策以来,仰光的众多隐形富豪各显神通,从美国、日本、韩国进口各种或新或二手的轿车,当中以日本二手车较多,资料显示,缅甸5年间进口超过60万台轿车)。
缅甸高脚屋
城郊的垃圾
仰光市中心后巷里的垃圾
下面,再说说社区里的那点事——仰光建在勃固河、莱河与仰光河冲击而成的三角洲上,除了大金塔一带是在勃固高原余脉上,地势较高外,很多区域是很低洼的,政府的规划中没有完好的排污体系,雨水和居民生活用水很难排出去,造成很多城区和社区建在污水横流的烂泥上;高脚屋在建筑学上叫杆栏式结构,是为这种水患无常的环境而做的选择,也是一种无奈的选择,生性乐观的缅甸人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亦可应付自如,吃喝拉撒都在高脚屋上,显然在这样的环境下是有很大的卫生安全隐患的;社区的路在雨季里泥泞得让人下不了脚。现在社区的这种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政府对社区里的一纵一横(如田字形的道路),都重新铺设了水泥地面,平整好走(据说是用日本的低息贷款做的)。但是,排污系统还是不到位,市政也没有定时收垃圾,居民乱扔垃圾的现象非常普遍,常常造成排水道被垃圾堵塞的现象。仰光六月初的那场三个小时的豪雨,就几乎造成半个仰光水浸街,就是这个原因。过去社区大部分的高脚木屋,现在也所剩无多了,许多已被四、五层的小楼房所代替(基本上是居民自建的),高低错落,别有一番风味情。
“落后”有时也不一定是一种坏事,当她要向正常国家发展时,少走很多弯路……“拿来”一些,“借用”一些就可以了。“电讯业”就是这样,过去,缅甸有电话的家庭都比较少;“BB机”时代也是短暂的一瞬间;到“无线通讯”时代,刚刚开始时,一个手机号码就可以卖到几十万缅币,不用几年,现在几乎是每个家庭人手一台手机,手机卡也只有1000缅币(约合5元人民币),这当中,中国的几大品牌在缅甸运营得非常成功——首推“华为”,不但手机是缅甸第一品牌,无线通讯机站设备也大部分是“华为”参与完成的,其他还有:VIVO、OPPO、金立等等,在缅甸都卖得非常好。
缅甸年青人普遍用中国手机
就中国西南的出海口,昆明到仰光,要比昆明到上海或昆明到广州的路程还要短,所以这条通道是西南的便捷通道,中国对这条通道的重视由来已久,远在二战当中,滇缅公路修筑及战争中的反复争夺就不提了,就算在十年前,也不是很便捷,从瑞丽出境到仰光,车程30小时以上,主要原因是从木姐到曼德勒这段公路,大部分修建在高原和山上,路面狭窄,仅能勉强两车并过,盘山而上的车与下山的车互相等待避让,耗时很久;今年开始,这路段进行大规模的扩路,盘山公路开进了许多挖土机、拖土机、压路机,陆续进行扩路施工,现在已初见规模,虽然还没完工,现在从木姐到仰光,已不用24小时就能够到达。
世行6月9日发布了《全球经济展望报告》,缅甸今年被列入世界经济增速前10名,经济增速达到了6.69%,由于政府以前欠帐太多,缅甸很多方面离“文明社会”(即所谓的文明世界)还有一定的差距,但,进步是明显的,希望这个金色的国家越来越好!!!
2017年7月2日
写于仰光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