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 肖恩·特纳尔《火龙》
作者:书泊
书泊解读缅甸经济问题专家、民盟政府首席经济顾问肖恩·特纳尔专著《火龙: 缅甸的银行、借贷者与微金融》
肖恩·特纳尔(Sean Turnell )的《火龙 》(Fiery Dragons)是写缅甸现代金融史的书,这本书很有看头也很详尽。作者以历史为背景从制度与交易成本的角度分析缅甸金融史的方方面面,试图重新剖析还原历史,颠覆大多缅甸经济学家与很多人的固有观念。整本书十一章,大概可分为四个时期 ( 殖民时期、议会民主时期、社会主义军政府时期、军政府改革时期 ),每个时期的描述与分析,着重在金融市场三大支柱的央行、商业银行和民间各种借贷组织的角色,最终两章则是军政府改革时期的银行挤兑倒闭事件与国外机构不成功的小额贷款活动。整本书我想最让人感兴趣的内容是对历史有着重大影响而且同样在现今的生活处处看到这些事件的影子。
民间贷款组织
在我念小学时我的缅甸同学或是老师偶尔会说我是“德由齐智”(Tayoke Chetti),意思是中国放高利贷者( 在缅甸,中国人一直以来是开当铺的主力军 ),但另一层含意则是我们吝啬且爱好钱财( 学校班里办庆典捐的钱相对于生活条件来说总是达不到老师们的期望 )。然而齐智人在缅甸历史教科书中是最可恶的英国殖民者的走狗,诱惑缅甸农民借高利贷发财后计划强占农民的土地 ,是缅甸农民失去土地家园的罪魁祸首,穷凶恶极的吸血鬼。
齐智人(Chettiar) 主要来自南印度南部的泰米尔邦,这群南印度人十九世纪初跟着英国人下脚缅甸,恰巧苏伊士运河开通前不久缅甸最后王朝被迫把伊落瓦底三角洲最肥沃的土地割让给英国。随着运河开通米的出口大幅增加以及英国输出的“土地财产权制度”,齐智人 趁机风生水起进驻这片土地,大量提供资本给当地人开垦更多土地。这群南印人所主导的资本市场颇让人惊讶的是有非常好的行业规范,每个月中在仰光的神庙里,各个区域的大头定期聚会探讨当前的经济形势并制定标准月利率及两个的月利率 ,两个月的利率是最普遍拆借利率而且每周在神庙开一次关于利率的讨论,但意外的是两月利率的稍微偏底于一个月的利率。可想而知这种形式的制度与当今的美联储有几分相似性。
齐智人的存贷融资工具有非常多的选择性与便利性,无论是贸易汇款、汇兑、票据、还是各种的存贷选择都是应有尽有。最重要的是这群背负着高利贷恶名的放款者的利息并没有当地放款者利息高,他们的利率会随着抵押品、信用以及风险而变化。殖民地时期虽然有各大商业银行进驻缅甸但大多业务仅限于贸易和服务政府与仰光地区。当然他们放款的资金不仅是家族关系网的资金也从各大商业银行借款再放款到偏远的地方。
齐智人的耀眼的成功是它走向毁灭性的最大原因。谁也抵档不了1930 年代的大萧条,早在大萧条前夕米价已见衰弱,到1930 年代米价的崩塌使整个缅甸的农业与齐智人资本损失惨重。农民在还不起贷款的前提下只能眼睁睁被征收强占土地,这因大衰退的经济困难导至的怨恨与对殖民者的仇视一并暴发,发生了规模不小的农民起义( 1930-1931年萨耶山起义 )。虽然英国缅甸政府很早就预见到齐智人 的独占以及失地的危机,进而在各乡镇成立农民信用社,但是信用社的低效以及随后的大而不当使好几个银行须要政府整顿。齐智人尽管撑过了大萧条,只是不久而至的二战让他们逃离缅甸,战争的破坏流离让他们的土地资金损失大半而后独立的缅甸政府更不会承认他们的债权人身份,虽然他们透过印度政府用外交手段再三斡旋施压。
缅甸的农业一直是主导国家经济的行业,可想而知它对资金一直有着很大的需求。所以每任政府无论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制度,对于农业贷款都有所重视,可悲的是从殖民政府开始一切政府所支持主导的各种政策与组织都是以失败为告终,尤其齐智人 离开后利率屡创新高。政府因怕农民失地所以把所有土地都收归国有,土地在没有抵押权的情况下整个借贷市场的风险增高,民间利率更加猖獗,但农民私下土地转让依然持续发生且速度更快。
央行
缅甸中央银行成立于1947年。整个殖民期缅甸的财政与货币一直由英殖民的印度央行管理,然而印度央行的成立则有赖于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大力推动的结果。早在1920 年代时缅甸当局已开始推动成立自己的央行,因为独立的央行的可以更好的管理及快速反应境内的经济形势,,另外在财政上也有铸币税可收,尤其印度大陆有任何风吹草动时缅甸常常受到不当的波及。无奈大萧条及后来的大战搅局,成立央行一直被担搁到独立之后,但这期间也不是完全没有进步,至少经过与印度政府的协议发行流通缅甸自己的货币( 印度货币仍然可以流通 ) 。
缅甸央行成长之初一直受英国协助也不乏外籍顾问专家助阵,成功过渡殖民政府到民选独立政府之间所产生的货币问题。虽然独立之后往计划经济方向前进,但因韩战而起的米价高涨让缅甸赚取充足的外汇及财政盈余,而且央行的银行监督部门紧密监督商业银行保证其按规章办事,虽然当时号称凯恩斯学派的留美经济学者以价格僵固为由多次批评央行要用外汇盈余扩展国内的财政,但央行还是采行审慎的态度。1962年军政期之后央行整个沦落为政府的附庸工具,其主要的功能就是印钞融资政府财政、发钞废钞轮番转换,最让人印象深刻与唏嘘不已的是处理2002年的银行危机时央行的无能。
商业银行
缅甸商业银行的发展无论在殖民时期还是在现代一直以来都是聚集服务于大城市,虽然农业最渴求大量资金商业银行却对高风险的农贷怯步。作者以贵族之鹰来形容殖民时期的商业银行,因其发放的大量贷款只限于仰光而且以贸易、工业与服务业为主。尽管极少数商业银行试图在农业大城镇扩长也获得一定的成功但还整体来说还是微乎其微。但商业银行透过贷款给齐智人以间接的方式让资金投入农业。殖民时期的商业银行以英国与印度的银行为主,其它有荷兰、日本、美国及中国的银行。其中中国的银行有汇丰银行、华侨银行 和中国银行,值得一提的是汇丰银行当时野心勃勃要为川缅铁路融资但受中日战争影响而停罢。缅甸的商业银行在殖民时期之后一直到现今波折重重、亦步亦趋。独立之后计划经济是商业银行的衰退的前兆,之后的军政府时期国有化银行再到重新开放缅甸商业银行都是灾难不断、困难重重。
让我最感兴趣的还是作者试图重构2002年发生的银行危机,这个危机直今对缅甸银行界有着深刻的影响,塑造着整个社会对银行与央行的印象。根据作者的描述危机起源于体制外的金融机构崩塌进而影响商业银行导致流动性紧缩,而后因针对欧美政府指控缅甸银行洗钱,政府颁布洗钱法( Law to Control Money and Property Obtained by Illegal Means )让银行的一些资金开始外逃。点燃风爆的火柴是随着财政部长辞职并被调查的传闻使整个社会恐慌,银行遭受挤兑。中央银行在此之间虽然再三保证会负责,但事实上拒绝纾困。就这样缅甸五大银行里最大的AWB银行与五月花(May Flower)银行倒闭,而这两家银行被美国财政部指控洗钱。因为危机的后遗症直到今天缅甸社会对银行还是没有足够的信任感,前阵子在一个公开的会议上央行副行长还说人们仍然不愿意把钱存银行。
结论
看完肖恩·特纳尔的《火龙》,让人更深一层的认识缅甸银行与金融机构所面对的困境与很多看起来不合理的现象来源,而且历来政治与经济危机都是一体两面的相互影响。但说到缅甸经济由于各种原因很多数字很难推估到底有几成的可信度,在信息与分析技术欠缺的情况下每个参与人可能只了解到部份的事实,如何整理分析部份的事实然后从其中管窥全豹给出合理的解释一直都是个难题,所以作者在描述银行危机时都用迷思(Myth)、流言(rumors)和 暗示(innuendo) 这样的字眼来做不尽意的解释。纵使是这样还是不得不佩服作者在这本书里所提供的详尽资料,尤其近二、三十几年的部份真是非常难得。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