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战略与政策研究所:中缅关系十问
背景
中国领导人于2020年1月17日至18日访问缅甸。
中缅两国世代友好,但是中国最高领导人访问缅甸次数少之又少。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最高领导人访问缅甸仅三次,其中为:1966年刘少奇主席,1985年李先念主席以及2001年江主席。
中国领导人访缅是近20年来的首次最高领导人访问缅甸,开启世代友好往来新篇章。
中国领导人访问缅甸是中缅关系的重大转折,将会签署一系列有利于缅甸社会发展的协议以及公布一些中缅经济走廊建设中重大决定。但是这些决定在执行的时候只是政府高层,资本家参与,这些项目代表一群人或是少数人的利益,没有考虑大多数人的利益。所以这些号称是立足于大多数人利益而实行的项目实际上只是给人民的生活增加负担,理想与实际是不相符合的。
此外,要促进两国民心相通,使两国关系更加友好,应该听从民众声音,如果不听从民众声音,将会影响两国关系,例如2011年之后,中国在缅投资项目受到缅甸民众反对,中缅关系也相对紧张。
战略与政策研究所(ISP)缅中对话会就中国领导人访问缅甸对两国的政治、经济、投资进行讨论。基于问题导向,综合政府各方面考量在民众间展开讨论。
问题一:缅甸目前除中国之外,还有其他选择吗?
“我们除了中国,没有其他选择”这是缅中交往中常听到的一句话。缅甸国内和平进程依靠中国,因若开邦北部冲突受国际压力,缅甸重投中国怀抱。中国作为缅甸最大的贸易合作伙伴,也是对缅投资最多的国家(官方统计为第二大投资国)。因若开北部的冲突,缅甸与其他国家的交往受阻,中国支持缅甸立场,是缅甸的支持者。
但是,也有人认为,缅甸具有国际区位优势及地缘政治战略优势。日本为扼制中国发展,在缅甸进行投资;印度推行“向东行动”战略;美国在亚洲推行的“印太战略”。对于这些国家战略,缅甸都是重要的节点。缅甸有自身优势,充分利用优势开展外交,不仅能维护与中国的友好交往,还能有其他选择。因此,缅甸怎么扩展自己的选择是需要讨论的一个问题。
问题二、中缅经济走廊能对缅北的和平起到帮助吗?或者说能改变武装冲突状况吗?
可以说中国的外交战略“一带一路”倡议对缅甸和平来说是一条出路。中国对缅北的少数民族武装具有影响力。因此,缅甸一些专家指出,中国提出的木姐—曼德勒铁路以及掸邦和克钦邦建设边境经济合作区,这些都对缅北的和平有利。缅北不发生冲突才能有利项目的顺利推进。中国发挥影响力,促使签署全国停火协议,这对缅北的和平是有利的。也有人认为,在不稳定的区域推行大项目,会使得局势更加复杂,比如以维护项目为借口扩大军事冲突、因税收而使经济冲突增加,中缅油气管道和其他项目就是很好的例子。在不稳定地区推动中缅经济走廊及相关项目,中国需要与缅甸的政策制定者、当地人民、地方社会组织、政党以及各少数民族武装进行讨论,才有和平的希望。
问题三、与中方亲密交往时候,还能保持缅甸民主改革不倒退(达到一举两得)的形势吗?
近10年来缅甸政局变化剧。从2011年缅甸实行民主改革开始算起,缅甸的民主进程只有10年。缅甸民主基础不牢固,缅甸社会对民主的价值、制度体系和标准还未掌握,民主还处于试验阶段。
另一方面,中国的快速崛起,为发展中国家(与西方国家不一样)提供了可选样板,尽管中国表示不向其他国家输出其政治和发展模式。研究发现,每年中国都会邀请缅甸政治人士、议会代表、政府官员、学者和媒体等到中国交流、学习,导致一部分人改变了对中国的看法,喜欢中国发展模式,想要学习模仿这个模式。这使得缅甸与民主国家渐行渐远,而与一党专政、备受民主人权争议的中国拉近距离,这对缅甸的民族进程影响有多大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问题4、对于中缅经济走廊的建设,缅甸是否做好了避免债务压力的充分准备?
国际上许多研究人员指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最主要的挑战是债务问题,特别例子就是斯里兰卡的汉班托塔港口。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容易使投资对象国增加债务。皎漂深水港的建设经过谈判投资额由以前的73亿美元缩减到13亿美元,所持股份由15%增加到30%,根据前期建设成效再建后期。这便是减少对中国债务依赖的成功案例。但是缅方持股增加15%,缅方将增加近两千万的投资。目前缅甸的外债为100亿美元左右,超过一半的是中国贷款。从利率上看,国际金融结构、巴黎俱乐部、日本的贷款利息不到1%,中国的贷款利息为4%。缅甸外债每年产生1.7亿左右的利息。根据2017年统计,缅甸每年偿还贷款及利息共6.98亿,5.5亿是还给中国的,其中利息1.79亿美元。中缅经济走廊的建设将会增加缅甸债务。缅甸一方面需要掌握话语权,另一方面需要平衡股权和资金,这是中缅经济走廊建设谈判的最大挑战。项目的实施还需要专家及政策制定者的广泛讨论。
问题5、中国投资的基础设施建设能为缅甸民众提供就业机会吗?
对于中缅经济走廊建设,缅甸最大的期望是为民众提供就业机会。倡议者声称这个项目将会为缅甸创造大量就业机会,但是中国企业雇佣了大量中国劳工,这是否还能为当地人提供就业岗位呢?
例如中国在仰光的建设的项目大多是房地产项目,主要雇佣的是中国的建筑工人,遭到缅甸广泛的批评。连非技术型的建筑工人都使用中国工人,那么在铁路、深水港建设中技术人员需求较大,缅甸人民还如何获取就业岗位?
建设期没有较多的就业岗位,缅甸则希望在项目建设后,工业区以及经济特区项目的维运上能为缅甸人民提供就业机会。这些项目雇佣缅甸工人不仅要解决目前的冲突,还要结合长期发展。现在政府需要考虑的是如何解决目前缅甸工人与中国工人之间的冲突,如何制定政策创造长期发展的就业岗位。
问题六、如果中缅之间过分紧密,缅甸还会邀请其他大国参与本国事务吗?
国际上对于缅甸事务表示关注,会将缅甸视为地缘政治战略的关键点,尤其是缅甸与中国西南地区有很长的边界线,是中国进入印度洋的一个出口,此外也是和南亚国家相连的一个节点。
中国领导作为近20年来第一位访问缅甸的中国最高领导人,可以明显看出缅甸在中国的外交政策上的重要性。1988年之后缅中两国关系更加密切,但是中国的关注点仅仅在于缅甸对于云南而言是原料出口地和自然资源开发地。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地缘政治战略考量中缅甸具有重要作用。这个考量有两个明显的地方,第一是穿过缅甸正中连接云南到印度洋的石油、天然气管道,另一个是中缅经济走廊。
这个规划中不可忽略的一点是缅甸西部沿海地区即将建设的皎漂深水港计划。国际研究者们认为皎漂深水港是中国进入印度洋战略的重要一步。中国则声称皎漂只是一个贸易港口,将不会用于军事,但是部分学者认为这个港口的经济作用不大,相对经济而言,更可能是出于其它战略考量。
另外,我们还可以把中国在一带一路中的印度洋沿线建设深水港的计划和美国国防部2004年发表的报告做比较,该报告提到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前就规划的“珍珠链”战略,这似乎是中国政治,经济,能源安全部署的一个战略,这也是出于在为了能够印度洋沿线的考虑。在“珍珠链”战略中缅甸也是一个重要的位置。
中国领导人此访将对建设皎漂深水港事宜签署协议,因此在区域布署中缅甸的重要性将进一步提升。对于自身在地缘政治中的战略位置,缅甸用得好是福,用不好将成灾。
回顾历史,我们也能看到这样的例子,发人深思。如古代敏东王时期,英国商人在缅甸利用各种手段进入中国,同样,1862年英国利用敏东-潘尔贸易协定,进行了商业扩张,并以此成立了东印度公司。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日本盟军为了控制中国,缅甸也卷入了战争。这些历史先例都是因为大国之间的地缘政治考量,缅甸成为了无辜受害者。尤其现在缅甸国内不和平,民族团结任重道远,在这样的多事之秋,要小心成为地缘政治较量的无辜受害者。在大国之间的地缘政治布署中观望并制定正确的政策方针是缅甸正面临的重大挑战。
饼状图所示:海上贸易额54.73323亿美金,木姐口岸贸易额48.98977亿美金,雷基1.44875亿,清水河5.41439亿美金,甘拜地2.96448亿,景栋8.525百万
问题七、运输通道顺畅是否有利于减少中缅之间不平等的贸易吗?
也有人预测,“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缅经济走廊及其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将会改善缅甸交通状况,促进中缅之间的贸易往来。木姐到曼德勒铁路将实现三小时通达,火车的运载量也大大提高。但问题在于交通运输便利之后能否解决中缅贸易不平衡问题呢?2018-2019财政年间,缅甸-中国之间的贸易额为110亿多,其中五个贸易口岸的贸易额达六十亿左右,仅木姐边境贸易口岸贸易额达五十亿左右,这只是合法数额,还有非法贸易额。
中国是缅中贸易的最大伙伴,但是,缅甸商人经常会说其中存在亏损,例如在贸易名单中具备出口中国资质的水果只有八种,但是中国却可以把所有他们想输出的商品通过合法或者不合法的渠道实现。这是因为与中国的边境贸易上信息限制,法律法规不完善,政策方针不稳定导致的。
例如,缅甸合法向中国出口的大米和牛,进入中国后成了不合法的,没有准确的政策支撑,出口许可的数量、时间等信息缺失,而导致货物到达了边境遭降价或者被抓捕。换句话说就是,缅甸出口的商品对中国而言就是“想买就买,不想买就不买,想抓就抓”这样的不稳定的政策。另外,还有缅甸的自然资源,玉石、稀有矿物等矿产资通过边境一带少数民族武装地区控制地区和走私进入了中国。交通运输建设是否会解决目前存在的贸易不平等问题,能否解决现在存在的其他矛盾问题,还有待分析。
问题八、中缅政府之间的联系与民间联系的发展平衡吗?
由于若开危机和国内少数民族武装冲突,中缅关系比以前更紧密了,甚至可以说当代缅中之间呈现出与之前任何时期都不同的亲密关系,过去缅中外交是不平衡的。
根据战略与政策研究所的研究,2016年4月至2019年11月,世界大国高级官员与国务资政昂山素季会见次数中,与中国高级官员的会见次数是最多的,有九次,与美国和日本高级官员会见的次数仅为四次,印度四次,不丹两次。
总的来看,缅甸与中国的关系进入了最好的状态,当然也会有国家利益,但是这仅仅只是政府之间的利益,实际上是否出现了真正的或者底层人民的益处的状态还有待商榷。
换言之,缅甸在政治、经济、外交上依靠中国,导致在外交这个天平上中国更有分量,中国对缅政策有所进展,这样的情况也让民众受到了冲击。例如,2018年底木姐方面在中缅边界线附近动工修建房屋,中方军队以“破坏国界线”为由携带各种武器进入缅甸;对于在中缅边界上树立的缅甸国旗,中国边防军队进入并将缅甸国旗撤下来了;中国警cha进入缅甸抓捕游xing示wei者。这些虽然是在边境地区习以为常的小事,但是中国篾视缅甸的强硬行为被缅甸民众看在眼里,民众不满的情绪也随之爆发。
除此之外,一些投资项目导致缅甸环境遭到破坏,项目规划征收土地造成矛盾,这些也使得缅甸民众对中国怨言四起。更过分的是对缅甸社会的不尊重。一些来缅甸工作的中国工人在缅甸胡作非为与当地人民或管理组织发生发生冲突;不久前中国外交官员来访,随访的一些中国官员进入曼德勒佛寺没有脱鞋,在缅甸民众中也闹得沸沸扬扬。
试问在这样的情况下中缅两国政府间亲密友好的关系又怎能使两国人民之间的关系和谐呢?怎能使政府之间的利益与人民之间的利益相一致呢?
问题九、香蕉种植和零元旅游团等方面存在的众多问题,应该通过法律管控并继续进行吗?
在缅中两国交往中“一带一路”框架下除了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很多与社会经济生活相关的其它方面。其中最应该注意的两个是种植业和旅游业。
种植业方面最突出和最有争议性的是香蕉种植问题。缅甸香蕉种植面积有260000多英亩,克钦邦有70000英亩,这是政府发布的数据,但是一个研究过香蕉种植地的(包括克钦邦本土社会组织11个)土地安全和自然环境保护的组织透露,仅歪莫县就有132960英亩,加上抹茂和八莫大概150000英亩左右。但是目前还未有明确的政策、规章制度来对香蕉种植进行管理。香蕉种植者与当地人发生冲突;塑料、杀虫剂、除草剂和化肥的不合理使用破坏了土地。缅甸人反对香蕉种植。克钦邦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部门表示,如果不同时进行土地维护的话这个地方将可能变成废地,老挝和泰国都已禁止种植香蕉。
在旅游业方面,随着中国国家发展起来,中国人到世界各地旅游。每年有数以十万的中国人来缅甸旅游,与2018年相比较,2019年来缅旅游人数增加了160%。但是中国游客来缅甸旅游时,购物通过微信支付,只在中国人开的酒店和餐馆消费,国家和当地人利益遭受损失。
针对存在这样的矛盾和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的问题该如何解决?为了不发生不和谐的消极影响两国之间要出台怎样的协议等这些问题,都是政府应该考虑和注意的。
问题十、缅甸足够了解中国吗?
中国是缅甸最重要的一个盟国,缅甸的政治,国外投资,和平,外交等方面中国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每天都在出台与中国相关的各种政策及决定,制定高质量的决策取决于基于怎样的基础之上,在与中国的交往问题上需要有正确的方针政策和决策支撑。
中国有很多研究缅甸的团体,中国根据各种信息、学者和政治学家们不同的研究成果,制定了对缅政策方针。但是缅甸对中国的研究很少,国际上都成立了专门研究中国的部门组织深入研究中国,但是缅甸还没有相关的可以系统性研究中国的部门。从1960年至2018年缅甸出版的和中国相关的书籍有72本,其中25本是大概介绍中国领导人的,13本研究是中国外交和中缅交往的,剩下的少量书籍文章是介绍新时期中国发展状况、游记、生活状况的。大多数也不是进行深入研究,只是大致介绍而已,72本书中有百分之八十是2010年后期才出版的,大多数还是在中国资助下出版的。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