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缅甸的第五个湿地保护区——茵莱湖

编辑:缅华网 文章类型:缅甸旅游 发布于2018-10-29 14:00:02 共3597人阅读
文章导读 介绍缅甸的第五个湿地保护区——茵莱湖

缅华网 伊江树报导

     10月23日出版的《缅甸之光》报专门撰文介绍了前不久被世界湿地维护组织Ramsar Convention规定为保护区的缅甸著名的茵莱湖地区的情况。

    茵莱湖在国际旅游界上享有盛名,是缅甸国内著名的旅游区之一。其位在掸邦南部良瑞(Nyaungshwe)县境内,海拔2900英尺(近900m),是缅甸国内第二大淡水湖(缅甸第一大淡水湖是位在克钦邦莫允Mohnyin县内的茵都基Inntawgyi湖)。

    在2003年时茵莱湖就被东盟国家评为“东盟自然遗产公园”(ASEAN Heritage Park),2004年时被评为“重要鸟类暨生物多样化地区”(Important Bird and Biodiversity Area),2015年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评为生物圈地区(Biosphere Reserve)。而最近,2018年8月10日又被世界湿地维护组织(Ramsar Convention)评为缅甸的第5个重要的国际湿地保护区(Wetland of International Important Ramsar Site)了。

    在缅甸,首先被这Ramsar Convention评为重要的湿地保护区是勃固省的莫允基(Moeyunngyi)湖地区,这是2004年间的事了。接着2016年时克钦邦莫允县的缅甸最大淡水湖茵都基湖地区又被评为重要湿地保护区,2017年时伊洛瓦底省的Mainmahla Gyun(意译就是“美女岛”)地区及莫达马Moktama海湾(孟邦境内的一部分)连续被评为国际湿地保护区,所以现在茵莱湖就成为缅甸境内的第5个国际湿地保护区了。说起来,为了保护环境,长远维护世界各地湿地的生态环境使之不遭到破坏,于1971年2月2日在伊朗国家的Ramsar市召开了有关国际湿地地区的维护工作会议,这一天也就被定为“国际湿地保护日”。如今加入这国际湿地保护组织(Ransar Convection)的国家已有169国,缅甸也在2005年3月17日签约加入了这个国际组织。

    根据地质学家的研究发现,在1万多年前缅甸北部莫岗(Mogaung)、莫允一带,掸邦南部良瑞、火荷(Heho)一带及掸邦东部景栋地区一带存在着巨大的湖泊。当时在掸邦南部的良瑞盆地就是一个巨大的湖泊。但自1万年至7千年前之间,湖泊逐渐缩小退化,到今天只剩下南北长9英里(合14.5公里)、东西宽3.5英里(合5.6公里)的茵莱湖了。

    现在茵莱湖的水面面积在雨季及旱季时也不断在变化着,根据记载,目前湖面平均面积为25.8平方英里。而水深在旱季时为7英尺,雨季时为12英尺,最深时到达20英尺。地区平均气温在华氏45度及90度之间(换算为摄氏温度则为7 C及32 C之间),而年平均降雨量为60英寸(合1500mm)。

    一些小溪小河分别从茵莱湖的东、北、西三面注入茵莱湖,然后湖水由南面以比鲁溪(Bilu Creek)流出,向南流至克耶邦垒固(Loikaw)市附近与南保河(Nan Paung River)汇合后注入丹伦江。(所以追根究底,缅甸第二大湖茵莱湖属于丹伦江水系,而第一大湖茵都基湖则属于伊洛瓦底江水系。)

    早在1985年,为了维护好茵莱湖的生态环境及保护好当地的生物多样性,缅甸林业部门就已将包括茵莱湖暨莫别(Moebye)水坝在内的总面积131,877.77英亩(等于206.07平方英里,约合530多平方公里)的地区定为野生动物保护区,到今天已有30多年的历史了。

    茵莱湖地区生活着的各种生物种类为:鸟类270种,鱼类43种,两栖动物34种,龟3种,蝴蝶34种,只在本地生活的(在世界其他地方没有发现的)蜗牛20种及鱼类9种。每年11月至次年1月间在茵莱湖内还可见到褐身黑头的海鸥2万多只,冬季时还有许多候鸟在此地区过冬。

    茵莱湖所在的良瑞县,目前共有人口171,954人,其中茵达民族110,109人。这当中7万多茵达民族生活在茵莱湖地区。在湖中生活的还有掸族。德努(Danu)族、勃奥(Pa-O)族、克耶族及缅族等各民族。除了自然资源遗产外,茵莱湖地区同样具有浓厚的人文资源与文化遗产,也因而更吸引国内外的游客来访。在被评选为缅甸境内的第5个国际湿地保护区后,将更增加其知名度,吸引更多的国际游客来访。而这时如何维护好本地区的各项旅游资源使其不遭受到外来的干扰及影响,就将更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了。

 

 
0
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