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仰光莱达雅一制鞋工厂有感(伊江树)

编辑:缅华网 文章类型:缅华文苑 发布于2019-02-15 15:48:38 共2514人阅读
文章导读 参观仰光莱达雅一制鞋工厂有感(伊江树)

缅华网 伊江树

    今年2月7日,我送小女回仰光,抵达其在莱达雅(Hlaing Thayar)工作的公司后,就打电话给同是位于莱达雅镇区的Myanmar Soe San Win制鞋厂(冠达企业有限公司),接电话的正好就是该工厂的负责人Managing Director陶继尧先生(缅文名字U San Maung),听到我已到仰光,他十分高兴,说马上就会驾车来接我。

    我是在两星期多前与陶先生约定要来参观他的工厂的。陶继尧先生在20多年前(为参加台湾的海外联招考试)曾在我这里补习过一些数理化课程,他当时还是东枝大学物理系的学生。1996年通过联招考试后赴台升学,一转眼20多年的时间过去了。今年1月18日,东枝东华学校的苏彩馨老师逝世,1月20日我前往吊唁时,与他不期然而相遇。见到他身着丧服,还感到一阵惊讶。他就跟我解释苏老师是他伯母,所以他前来奔丧。他现在在仰光投资建了一家制鞋工厂,请我有空到仰光时能顺便去参观之。我想正好可以近距离了解一下这几年来引起广大民众关注的仰光各工业区建设的情况,所以就高兴地答应了。

    虽说我下榻之处也是在莱达雅镇区,但他的工厂却是在Ngwe Pinlae工业区,有一段相当的距离。莱达雅镇区是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才发展起来的,而这些年来工业区发展得很快,说工厂林立一点也不为过,一座工厂一座工厂占地都是好几英亩,虽然有名片有地址,但没人指引,那只能像无头苍蝇一样乱碰乱闯,所以如果不是陶先生亲自来接我,我也肯定找不到他的工厂的。

    陶先生向我介绍他们工厂的情况。该制鞋厂是在2012年建立的,到今天已有六七年的时间了。和这个地区其他的工厂一样,都属于“来料加工”的工厂。工厂占地5.8英亩,目前工人有1700多名。2018年生产各种鞋类110万双,所产的各种鞋类都是出口国外,60%销往日本,40%销往欧洲,现在2019年预计生产各种鞋类150万双。工厂现有3条流水线作业,但场地宽广,完全有条件发展到6条流水线,鞋子的产量也可成倍地提高。但受限于各种条件,目前还无法扩大生产。

    “主要是人手不足,不是基层工人,而是属于技术人员及文职员工方面。”他说。甚至翻译人才也很缺乏。现在厂里的主要技术人员都是来自中国大陆、台湾地区等,要为他们配置翻译人员就是相当不容易的一件事。

    “我很想培养本地的人才,可是目前还办不到。国外来的陆干(大陆干部)、台干(台湾干部)不是不行,但因为他们不是本地人,出入境签证、护照的申请都是一个额外的负担,而且要为他们配置翻译人员。所以如果有本地人员能胜任这些工作,我们同样可以提高他们的待遇。只是目前还无法做到这一点,我们现在还是只能做到‘储备干部’而已。”他对我这样说。

    他向我询问我们那儿华校初高中毕业生、缅文正规学校高中毕业大学毕业生的情况,我也只有苦笑了。这几年来不断有仰光各工业区的许多工厂、企业来向我们掸邦南北地区的华校招请工作人员,可是合适的人才太少了。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我们华校的学生对中缅文好像都应用自如,但真正在工作场地上进行翻译时就感到捉襟见肘了。特别是有的人还“眼高手低”,跳槽的现象十分普遍。

    陶先生当年也在本地东枝大学求过学,到今天他还保留着缅甸公民身份,有时候他不得不亲自当翻译工作。不过他要负责整个工厂的工作,不可能只陷在翻译这一方面。他回到缅甸来设厂创业,就是希望能将自己所学回馈给哺育了自己成长的故里,也很希望带动自己周边的人一起创业,共同富裕。但这目标到目前还不容易实现。

    “我们从小就生活在缅甸,也深知缅甸大多数人民都是善良、淳朴的,只要给予适当的指引及给他们创造工作就业的机会,缅甸是很快就可以发展起来的。只是目前有一些麻烦,有人不知怀有什么动机,成天只想鼓动工人闹事,使我们还不能放手工作。”他的话终于接触到敏感的话题了,我则不敢多说了。因为这里的情况“复杂”,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的。再说自己也不了解工人们的具体情况,你说有人煽动工人罢工闹事,他却说是“为工人争取合法的权益”,各执一词,谁是谁非如何说得清?

    陶先生这时却又兴奋地讲起一件事:“这一次工业区足球赛,我们工厂得了冠军,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他说。“在这里有很多工厂比我们大,人手也多,有四五千人的工厂,一些成衣厂甚至有上万名工人。但他们参加足球赛看来只是应景而已,我们这里却不是,全力支持这足球活动,球员们的球衣球鞋全由工厂免费配置给他们。我再和他们一起下场练球,比赛时还带着啦啦队为他们呐喊助威,球员们情绪特别高涨,所以在比赛中能够过五关斩六将,最后夺冠而归。

    “所以,你只要能跟工人打成一片,关心他们,和他们推心置腹交谈,很多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

    在陶先生的陪同下,我到他们的车间去参观了一下,并与一两位工人交谈了一下。工人们似乎都是来自仰光市附近的农业县诸如坦达宾(Tantabin)、茂比(Hmawbi)一带及三角洲地区。他们那儿生活困难,大家都想往城市跑寻求出路。仰光市周边的工业区,就这样吸收了大批的“农民工”。而现在缅甸各出口行业中,“工业产品”出口已位居第一,遥遥领先位居第二的农产品出口(最后公布的6个月财政过渡期中,农产品出口量不到13亿美元,而工业产品出口则到达45亿美元以上)。在这方面,工业区的各工厂贡献不小,这一点是不能否认的。

    而像陶先生这样生于缅甸,成长于缅甸,后来到国外留学,现在回来缅甸投资建设工厂,为缅甸未来的发展增添一砖一瓦,不也是十分值得令人钦佩吗。我想。

 

 
0
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