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飚之孙耿巍:祖孙三代的庆阳情怀

编辑:中国日报网 文章类型:缅华人物 发布于2016-01-27 16:08:00 共3614人阅读
文章导读 耿飚之孙耿巍:祖孙三代的庆阳情怀

提及耿家的家风,耿巍说:“我们家并没有那种‘几字原则’之类的家训。祖辈、父辈对我和我哥哥的教育、影响都在平时一言一行的潜移默化间。(摄影:刘梦阳)

     中国日报网北京1月27日电(记者 刘梦阳)在采访过程中,耿巍时常露出宽厚朴实甚至带着“歉意”的笑容:“我真的太普通了,我们家的事也没什么特别的,真不知道说啥……”

曾有人这样评价国务院原副总理耿飚同志:“耿飚是上山能打猎,下水能摸鱼,出门能谈判,回家能做饭的人物。放到古代,就是赵子龙、秦叔宝。”而在耿飚之孙耿巍看来,有这样一位“无所不能”的祖父,不应是件拿来夸耀的事,反而有时还是一种“压力”。

全家福,左起:耿巍,耿志深(父亲),王延存(母亲),耿岱(兄)。(耿巍 供图)

酷爱古史之源

     耿巍最常收到的评价是“谦和”,他不是部队大院里长大的孩子,“我小时候的大部分时光是在北京的南城度过的。天桥你知道吗?我的学校、住家都在那片,用现在的话说特接地气儿,我的同学来自各种家庭,形形色色,可有意思了。”

     耿巍上学那会,他的母校育才学校就在“五坛八庙”之一的先农坛里面,“你能想象,在有着几百年历史的古迹里上课、游戏的情形吗?当时,先农坛是我们上操时的领操台,宰牲亭是校办工厂,而先农坛最大的大殿‘太岁殿’是学校的大礼堂,我们每年的‘红五月’歌咏比赛就在那里举办。搞活动时,推开那扇斑驳的大门,闻着扑面而来的极具历史厚重感的尘封的味道,能让你的心一下子沉静下来,这种感觉直到今天我都忘不了。”

     当聊起当时他们时常玩耍的“台子”时,耿巍忍俊不禁:“你知道那是什么吗?它叫‘观耕台’,咱老百姓常说的‘一亩三分地’就在台子南面,据说每年立春,清朝皇帝要来此亲耕,扶着犁走上六个来回,以身作则,倡导农耕。这个台子当时是小伙伴们捉迷藏的地方,想想那会,真是太有福了,可以跟文物古建零距离接触……”

     喜读史书的耿巍聊起中国古代史可谓头头是道。问及为何这么喜欢中国古代历史,耿巍很认真地想了想说:“可能真的跟小时候的成长环境有关吧。我觉得自己很幸运,能够从小浸淫在这么有历史文化底蕴的环境里,耳濡目染,触手可及。不是有句话叫,蓬生麻中不扶自直么?教育环境对孩子的成长真的很重要。”

战火中的全家福——耿飚、赵兰香夫妇和四个子女。

爷爷奶奶恩爱一生

     尽管说着一口地道的北京话,耿巍却仍坚持称:“我是半个甘肃庆阳人。”很少见在北京出生、北京长大的人还会惦记着“老家”,细问之下才知道,耿飚同志的夫人赵兰香女士是庆阳庆城县人,长子耿志深(耿巍的父亲)在庆阳出生,对庆阳的感情很深。

     1937年,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五旅进驻庆阳,耿飚任三八五旅副旅长、参谋长兼副政委,并任陇东军分区副司令员、参谋长、庆阳城防司令。

1940年夏季,耿飚在视察女子学校时与赵兰香相识。赵兰香发现耿飚虽为八路军首长,但待人和蔼可亲,丝毫不摆官架子,洗得发白的军装上风纪扣系得严实而整齐。

     两人随着交往的加深,确定了恋爱关系,并准备结婚,却在起初遭到了赵兰香父亲的反对。当时庆城封建守旧,家人认为赵兰香漂亮大方,应该找一个家庭富裕、有一定文化知识的女婿,而像耿飚这样当兵的终日与枪林弹雨作伴,他们不放心让女儿过担惊受怕的日子。后来,在李富春的夫人、曾任庆阳中心县委书记的蔡畅劝说下,赵兰香的家人终于同意了这门婚事。

     “爷爷和奶奶感情一直非常好。据说刚结婚的时候,他们借来全套中学课本,一起学习、进步。爷爷在部队里驻防、搞生产,奶奶就配合蔡畅同志组织妇救会,走街串巷宣传革命理念,鼓励妇女争取自身解放。建国后,爷爷工作很忙,奶奶全力配合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2007年,赵兰香女士出资为庆城药王洞小学兴建了一幢外形美观、结构合理、设施配套齐全的教学楼。耿飚、赵兰香夫妇情系庆阳、关爱女童的义举受到庆城各届人士和广大群众的敬重和称赞,庆城县委、政府决定将该校正式命名为“兰香小学”以示纪念。

三代人的庆阳情怀

     2000年耿飚去世。赵兰香女士根据耿飚的遗愿于2006年用拍卖耿飚生前收藏字画的所得设立“赵兰香庆阳女童基金会”,专门帮扶家乡的贫苦女童。2007年赵兰香女士又出资为庆城药王洞小学兴建了一幢外形美观、结构合理、设施配套齐全的教学楼。耿飚、赵兰香夫妇情系庆阳、关爱女童的义举受到庆城各届人士和广大群众的敬重和称赞,庆城县委、政府决定将该校正式命名为“兰香小学”以示纪念。

     耿巍亦提到,自己父亲临终前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再回老家庆阳看看。如今致力于慈善公益事业的他,终于在去年有机会替父亲回庆阳走走看看。耿巍说:“我的叔叔耿志远是我走上公益之路的领路人。去年我回庆阳参加慰问生活困难的建国前入党老党员和老红军活动,看望了一位93岁高龄的原一二九师三八五旅老战士,当老人得知是耿飚的后代来看望他时,激动地捧起耿飚同志的照片贴到脸边,声音颤抖地说:‘老首长,您好!’时我的眼圈湿润了……”

“看着这一幕,我终于理解了,为什么爷爷、奶奶、爸爸、叔叔、姑姑都对庆阳有着这么深厚的感情。庆阳作为革命老区,为中国革命做出了‘两点一存’的历史性贡献,我们永远和庆阳的父老乡亲们心连着心,这是我家祖孙三代的庆阳情怀,红色情怀!”耿巍说着,感慨万千。

2015年9月,耿巍看望革命老人王定国。(耿巍 供图)

做个平凡热心人

     提及耿家的家风,耿巍说:“我们家并没有那种‘几字原则’之类的家训。祖辈、父辈对我和我哥哥的教育、影响都在平时一言一行的潜移默化间。爷爷对子女的事业没有提什么高要求,也不会给他们开什么绿灯,但在做人方面,爷爷对子女和孙辈的要求却很严格,所以我们从小就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生怕被人背后戳脊梁骨,绝对不能给家里抹黑。有时候会冒出奇怪的念头——当‘爷爷’的孙子真是‘压力山大’。”

     但凡与耿巍接触过的人,对其评价皆是“热情”、“细致”、“谦和”……平日在自家小区,耿巍经常帮助邻居,在路上见到有需要帮助的人,也会伸出援手,“心地善良,作风正派,这是我父母对我们的要求。其实论细致周到,我们家谁都比不上爷爷,连周总理都夸赞过爷爷心细。”

     “爷爷的高尚品格对我的影响非常大。我现在从事公益事业,就是为了多给社会做些贡献,我会坚持做下去。我要秉承家风,做一个正直的人。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但求做事能对得起良心,问心无愧,不叫爷爷失望。”

 

 

 
0
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