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农场点滴 忆杜子福老师和我们在一起(一)(舒云)

编辑:缅华网 文章类型:缅华文苑 发布于2021-08-07 12:13:55 共2428人阅读
文章导读

山区农场点滴

忆杜子福老师和我们在一起(一)

(舒云)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世界政坛风云黑压压地笼罩着东南亚小国。我们这些华夏子孙告别了世代旅居的南洋回到祖国。

自此,我们的藩邦华侨、华人身份转变成了归侨(归国华侨)。


杜先(南洋习惯对老师的尊称)是缅甸仰光海燕歌舞团的副团长,是一位文化艺术及教育工作者。他的每一举步都带有舞蹈艺术的气质,然而他也和众多缅甸归侨一样,怀着无限的憧憬和理想回到了祖国,又共同走进了人称夹皮沟的闽西山区      福建宁化泉上华侨农场布尾生产队(简称泉上农场)。

归侨们从大都市转到深山落户,从思想上,从生活上是多么极大的大转弯,也都受到了极大的考验,但生活的道路不可怨悔,因为那是时代命运的选择……


山区农场,是一眼望去不见平地的深山黄土岗。可以骄傲地说:杜先和归侨们一样用身上的汗水浇灌了黄土坡,是名副其实的开辟山区农场的佼佼者。

在山沟沟的贫瘠土地上,人人日耕夜作,早出晚归,乏味的山区生活,远近百里地的山民甚缺文化娱乐。山区的农活虽然非常繁重艰辛,但没能减弱杜先对音乐舞蹈的喜爱,他为我们生产队组织了有十几人的文艺宣传队。

我们这一支文艺宣传队在山村赶集的日子,在大雪纷飞的严冬,我们一起提锣鼓敲器乐,一起踏雪地走山路。我们不畏艰辛远去十多公里的深山村落、公社大队,为当地的村民慰问宣传演出。我们的文艺宣传队随虽小,但所到之处是锣鼓喧天喜气洋洋。我们的鼓声, 我们的歌声,给山区人们带来了欢乐,为枯燥寂静的山区生活增添了勃勃生机。

   风风雨雨的农垦岁月,家家户户守望相助,乐也融融。

每当夜幕降临时分或农闲时季,由于杜先的为人豁达随和,因此在他家门前总是围着一群年轻朋友,在那儿饮茶谈笑风生载歌载舞。大伙的欢笑声还带动了他家中的小儿参与扭扭摆摆,有时连阿嫲(杜先的母亲)都被引出来手舞足蹈,那情景真乐趣无穷……。

杜先原本是一位能歌善舞的儒雅书生。山区的风霜,烈日的耕作,改变了他文质彬彬的容颜,但掩盖不住他身上炽热的文艺细胞。劳动的号子声、可亲的赶牛老汉、赤脚医生、五好战士、火热的夏日双抢(指农作物抢收抢种)、黄土坡上的拖拉机等反映农田劳动、好人好事的文化节目,杜先都能即兴创作。

夹皮沟似的山区农场,因为有个能歌善舞的杜先,所以每逢节日假日,生产队里就有声声歌翩翩舞,让人们消消疲劳,享享娱乐。

忆往昔,杜先和我们垦荒后的农场:贫瘠荒凉的黄土坡焕然一新,山坡上是一层层梯田一座座果园,山坡下是一块块秧田一片片菜园。我们春来观赏满山桃花,夏秋一起在门前吃西瓜,冬雪天一起围炉品尝香茶……

时过变迁,在农场的归侨都各奔他方,当年那种田园写意,如今怎么也追不回。

回味农场的岁月,她相伴着浓浓的乡间情调。杜先和我们一起挥汗欢歌的点点滴滴,一切一切令人难于忘怀……

 
0
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