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丞与《基鲁遗简》(尹文和)

编辑:缅华网 文章类型:缅华人物 发布于2018-06-29 08:47:57 共2191人阅读
文章导读 张良丞与《基鲁遗简》(尹文和)

尹文和

    数年前,省侨办李为佑主任赠我一本《黄绰卿诗文选》。细读之后,发覚刋有《读基鲁遗简》诗,诗曰:"月如无恨月常圆,人亦多情剩简编;君在腾冲原有圈,豚儿孽殖好缠绵"。并注明:"陈月琼⋯⋯笔名基鲁⋯⋯张良丞君集其通信,油印遗简,由腾冲寄赠"。又据黄先生介绍,基鲁几姊妹都能文,富爱国思想,或倾向革命,或投身革命,如其大姐月容,笔名亚莹,20世纪30年代即名噪缅华文坛,任仰光华侨女中教师,为《仰光日报》副刋专栏女作家。1939年回到闽西故乡,投入苏区工作,在蒋军第一次反共高潮时被捕,不屈而从容就义。读罢黄先生诗文,我颇留意张良丞与缅华女作家基鲁之文字之交、革命之交、感情之交。几月前觅得流传于腾冲的《基鲁遗简》一册,于是乎写此文,以纪念基鲁这位有才华的缅华女作家,并增补黄先生于良丞与基鲁之所未翔实者。 

    张良丞先生,腾冲和顺乡人,1915年出生于一个亦儒亦商亦侨世家,其曾祖、祖、父辈均商于缅之八莫、瓦城。良丞(名岑达)少即英敏勤学,学能致用,遍读传统儒学典籍与近现代中外作品,为其三伯张德洋举人器重,精心教授裁培,古学新学精进。李根源1941年在昆编簒《永昌府文征》,时良丞25岁,李即以"多才"、"有名"视良丞,在《文征•文录》中云:"腾冲和顺乡张氏,号称多才,如成濂、成清

、德溶、德洋、岑达及成渝、德馨,皆有名⋯⋯"溶、泽、洋即良丞大、二、三伯;岑达,良丞本名。良丞年轻时《云南日报》、《正义报》、《腾越日报》就发表他的不少古体诗文、白话文、新诗,他的文风淸丽达雅,文思敏㨗,为社会赞誉。后执教于腾冲中学、益群中学,教国文、历史,并为两校分别作校歌,至今师生、校友歌唱流布于内外。

    1939年12月,良丞陪同太虚大和尚,率中国佛教代表团,取道新辟之滇缅公路,到缅甸访问。代表团回国,他留缅旧京瓦城。不久,他与闽粤滇华侨黄俊生、黄绰卿、刘一溪、黄重远(笔名褰裳,60年代回国,后任云南省侨联副主席)创办《缅京日报》宣传抗日救国。此时他还结识了在缅的音乐家赵沨、聂耳之兄聂叙伦,同游瓦城小明山,写成《小明山记》等文。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基鲁和良丞由相识而深交,当时基鲁在缅华社会,也已是初露才华的年轻女作家,两人志同道合,又都爱好文学,追求进步,由文字交进而感情深厚。可惜未及两年,张良丞因事,于1941年初自瓦城回腾冲老家,基鲁于是不断地寄来"其修辞之妩媚,有如天衣彩霞;其情感之真挚,有如寒梅幽兰"(良丞语)之许多美善飞鸿。基鲁并表示要到誊冲,她在信中对良丞说:"您们腾冲好玩吗?⋯⋯有机会我多想去玩玩呵!","风呵,你吹到誊冲去吧!让我们说一些心底里的话,把我的怀念带给您"。

    1942年5月1日,日寇占领瓦城。此前数日她与家人逃难至腊戌,而腊戌4月28日又被日寇占领,她匆匆邀约三姐月华夫妇携小妹流离回国,奔至腾冲所属芒允,欲往腾冲和顺寻找良丞,但闻知城郊已于5月10日沦入敌手,不敢再前(当时逃难的闽粤华侨,多数取道腾冲回国,先到者通过,后到者为敌所阻)。而此时张良丞与寸树声、李境天等老少18人,于日寇侵占腾冲前一日之5月9日,也匆匆离乡徒步逃难向着昆明走了。基鲁与良丞在国难艰险非常时期,自然无法联系上,从此只有黙念而已矣。而基鲁在芒允之遭遇,更为凄惨,三姐忧郁而死,其姐夫川人朱某,乃无赖恶棍,欲将基鲁卖给人为妾,基鲁不从而潜脱回缅,朱某又密报敌军,说基鲁是反日作家,于是被捕,不屈而牺牲。

    张良丞在逃难中,亦历尽千难万险,徒步翻高黎贡山,走到脚肿溃烂。沿途餐冷风雨淋暴雨,饿寒交加,最后才绕过敌人的封锁线,好不容易到达保山,而至昆明。在昆明,他从事文化工作,参与李根源编篡《永昌府文征》,协助寸树声出版《两年半的乡村工作》,与沈从文、徐嘉瑞等著名作家交厚,至今其亲属尚收藏沈从文书赠他的条幅。

    1944年9月收复腾冲后,张良丞返回家乡,仍执教于腾冲中学,兼办旧县政府秘书事宜。1948年春,他接友人黄绰卿自仰光来函,建议编刋基鲁遗作。他再难"以缄默当痛哭,以内疚当心丧",于是他含泪忍痛,整理《基鲁遗简》并作序,写《基鲁小传》,使得基鲁其人其文得以流传于世。

    1949年12月云南解放,不久,张良丞奉命调至保山行署民政局任职,兢兢业业,埋头苦干。而后来政治运动连二接三,他是个名士派头十足的文化人,既无阿谀奉承之术,亦无看风驶舵之谋,于是为当事弄权者所不容,日忧郁沉默,以致后来神经轻度错乱。1960年暑期我自沪回腾省亲,一日在保山街头见一蓬头留山羊胡嚼槟榔之长者,追赶上来呼我"表叔"(我母亲是其姑祖母),我急答:"你比我大十多岁,叫我名字吧",他说:"不不,这是张家老亲呢"。于是约我至他住所,尚能谈淸往事。前数年在保山又遇,已不能认识我了,1997年他老病逝世。

    良丞与基鲁的生平梗概和友情既简述如上,现介绍良丞所撰《基鲁遗简序》和《基鲁小传》两篇难觅遗文于下。以供研究缅华作家与华侨史者参考。

基鲁遗简序

    去春,余自缅归,接友人黄君绰卿悼基鲁文,并附一笺云:"基鲁为缅华文艺界一代女作家,生前驰骋文坛,脍炙人口。其终也,情况极惨。吾兄苟情缘未泯,聆兹噩耗,想必椎胸一哭,而缠绵悱恻之作,可合刋一册,以慰死者⋯⋯"

    初,余欲以缄默当痛哭,以内疚当心丧,迟迟未极。而今两交寒暑,非余忍忘基鲁,实拟俟诸心宁神静,好作招魂妥灵之计也。

    今春,丁祖妣丧,偶于箧中寻获四椷,对竹思鹤,怅然久之。

    亿其先后致余之信,约三数百封。其修辞之妩媚,有如天衣彩霞;其情感之真挚,有如寒梅幽兰。即至天涯海角,两心阕隔,每于夜䦨人静,心志颓废之际,辗转雒诵,俨如伊人在前,柔颜冶色,纯勉晨夕者然。

    惜越赕陆沉,于转徒流离中,悉燔于火,今欲复读,已不可得矣!悲矣!

    余尝谓以基鲁之柔淑端贞,高瞻远瞩,而缔交于余,究其识人与不识人,姑不深论,第由其啮臂指松之盟证之,则其视余为可依者无疑,终以其家长之拘泥,卒未践,"海枯石烂"之约,则其咎在余,而不在基鲁也;则余有负于基鲁,而非基鲁之有负于余也。

    惟余当其生也,而不能终其身之记;其颠顿轗轲也,亦不能拯彼于水深火热之中;泊其终也,复不能觅其棺,哭其墓,是岂仁人义士之所为哉,余深有负于基鲁矣!九复何言!

    兹捃摭其遗书,付梓,布世,俾后之览者,斥余为薄幸之人,而有鉴于情纲之𣎴可误触也,籍补吾过。

良丞

三十七年一月二十六日

基鲁小传

    基鲁女士,闽人,姓陈,名月琼,又曰超子。笔名因私淑高尔基、鲁迅,喜署基鲁。父雪梅公,业摄影于缅京。母日人,早死,生四女(1):长月容、次月珍、月华、月霞、君行四也。弟三,年尚幼。诸姐均负文名,而基鲁特着,盖其文上溯汉唐,博及中西,而能独树风格,不类女流也。年十四,初投稿缅甸各华文报,声誉顿噪,各报竞相延聘。抗日军兴,肆力宣传国䇿。迨国军临缅,投身组织缅京青年战地服务团。继以缅局阽危,侍亲徙居腊戌,而腊戌突陷,父死于难。伊随月华夫妇挚月霞,流离回国,甫至滇之蛮允,闻腾龙已陷。进退维谷,遂栖止蛮允。其姊月华,遇人不淑,悒郁而死。其姊夫朱某,川人,无赖徒也,欲鬻伊为人妾,伊乘间潜脱至缅,朱某追至,见伊凛不可犯,密报敌军,掠赴仰光,不屈以死,卒年仅念一。闻者哀之。君生于民国十二年,卒之日不详!

徐英撰于滇垣(2)

文和加注:

    1、"生女四",原文"四"疑为"五"之误笔。因下文已写明月容、月珍、月华、月琼(行四)、月霞。《黄绰卿诗文选》有《遥吊月华并忆珍、容、琼、霞四姊妹》诗,可互证。

    2、"徐英撰于滇垣",徐英为张良丞化名。基鲁给他的信,开头称呼多写"怀念的辽远的英"或"英"。"于滇垣",疑良丞有意回避一人同时写两篇(《序》、《小传》)之重繁,故不但用化名,而且撰写地也落"滇垣",实良丞作此之时已从昆到腾。他在昆尚不知基鲁已死。

编者注:

    (1)原载《昆明侨联》1999•1期。经作者同意转载刋登于《缅华社会研究》(第二辑)P45~48。

    (2)原文标题为《缅华文化的一段佳话》。

    (3)作者介绍:尹文和,云南腾冲侨乡和顺人,1933年生,家庭世代侨居缅甸,回国后先后就读于腾冲益群中学、昆明天祥中学、北京华侨补校、天津南开中学,1956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留高校任教。六十年代调回云南工作,先后任益群中学校长、名誉校长、腾冲侨史学会理事、腾冲县文化研究会会长、腾冲海外联谊会名誉副会长。教学之余兼攻缅甸华侨史,在国内及仰光、香港各报刋发表侨史文章百余篇,其中有《云南和顺侨乡史概述》、《云南闻侨简传》、《缅京云南会馆及其创始人》、《周总理赠滇侨象牙精雕白鸽》等。主编《腾冲华侨与工商业》、《辛亥腾越起义》、《滇西抗战》,北大、全国侨联邀约撰写《世界华侨华人词典》缅甸侨史全部词目。其事迹收入西北大学出版的《中国当代历史学家词典》等词书。

    (4)以上侨史之作,作者生前有不少赠送笔者存阅收藏,其中有不少刋载于《缅华社会研究》(一本学术性、资料性文集)。

《缅华社会研究》主编林清风  张平

 

 
0
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