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祖父周苍松纪略(忆)

编辑:缅华网 文章类型:缅华人物 发布于2014-04-18 08:14:15 共3129人阅读
文章导读 外祖父周苍松纪略(忆)

 

外祖父周苍松纪略(忆)

外孙: 张瑞真   北京

1996年8月28日 北京  2014年3月15日整理

    (据: 当地文字资料,出版书籍等,实地拜访及相关人士忆述整理)

    我的外祖父,名周苍松。一九零零年出生于中国福建厦门同安杏林。祖籍福建,同安。

    从我孩童时起,直到现在,家中客厅中央总是挂着外祖父的两张珍贵照片。分别摄于一九五四年和一九五七年的缅甸仰光。外公作为当年缅华社会不同时期,代表不同的华人社会,人群的组织者之一,不管是做为华人还是华侨,他是位具备对华人华侨社会,社区,人群做出不同贡献之杰出华人代表。在缅甸仰光多次受到中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的接见。摄影师历史性地留下了这位海外华人代表永久的纪念。为他的后人留下了永恒的瞬间记忆。

    我的父亲生前总是不断地看着像片告诫教育我:要以你外公为榜样,永远做一正直,公平,勇于面对生活和对社会公益事业乐于奉献的人。父亲的话永远地留在自己的记忆中了。父亲生于国外,后回国工作。曾从事外事工作相当一段时间。对此,父亲本人和母亲均对外公一样的前辈们留有极深的记忆和忆述。同样也是他们一辈人生活磨砺道路上对生活,工作,永远也是对他们自己和对子女们忆述的话。

下南洋,赴仰光,立脚安身,生活磨砺

    一九一四年,外祖父时年十三岁,因家乡时局战乱,困苦及为谋生活,随同乡诸长辈出洋赴缅甸谋生。异国他乡,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曾做过东家的小伙夫,因岁数小,长时间做工,一次煮饭锅里忘了放水,饭煮成黑炭糊了,闻到焦糊味道,来不及了。其他伙计们没能吃上饭,被东家刮了一巴掌。从此立志离开雇主。当过叫卖干货的小商贩,雇主的搬运工,与人合伙跑过小买卖,等。时间到了一九一六年,外公十七岁做工积攒了些路费,便第一次乘船从南洋回祖籍同安杏林看望年迈的老母亲。在家乡数十日,便返回南洋。一九二零年,外公二十岁时接母亲病危电报,即刻乘船返回家乡杏林,不幸还是没能赶上见母亲最后一面。当时正值日本侵占台湾时期,三个多月后,经家乡诸长辈介绍,撮合,与台湾来闽的我的外祖母结拜连理。二,三日后,辞拜母亲墓,携妻子及岳母乘船再赴南洋仰光。从此,他自己就再也未曾回过出生地,祖籍同安杏林。

再赴仰光,历炼人生目标,服务旅侨同仁

    历经多年的南洋,异国他乡的生活磨砺,靠着自己勇敢毅力,诚实,勤劳,和待人宽厚,致后来岁月生活磨炼,心路历程,培养出自己勇于对社会,人群之奉献精神及对公益事业的执着,终于成就他一生的对人对事的主旨:“公平,公正,合理。”这确实是他在步入当地社会各阶层,接触,处理,协调及组织社会,宗亲族群多项事务的一生工作,生活,和与他人做生意的真实写照。不仅对妻儿,而且是对宗亲族人,社区,邻里人群,更是始于这一来自于他自身一生磨炼出的精神理念。并且是付诸外公全部的生活工作中。

涉足工商业,略有盈余,倾情公益事业

    外公在其一生的工商业活动中,自筹资金建立了“大利肥皂厂”,生产“皇帽”牌(crown brand)肥皂;并逐年与其他合伙人,曾先后发起建立了仰光当地具规模的“Carton”影院,(据先人讲Carton 曾是当地最大的一家影院),绸布庄,酿酒厂,汽车修配厂,等六家生意店铺。大利肥皂厂的生产原料,有些在早年间就从澳洲进口。生意忙时,肥皂产品均是成箱批发给买家及商家。绸布庄买卖叫好时,均是成匹的批发出售。规模则越做越大,跻身于当地大号绸布庄之列。后几年的发展,较为顺利地扩大了生意规模。陆续有了酿酒厂,汽车修配厂等。酿酒厂的成品酒需经酒缸置于地下酒窖数年,方能成品出售。市场很是畅销。据长辈讲地下酒窖里充溢着酒香。就是一个字“信誉”使然。

    外公经商理念为:商家间公平,合理及相互谦让,为商之道“宽”字。 外公在经商略有盈回之余,对社区,族群及社会侨团的工作可说是贡献了其经商之外毕生的热情和心血。为社区,社团,人群,文化的公益事业倾情奉献,出钱出力。因为他在自己人生道路上的磨砺,使其深喑要做一个对人群,社会有责任感和有能力奉献的人士。                                                

    在仰光多年来,外公与社区诸多慈善事业热心人士筹划,筹措资金,新建或重建了许多祖籍国与当地华人社会的文化信仰,民俗,及传统文化

    习俗相关联的地方社团办公会所,寺庙,乃至于体育活动场所等。开工时,亲力亲为。到工地参加体力工作。至今有些建筑,场所还保留的相当完好。有些还保留有文字记载可考。

善待人群,宽字为之,广结朋友,富不负仁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军团南进,殃及南洋诸国。仰光难于幸免。颠沛流离的逃难之路,仰光至辛世达,转辗木乌滨,最后再返转回仰光。逃离之路满目苍夷。妻儿老少,尚能果腹,路上逃难他人呢?今后怎办?不得已妻儿老少拜托族亲后,外公自身重返仰光,重理商业,生记为重。虽然困难重重,毅然重现商场,只是名字稍改,往来于仰光街道商股之间。为商业往来,有时甚至亦夜间驱车往外省谈洽生意,家庭生计之路重现了生机。仅此外公重现仰光,他即受当地族群之好评。

    外公对社区,人群间发生之善恶是非,态度一贯。既:须予公平地解决。有着一己贯之的精神:铲除邪恶。扶助贫困,平等相待。 正因为这一对待是非问题解决的守则精神,一直是外公一生做人立身安本的原则的一部份。所以,他自己在处理社区里,族亲间是非问题时,一律平等对待,决不做亲疏远近之分。对自己家庭中的亲属,亦是如此。谁做恶,必纠,必惩治。所以,外公随被族群人们公推为所在社区民众间享有声誉的纠纷

    调解人。宗亲,乡亲和族群人们总是喜欢称他为“苍松叔”,年少者多称之为“苍松伯”。并喜欢与他结交和聊天,谈天说地,论邻里长短,外公总是耐心倾听,帮助排忧解难。有的甚至结为忘年交了。有时来家中讨要外公自己制作的外涂用药酒,那是享有名声了的用于舒筋血中草药泡制的外用药酒。亦或其他草药成品,外公总是乐呵呵地盛上一小瓶这种由几十种中药泡制的药酒给来家的乡亲。并且亲自上厨房沾上药酒给来人示范擦抹的办法。决不让来人失望空手而归。因为他早就准备好了十几个小瓶子,放在药酒缸旁边。随时舀一小瓶药酒送给来向他讨药酒的邻里乡亲。这种相互信任的关系和外公自身名望的阙升是来自十几年当地人们和外公相互关系发展过程中由衷的心声和发自内心的评价。

慈母严教,安邦之溯源,诚信之作为

    外祖父幼年,少年时,在厦门家乡由其母亲领着她这唯一的儿子居住在杏林大祖屋。外公自小就是个非常勇敢,善解人意的顽皮少年。他母亲是非常要礼仪和面子的妇女。对儿子要求极严格。稍有差错,就要儿子当面解释清楚,如有过错,必须做出道歉。外公十三岁自己下南洋谋生后,一直自觉不自觉地秉承了他母亲教诲,作为他自己做人,待他人和是非之道的基本。使外公受益一生。

    据长辈们忆述,外公幼年及少年时,在家乡由于顽皮,曾几次受过家族族长的训斥及惩治。也多次看过这一家长形式的其他实施过程。虽称不上什么暴力,但也严厉和起到整顿次序的作用。直到他十三岁时,随族乡亲们漂洋过海抵达南洋仰光,开始他离开母亲,远离故乡漂泊海外谋讨生计的漂泊生涯,最后靠他自己勤劳,豁达和开明, 在社区,人群和族群中立足安身,落脚于仰光,买房置业。

    前后几十年光阴,他奔波往来,既的吃苦,又得耐劳。从简单体力支出,到考虑收入支出盈余,及至周旋于商贾,人群之间。无不体现一条人之遵循规律:提高。

因为外公读私塾孔孟之道一,二有之;母亲教诲影际脑海有之;家族式管理借鉴有之;中外文化学习,结合并用有之;秉承,融合和体现祖公的处世为人遗训有之(祖公是清朝乾隆帝一品大臣); 倡导体现当代时尚文明,落落大方有之;所以,逐渐的这位言而有信,守则,体恤,以善待事,通达晓理的海外漂泊谋生之人,在步入青状年时,在社区,人群间,开始立足谋事,以公平,合理享誉。

在启迪文明教育,筹建文化设施,参与现代文化环境建设,维护及修葺祖籍国相关文化,设施之继承,乃至重建倾注热情,体力,组织协调能力,摊入自家费用。工料之高要求致争吵在所不惜-------长一辈些许忆述如此胜人,致今令我等后人似历历在目,栩栩如生。

    如此的工作,也为我外公带来了声誉。至一九四五年前,外公就已担任仰光福建堂第三任副三董,周家会馆副主席(汝南堂副理事长),华商商会常务理事,监事,同安会馆副理事长,庆福宫信托部信托人。三七年建德总堂重修,“被推选为监工。亲力亲为,逐日到场,监视督促,未曾间断。工程得以早日完成,不负重人所托,此种【实干】精神,实堪矜式“。

(摘自:仰光建德总堂记事,及总堂内瓷砖墙壁镌刻之文字记载)。

    一九四五年至一九五八年,外公就一直担任仰光周家会馆主席(汝南堂正理事长),共五届。于一九四五年与林水石等诸前辈复办仰光福建女子师范,并担任常务理事;参与创办,复办,管理其他学校等。因外公的为人,和他的公平,合理的处事风格,曾长期担任仰光华商商会常务理事,监事,庆福宫信托部信托人, 仰光建德总堂长期负责人之一。外公在华商商会交易会场工作的照片,印证了外公不负众人之托。庆福宫信托人的工作得到了商业交易众人赞誉。诚信可靠。

顺应时代之发展,时代发展观点之清晰

    外祖父在经商活动中及社团会务发展中,始终秉承一贯的自己多年海外生活磨砺出的信仰,亦或现代称之为的行动准则:诚信待人,尊老爱幼,童叟无欺,朋友为重,尊来礼往。在社会,社区变革发展中,特别是主籍国政治风向的划分,及影响,对当地人群,族群的信仰选择上,不以己见为之,而是尊重有加。对老朋友至念不忘,对新作为一代能帮即助。但决不以邪恶为利。对这一长者作为,在当时当地,社区,人群中堪称典范,为人人称赞。

    时代的发展,得到海外人群,社区的积极响应。外公自身即以实际行动实践着其对这一大变革的初始看法和印证。外公之言:“为人群,社区,特别是低收入人群出力行动者,我是特别心向的。”外公的言行,特别是这一顺应时代大发展的言行和作为,给作为后代的我们留下极深的印记。

    老人家的时代发展思想既受其先祖和母亲等长辈严词,家训的影响,加上他出洋海外多年的自身生活,经商并进入社区,人群,和社团的工作磨砺,初始非但没有因年幼遭遇打击和坎坷,兹长放任自己,继而随波逐流,尔虞我诈,助纣为虐等言行,反而是深入社会各族群,为生活奔波,了解生活之必须,顺应了时代人人生活发展之需求,谋生立业。自建“大利肥皂厂”,开始经营产品生产,销售,逐而相继发展其它商铺,有了与他人合股,入资等形式或参与管理等具有现代之经营模式的商业运作。

    他提倡,鼓励并积极参与组织办学,倡办公益事业,组建球队,体育健身场所等,继而被社区人群选为商会监事和公益事业的信托人。这是被社区,商家和人群极为信任的,对外公自身人品的彰表和褒奖。实为荣誉。这是老人家留给他的后人们最大的精神财富了。

    外公初下南洋时,正值民国初年动乱时代。艰辛与苦难伴随着外公的旅程上的时时日日。坚定了他生活之路的意志。除了坚定外,还得学习必须的一切。

    艰辛苦难生活之路培育了外公一生对待人,社会,党派,具有他自己被断粮,断炊和必须生活下去的坚定意志和对人物独一无二的见解:“为人群和社区,特别是低收入人群出力行动者,我是特别心向的。”

    做为中国民国时期的蒋介石先生确实有在他自己的亲朋好友名录上记载外公的名字。是作为蒋公介石先生自己要示好帮助的朋友。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在中国工作出差路经蒋介石家乡时,他家乡乡亲拿出据说是蒋介石本人亲笔留下的至爱亲朋的名单录。意外地看到上面有苍松,祯祥的名字,周姓。这成了我无意中意外收获了异域他乡发掘出的珍贵文献资料的内容。介石先生家乡人讲,是闽南的清朝乾隆帝一品大臣的子孙苍松。既印证了外公们和父母亲们提到的国共两党时期,国民党与外公的一段友好的经历。印证了前辈们的一些忆述。外公在仰光时,蒋先生的国民党常有负责人去家中问候外公。母亲回国前有见过这些来人,对外公和家人非常友好。大陆国民党去台湾时给在仰光的外公发来委任状,相邀外公去台湾任某委员会委员。外公表示衷心谢枕。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外公在仰光时,对社会各门派要处决的人物,不分是否与其熟络,在中共地下恳请下,不惜拿上枪前往调和。不负重托,在与各门派要人的协调下,终将是救下这条人命。功德无量。

历史新一页    

    时代发展了,一九四九年历史翻开新的一页。外公本人亲自对家人讲过:“新中国出现,实在是感到由衷的高兴和骄傲。”并计划准备随新中国驻缅甸大使馆安排的回国观光团回国参观,了解祖籍国的变化和发展。外公本人在仰光受到访问缅甸的中国国务院周恩来总理多次接见,和单独接见。对祖籍国新领导人的印象,他称实为国人争光。

    外公在仰光去世后,受到当地社区,社团,人群及佛教界的隆重追悼。祖籍国中国驻缅甸大使馆,驻缅大使本人亲自送花圈,敬挽联致哀。周总理本人在随后出访缅甸接见当地社团,侨团组织者们时,没能见到外公出席会见,便在大会上亲自关心地询问:“周老先生怎么没有来?”侨领们告诉总理周老先生已去世了。周总理惋惜道:“人去世了,太可惜了”。

致前述

    当年新中国领导人周恩来总理对外公去世的惋惜,的确是给作为后代的我们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及外公们(即早年出洋谋生的前辈们)那种相互之间的尊敬和由衷的感谢之意,并由此而来的友好协作,向往,回归和对后代们的言传身教,都是那样永远的留给我们鲜明的记忆!对此一切,作为后人,对前辈们谨致意衷心的谢意!  


后续

    我仅作一首仿七绝诗敬挽外公。

    祖公遗像静思迁, 外公业绩勉后生                                          

外孙:张瑞真 北京

一九九六年八月二十八日

乾隆公主,一品臣,

慈母孝子,宅院深,

创业仰光,不负仁,

一己贯之,善恶明,

尊来礼往,宽为之,

人品鹊起,唯公益,

伟人握手,相意随。

 

如有不妥之处,请指正。 1996.8.28定稿,2014.3.15整理于北京

一九九六年八月二十八日 北京      


                







 
0
0

Comment list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