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的养羊业介绍

编辑:缅华网 文章类型:缅甸经济 发布于2016-08-09 11:30:50 共3992人阅读
文章导读 缅甸的养羊业介绍

 

    缅华网: 伊江树

 

    8月3日缅甸官方报纸《镜报》,刊登了一篇介绍缅甸养羊业的文章,作者是钦山莫博士(Dr. Khin San Maw)。这是一个较少人注意到的行业,但在干旱的缅甸中部地区,却可能是能让当地人民脱贫致富的一个行业。

 

    在人类驯化饲养的动物中,有哪一种动物,不仅其的肉、奶、皮、毛,甚至连其排泄物都能为人们广泛利用呢?如果你一时想不出,那可以告诉你,羊就是这么一种动物!

 

   羊曾被西方人称为是“穷人的奶牛”(Poorman’s cow)。在人类发展史上,羊也可能是最早被驯化饲养的动物。只不过它们很容易返回大自然生活(也有人说是“野性难除”),故无法像狗、猫那样成为人类的宠物,而只能列于牛、马之类的畜牧动物之中了。

 

    在全球范围内,东南亚、东欧、西亚及美洲地区,人类的祖先都是将野山羊捕获后加以驯化饲养的;唯有澳洲地区的羊是从其他地方输入的(澳洲似乎从来就没有野生的羊类动物存在)。根据伊朗地区所发现的的化石推算,在距今1万年前羊就已经进入人类生活中了。距今8000到9000年的时候,西亚地区的人类就已饲养着大批的羊群了。而根据世界粮食组织的统计资料,现在世界上饲养的羊总数大概有9亿2400万头之多了。

 

    在古代游牧民族所饲养的动物中,羊和牛、马、骆驼等相比,只能算是“小儿科”的动物。不同的羊种体重当然也有差异。例如体型巨大的Boer羊种,体重就在140公斤以上;而小型的羊种体重则只有20到27公斤左右。非洲有一种矮种羊体高甚至只有41到58公分而已。

 

    和牛、骆驼等一样,羊也是反刍动物,其体内有四个胃。由于品种及环境差异,羊的成年期为3个月到15个月不等。多数的饲养者在母羊还未达到其标准体重的70%时是绝不配种的。生长在热带地区的羊一年四季都可交配,怀孕期为150天。多数母羊一次生两胎,但也有一次生一胎及三胎的。根据不同的品种、不同的年龄及喂食的不同情况,产乳量也是有很大的差别的。

 

    羊是吃百草的动物。其实不只是草,什么东西它们都想吃,包括塑胶袋及纸盒等,这是饲养者应注意的一件事。基本上羊是“最健康的动物”,和其他家畜相比它们生病的机率很少。就是在动物们的各种流行病都很多的今天,只要饲养者多注意,羊群们在家畜界中继续保持着“健康冠军”的头衔还是没有问题的。

 

     有一个实例可以说明羊群能够适应各种生活环境。当年欧洲航海家们远渡重洋寻找新大陆时,为了能每天都喝到新鲜的奶,在船上特别带上了几只羊。当时的想法还有:一旦羊儿们在船上有个三长两短,就将它们杀了当肉吃。但没有想到这些羊儿和他们一起航海,船员们有生病及不服水土的情况出现,羊儿们一直到航海结束都没有出现什么问题。

 

     但羊群们却最怕雨水,一下雨就跑回羊棚内避雨。所以在干旱的、很少下雨的缅甸中部地区很适合养羊。

 

    目前在缅甸境内饲养最多的羊有以下三种品种:

 

     第一种称为腾珊(Htain San)种。主要饲养地为曼德勒省的卜巴(Popa)山地区及马奎省的稍(Chauk)县、南卯(Natmauk)县等地区。该羊种体型较大,身白头黑,公羊平均重50公斤母羊重30公斤。

 

    第二种称为测尼(Gyeit Ni)种。饲养地为曼德勒省的德达吴(Tada-Oo)、新阶(Singaing)、叫栖(Kyaukse)等县区。该羊种同样是属于体型较大的种类,身上毛皮色彩为褐红色(故称为测尼,缅语尼Ni就是红色的意思),体重公羊为50公斤母羊42公斤。

 

    第三种为魏达李(Waythali)种,饲养地为马奎省的帕科库(Pakokku)、耶沙皎(Yesagyo)、报(Pauk)及棉(Myaing)等县区,这些地区都是位于伊洛瓦底江西岸的地区。该羊种体型较小,毛皮色为黑褐色,体重公羊为38公斤母羊30公斤。

 

     饲养的形式大都是放牧式的,一位放羊娃大概可掌控35只到40只的羊群。每群羊中有一只配种的大公羊及另外一只小公羊,其余的公羊在7—8个月大时就动了阉割手术。一般母羊在7—8月大时就可配种,一年能配种两次。

 

    由于羊是吃百草的动物,任何植物,即使是含刺的热带干旱植物荆棘、灌木丛等,它们都能吃并消化之。农作物收割后剩下的根、茎、稻草等,它们也能吃。当然为了使自己的羊群能健康地成长,饲养者还得喂它们一些有营养的饲料,诸如豆饼、豆渣、芝麻饼渣等。

 

    现在介绍缅甸中部干旱地区大规模饲养羊群的两个县区的情况。

 

    (一)仁安羌县

 

     仁安羌(Yenangyaung)市是有名的石油城(笔者按:1942年时,中国远征军曾在此地展开殊死战斗,救出被围的英军而闻名天下)。现在这里有一个NGO组织—泰皇公主基金会(Mas Fah Luang Foundation),援助这一地区贫困的村民们。援助的方法是:为每户贫苦家庭提供11只羊——1只公羊和10母羊。该活动在前几年展开,对当地的养羊业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从这11只羊群中生出的小羊,可以一次2只、3只地还给基金会,到满11只时就算还清了所有的“债务”,剩下的羊群就属于这个家庭所有。通过这种方法使贫困的家庭有了自己的“财产”,他们的生活也就稍为宽裕并有了一定的保障。还给基金会的11只羊可以再用来援助其他贫困的家庭。

 

    饲养的形式照旧是放牧的方式。羊棚都是低矮的茅屋,上面用棕榈叶当“屋顶”,周围用棕榈枝当篱笆围起来。由于是就地取材——当地棕榈树多的是,所以羊棚建筑费用也不高。接受援助的家庭在还没有还清11只羊之前,如碰到急需钱用(诸如家人生病需要医疗费等)时,可来和基金会计划的负责人商量,在确定情况属实时也可先将自己的一些羊只卖掉救急。羊群的健康问题(诸如需要打预防针等)有专门的兽医负责处理。这个计划不仅是帮助当地人民脱贫,也是推动养羊业发展的一项工作。

 

    (二)耶沙皎县

 

   马奎省的耶沙皎县,目前有羊棚2000多座,羊群25万只。该县的81个乡中,有50个乡是养羊的乡,故被人们称为是“羊城”——Goat City(这羊城可不同于中国的羊城广州,这是名副其实的“羊”城)。

 

     耶沙皎县有许多值得称道的事物。这里有“最有学问的高僧”,有“最锋利的刀”,有“最香的德那卡(黄香楝)”,现在又有了“最能养的羊”。这个地区最高温度达到摄氏44度,年降雨量在500毫米以下,羊群们就地放养,十分方便。整个县境中,65%都是德那卡园,这些地方为羊群们提供了天然的食物。羊群们进入德那卡园内,将德那卡树周围的灌木丛、藤蔓、杂草等全部吃掉,但就是不吃德那卡树或啃其树皮。所以,德那卡园主也十分欢迎这些羊群来帮忙他做这些“清理工作”。

 

    耶沙皎县养羊业中最引人骄傲的是:牧民吴苏乃(U Saw Naing)在2014年获得了国家颁发的“杰出饲养奖”。他的羊棚里饲养着250至300头羊,为羊群们盖的能遮风挡雨的羊棚花费30万元(缅币),用当今城市的建筑物标准来看并不算贵。最主要的是他饲养的羊以他的名字“苏乃羊”闻名于马奎省及实皆省的一些县区。在他的经营饲养下,5个月的公羊体重就能达到50公斤。所以他被选为“最杰出的饲养人”可说是实至名归。


 

    羊是一种经得起各种“考验”的家畜。饲养羊时可按国际标准“科学化”饲养,也可因地适宜放牧饲养。所以对缅甸中部干旱地区来说,养羊业是一个十分有发展前途的行业。

 

   (作者Dr. Khin San Maw最后向农牧水利部的常务秘书Dr. Khin Zaw,耶沙皎县畜牧局局长Dr. Myint Soe,泰皇公主基金会负责人U Myo Hlaing Oo, Daw Zin Min Lin, Dr.Htet Htet Khaing,  Dr. Chit Ye Lei,  Dr. May Thu Thu Aung等特别致谢,感谢他们介绍有关养羊业的详细情况。)

 

      (缅华网     伊江树报导)




 
0
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