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声伴随我成长——为悼念南中教师、伊江合唱团团长杨双溪而作》——杨民政

编辑:缅华网 文章类型:缅华人物 发布于2017-04-19 11:49:55 共3603人阅读
文章导读 《歌声伴随我成长——为悼念南中教师、伊江合唱团团长杨双溪而作》——杨民政

歌声伴随我成长

——为悼念南中教师、伊江合唱团团长杨双溪而作

厦门•杨民政

 

杨双溪音乐作品选轶事

在我参与第四届世界缅华同侨联谊大会筹备工作期间,有幸接触到杨双溪老师音乐作品选——《胞波歌声飞四海》的彩色样稿,是舜琪拿给我校对的。当时我正在忙着缅华论坛的多媒体制作(PPT文件中编辑文字、图片、视频音频,选编世界各地同侨送来的社团活动片断),工作十分繁杂,只好利用休息时间来拜读和校对样稿。

缅华界音乐工作者能出作品选的人屈指可数,我怀着崇敬的心情翻阅和用心默唱了杨老师的作品,眼前浮现出缅甸富庶的原野,南中校园的景象,“伊江”团员们的炽热……,令人陶醉在无限怀想之中。但舜琪给我的任务是校稿,我只好再从头到尾,逐字逐句地认真阅读,竟然发现文字上的几十个错误(多半是电脑录入的错误),加上简谱的不规范和差错共出现百来个错误!我一一进行了修正。到香港之后,我在缅华互助会排练厅时有见到杨老师,由于各忙各的,只能寒暄几句。临近大会前的一天下午,杨老师早早来到会所,我让杨老师确认我用红笔修改的地方,杨老师全部认可了。他看到自己即将出版的作品选,显得很激动,将每一首歌都唱了一遍,还谈了他的创作体会。他深谙缅甸文化艺术,特别在介绍他的缅文歌曲的创作、记谱、译配时,足见他的缅文功底。听他娓娓道来,就像当年在南中给我们上音乐课一般。此情此景,现在依然历历在目。料想不到,这次的交流竟成了诀别!

 

难忘的音乐课

杨双溪老师在南中刚成立不久,就到南中担任音乐教学工作,当时他才19岁,比有些学生还年轻。我60年就读南中,从初一到初三的音乐课,都是杨双溪老师教的。选唱的歌曲有不少是他和尹文琴老师合作的,这些歌曲为中缅友谊长存而讴歌,为幸福的校园生活而欢唱,这些歌曲伴随着我们成长,并逐渐在我们人生旅途中形成难于磨灭的印记;还有更多的教唱歌曲选自于祖国的优秀音乐作品、民歌和国产影片插曲,这些歌曲的优美旋律,激发了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各班级自发编辑歌曲集蔚然成风,这和杨老师对祖国文化艺术的热爱和传播,以及在校园中进行音乐美学教育息息相关。

同学们都喜欢上杨老师的音乐课,课堂氛围既活跃也不失严谨。上音乐课有时免不了一些顽皮的男生偷偷的打闹和爱讲话女生的耳语,自以为这些小动作的声响会被同学们的歌声掩盖。对声音异常敏锐,和声源定位准确的杨老师早已感受到,却不动声色地继续弹奏他的钢琴,等他猛然回头时准能抓个正着!所以同学即喜欢他又怕他。考试时,杨老师不知道从哪个旮旯里找出来的简谱片断,汇编成几十条试题。应试的同学被点名之后,杨老师随机报号,要求学生按谱视唱。如同现在电视台的歌手大奖赛,考题都是冷僻的旋律,有一定难度。因为我在小学三年级时就参加过两声部的训练,有简谱基础,常轻易过关。学生文艺素养的形成,少不了杨老师在音乐园地里的辛勤耕耘,他教过的学生可谓桃李遍天下。如今,在世界各地缅华同侨的文艺活动中,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

伊江留下的印记

我65年参加伊江合唱团。因为我是杨老师的学生,他对我知根知底,经同学介绍,没经过小伊江训练,也没经过考试就被录取了,定了一下音高,就被安排在男高音声部。

杨老师早在50年代时,就活跃在缅华文艺舞台上。我姐是老伊江团员,伊江排练的合唱曲目我从她那儿得到潜移默化,小时候我也常常看伊江的演出,大部分伊江团员,我都能认得,对杨双溪的印象尤为深刻,指挥、钢琴伴奏、拉二胡、编排舞蹈……几乎无所不能!62年郭光华团长不幸去世后,他就接任了团长的位子。

在杨双溪团长带领下,伊江聚集和培养了不少文艺人才,除了声乐是每个团员必备的基本功外,能演奏弦乐器、键盘乐器、管乐器的团员多多。伊江也不乏各类人才,有的擅长美术、有的精于木作、有的懂得修理无线电……动手能力都很强,他们曾经是我少年时的偶像。全体团员集中之前,团长有时会安排我们上乐理知识课,由不同的老师主讲,最令我难忘的是,陈德基讲述和表演的科学的唱法,他不用校音器的情况下,竟然可以用嗓音准确定调(现场用钢琴验证)!

记得我入团后第一次排练的是光未然作词瞿希贤作曲的《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至今依然记得其中歌词:山连着山,海连着海,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海靠着山,山靠着海,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红日出山临大海,照亮了人民解放解放的新时代……那种波澜壮阔的气势和柔美谐调的和声,的确震撼人心!正当全国掀起学习雷锋高潮时,我们排练了《雷锋我们的战友》:雷锋,我们的战友,我们亲爱的弟兄,雷锋,我们的榜样,我们青年的标兵……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面世后,我们排练了多声部合唱《东方红》。编排了歌剧《白毛女》,其中批斗地主恶霸黄世仁的一段,为每个声部再分成两部,共8部,是我演唱过的最多的声部。我还参与和见证了《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的从最初排练到最后一次演出的整个过程,这是由10个完整的合唱曲组合而成,是我国合唱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作品,难度很大。在杨团长的带领下,大家克服各种困难,加班加点进行排练,由杨双溪团长指挥,陈锡勇副团长钢琴伴奏,二重唱、领唱的有曾黎琼、黄绣花、杨荣照、徐庆强、陈德基、简倩冰等(按曲目顺序排列)。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伊江折兵损将,杨团长失去了左膀右臂,仰光尚在恐怖笼罩之下,尽管条件如此艰难,但在爱国热情的鼓舞下,我们克服了惧怕,完全服从于杨团长的指挥,参加了67年中国驻缅使馆的国庆招待会,我们更换了部分领唱的演员,最后一次成功地演出了《长征组歌》。

参加“伊江”后,我除了参加例行的每周一次的声乐排练外,在杨荣照的指导下,我承担了《伊江简讯》团刊编辑和誊写(当时叫刻腊板),协助陈如宣誊写歌谱和剧本,以及黑板报的出版等工作;我也配合过陈承世搞舞台场景音效,还参加了民乐作品《秋菊》的排练。这样一来,我在伊江的参与范围扩大了,又一心想回国,对学业免不了产生负面影响。

我们的良师益友

杨老师生性幽默诙谐。在伊江的排练厅里常常笑声不断,他的指挥技艺大家都无可非议,可在排练时,他将举首挥眉的示意,也当作是指挥节拍的一个组成部分,或是瞬时变化的及其夸张的面相,往往逗得大家前俯后仰!这在现代交响乐团的演出当中,一些世界一流的指挥家,不也是这样吗?殊不知这是艺术大师的风范呀!

在集体活动中,杨老师的人气最旺,过去合影逗乐时没有叫“茄子”的习惯,但他却能将大家逗出灿烂的笑脸来!有一次,我们到仰光露天剧场(中国援缅建筑项目)观摩了中国文化代表团的演出之后,一路欢歌笑语步行回家。在途中,杨荣照走得最快,杨老师突然冒出一句闽南话:“羊用跑”(与普通话杨荣照谐音接近),把周围的人都乐得差点趴在地上!

杨老师就是这么一位可亲可敬的文艺工作者。具有领导才能,又有亲和力。既是老师、又像是亲人、又是好友。

 
0
0

评论列表 共有 2 条评论

缅华网网友 7年前 回复TA

沒有矯情造作旳憶文,贊!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