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扫盲工作者的经历

编辑:缅华网 文章类型:缅甸教育 发布于2016-09-21 10:58:39 共2115人阅读
文章导读 一位扫盲工作者的经历

    谈到缅甸当年的扫盲活动,朋友Y君说当年他也曾“贡献”出一点小小的力量,成功地辅导一位文盲学习,帮之摘掉了文盲的帽子。

    我大感奇怪。因为Y君并不是热衷于教育的人,他纯粹是商贾一名,怎么会和这扫盲工作搭上关系呢?

   “你不是说1982年时我们东枝地区成为扫盲运动的一个点吗?我就是那时参与了这扫盲活动的。”Y君笑着说。

   我思索着。我和Y君相识已有20多年的时间了,但1982年时和他还不是很熟,那时他到底是在东枝的哪个角落参与了这扫盲活动?

   看到我那百思不解的样子,Y君这才哈哈大笑了:“我并没有像你或你的学生们那样上山下乡去参加扫盲活动,我的扫盲工作地方就在我家里,教我家的女工读她的3R课本,最后帮她摘掉了文盲的帽子。”

     原来当时东枝市内也设有一些3R扫盲课堂。那时Y君家所属的街道委员来动员他家的女工去学习,这时Y君感到很为难:公开拒绝,会得罪这街道委员;让女工去学习,他们3R课堂的学习时间和他家的作息时间无法配合。最后Y君咬了咬牙,对街道委员说:

  “我家工人的学习由我们包了!我们夫妇两人虽不是大学生,好歹也读到初中,这些3R课本的内容对我们来说是小菜一碟,我们自己教自己的工人学生,保证不会输给你们3R课堂的学生!”

     Y君夫妇当年都是八年级会考的留级生。当时八年级是政府统一考试,他们在考了三四次都无法过关时就放下课本进入商场工作。他说他们夫妇俩只读到初中就是这个原因。但以这初中生水平来教一位文盲识字,也不会有多大的困难。街道委员也不便太强求,在Y君保证会按他们3R课堂的进度教他家工人识字之后,也就留下有关学习资料给他们了。

    这时轮到我大感兴趣了。虽然当年扫盲运动如火如荼进行之时,我曾经观察并收集了一些资料,但类似Y君的“扫盲”工作却又有其特殊性,正好趁此机会了解一下有关情况,当下就请Y君讲讲他当年“扫盲”工作的经历。

     Y君说开头他也并没有多大的意愿或信心,倒是他太太因为工作关系而比较认真教这女工学习。当年这位女工才十七八岁,从农村来到大城市,一个大字都不识。她是来自缅甸中部干旱地区,那儿以密铁拉为中心的扫盲工作已大致完成。但为什么居然还有这样一位不识字的“漏网之鱼”呢?Y君夫妇询问有关详情,女工说她们地区进行扫盲时她年纪还小所以没参加成人班的学习,在要上小学时因家境困难也没上成学,就这样成了一个“新生的文盲”。(其实当年大张旗鼓进行扫盲运动时,就已有人指出了:扫盲运动成功后,如果不能尽快普及小学教育,还是会再产生新文盲的。Y君家女工就是一个活生生的实例。)

   Y君太太因为有时要叫女工去买东西或回家取物件,女工因不识字经常搞错,所以她也迫切希望能够教这女工识几个字。现在正好乘这扫盲运动的东风,可以完成这一个心愿了。夫妇两人同教一个学生,倒是太太出力更多。Y君说他成功地帮一位不识字者摘掉文盲的帽子,是有沽名钓誉之嫌了。

    但Y君说他在这工作中仍有很多心得。他认为缅文和我们的中文相比优点太多了。首先是易学易懂,因为是拼音文字,只要学会33个字母及几十个元音符号,就可以发音了。这一点他认为甚至比英文优越。英文有很多字我们读不出它的音,但缅文几乎每一个字都可读出它的音,也许你不懂它的意思,但发音却是不成问题(除了少数从巴利文转变来的词汇之外)。

   “当时有扫盲工作人员说,只要认真学习,48小时就可扫盲成功。很多人都说是吹牛。但我亲自教这位文盲识字时,虽然没有那么神速,但还是感到这是办得到的。”Y君说。

    我也想起了当年“48小时扫盲成功”的说法被人报以鼻嗤,说是当局“吹牛”,进而否认整个扫盲运动成功之事。Y君从自己的“实践”活动中认为这是可能的,因而信心倍增,再加上“学生”也年轻好学,接受能力强,所以他们家的教学进度远远快于普通3R课堂的进度。

   “不过还是没有达到48小时摘掉文盲帽子这个目标,”Y君说,“当时我认为我们没受过专业培训,但再不济,每天教1小时,3个月90小时的时间让之摘掉文盲帽子还是有可能的。我们没想到的是‘循序渐进’这个道理,结果我们教得过快她反而接受不来了。最后为了使她巩固已学过的字,不得不放慢一些进度,最后花了六个月时间才算扫盲成功了。”

   六个月扫盲成功,这成绩还算不错。但学得快有时也会忘得快,这是在扫盲运动初期就已发现过的问题。但Y君家的女工没有这个问题。因为她稍微懂一些字之后,Y君太太就经常写字条来交代工作,再也不用嘴巴吩咐事情了。为这件事Y君还开玩笑说:“女工识字了,太太就变成哑巴了,再也不和她说话了。”不过这让女工有更多接触文字的机会,巩固了所学到的知识。

    Y君也曾向一些朋友介绍过他的这一经验,但有的人就是不相信。特别是近年来有不少从中国来的人员在学习缅文时,并没有出现过这“48小时就学习成功”的实例。甚至半年就学会者也不曾见,至少要学一年才能“初见成效”,真的要精通缅文,没有两三年的时间是办不到的。

    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Y君说大家在这里忘记了“母语”这个概念。缅语言对缅甸人(或出生居住在缅甸的人)来说,是母语,一出生就接触到的语言,所以他们学缅文时没有“语言关”,只需攻克“文字关”。而外来的人,一个缅文大字都不识之外,一句缅语都还不懂,他们的缅文学习自然会比当地人困难得多。这就是为什么这些外来者会认为“48小时学会缅文”是不可能的一件事了。

    Y君参与的这扫盲活动,使我获得了很多启发和感触。缅甸当年的扫盲活动中,可能还有很多我们未曾知道的“故事”存在呢。

    (缅华网    伊江树报导)

 
0
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