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锋似剑春常在——介绍已故缅华诗人范中平(叶国志)

编辑:缅华网 文章类型:缅华人物 发布于2012-08-14 16:08:32 共3332人阅读
文章导读 笔锋似剑春常在——介绍已故缅华诗人范中平(叶国志)

 

笔锋似剑春常在

——介绍已故缅华诗人范中平

叶国志

    我给大家介绍一位缅华诗人,他叫范中平。他在缅甸前后居住了50多年。老一辈的缅甸华侨可能还记得他,后辈一代那就完全不知道这个人了。他生前写了300多首诗,出了两本诗集。他是个木工,称他为木工诗人也可以。他的诗,是缅华文坛的财富,研究缅华历史,研究缅华文运,应该了解他。

    他的原名叫范运发,曾用过范正这个名。他是广东省梅州市梅县人。1915年11月出生农民家庭,一个五世文盲的家庭,到范中平这代,才勉强让他读了三年村塾。三十年代,广东的农民运动风起云涌,范中平也参加了农村“苏维埃”运动。大革命失败后,他的父母病故,他就跟着木匠学徒,出师后回乡半耕半工,可是又遇到乡里抓丁,要他顶替兵役,于是他出走流浪到缅甸,以做木活维持生活。

    1938年8月,范中平到缅甸,参加“缅华店员联合会”。次年,他发起组织成立“缅华汽车职业工会”,为维护工人权益做了许多工作。日寇侵犯缅甸,他参加“缅华战时工作队”,任第二分队队长,负责后勤供应和安保工作。形势恶劣后,战工队员有计划分批分路步行回昆明。范中平等7名队员参加了“龙潞抗日游击队”,在滇西打击日寇。抗战胜利,他回到仰光,组织筹建“缅华工友联合会”,致力工人运动。

    范中平脱下工装,穿上军装,为保卫祖国和日本人和反对派斗争中有许多动人故事,他在《回忆一九四二年参加龙潞游击队》,《回忆四二年经高黎贡山回国》,《日寇入侵东南亚》,《缅甸华侨战工队成立》,《盟军溃败,战工队撤退回国》,《跨越高黎贡山》,《抵达昆明再参加龙潞游击队》等诗中都有记录。

    放下他的生平不表。介绍他是怎么走上诗歌文坛的。他是只读过三年村塾的人,又长期搞工人运动,后来在戎马军旅中,哪有时间学诗写词?可就在游击队时,有一个女队员,文化很高,能吟诗写词,在她的教导下,范中平聪明,一点就通。遂后范中平在军旅途中,在工运隙间,勤学苦练。范中第一次发表作品,已经是1967年,他已经是不惑之年的人了。我戏称他是“临老入诗丛”。对吗?可是,这期间,缅华诗坛已渐入荒漠,难有机会让他发挥了。

    范中平1987年回国,他已陆续写作了100多首诗。回国后,昆明金碧诗社帮助他印刷出版了《南行诗稿》,作家欧小牧给予增光作序。

    范中平在海外为祖国作了许多有益的事,回国定居后,国家给他付厅级待遇。他不需要再为三斗米折腰打拼,日子过得很写意。时常和诗友登西山,作郊游,观花展,游园通山,逛大观楼,陶醉在吟诗作词里。他说:“渡过战争苦难年,桑榆晚景执吟鞭。管他讪笑涂鸦甚,自我陶醉翰墨研”。他又说:“笔锋似剑春常在,爱国精神未解鞍”。他的晚年游山玩水吟诗唱和中渡过。

    范中平的诗,通俗易懂,不堆砌辞藻,不奥口磨牙。他的诗就像他的人,不拐弯抹角,直来直去。但又不伤大雅,不是什么顺口溜。他写过一首《学诗言诗》,正好说明他的写诗态度和原则。

南腔北调任包罗,贵在新鲜顺口哦。
立意真诚多劝化,措辞信口少开河。
深章奥句人难识,浅歌新声尽可歌。
自古名篇裁句浅,村夫能唱亦能和。

    回国后,范中平写作了两百多首歌唱祖国发展变化太平盛世等方方面面的诗。他于1999年6月8日在昆明病故,享年84岁。为了使范中平的诗作广泛传播,不致流失散佚,云南客家文化研究会协助整理了他的全部诗稿,出版了《范中平诗集》。

养生吟
已故缅华诗人——范中平
少食多餐且定时, 起居作息有常规。
晨曦漫步深呼吸, 夜寝恬宁勿索思。
心旷神怡身自健, 精充气足病长离。
容人正己防强怒, 百岁高龄即可期。

劳逸循规善养神, 常开笑口乐心身。
食宜半饱勿贪味, 酒止三分莫过频。
肉类脂肪希少顾, 青蔬果品当佳珍。
无争无欲心常泰, 自我逍遥度白春。


 

 
0
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