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上座部佛教与孟缅掸柬寮泰滇 (一)

编辑:缅华网 文章类型:缅华文苑 发布于2016-03-28 11:46:21 共1833人阅读
文章导读 原创:上座部佛教与孟缅掸柬寮泰滇 (一)

    作者:Maung Chan

    佛问芸芸众生:知否痛苦的根源何在?

    佛再问芸芸众生:知否如何摆脱痛苦?如何走向吉祥安宁圆满大解脱?

    佛告诉芸芸众生:

    *人通过五官——眼看、耳听、鼻嗅、舌尝、身触而接触到外界物质,于是心里就产生了喜欢、厌恶、快乐、悲伤……形成了贪嗔痴所制造的邪见。

    *正如人类有生、老、病、死、喜、怒、哀、乐,外界物质也永远在生生灭灭——人与万物,归根结底皆为性空无常。

    *人想依照自己喜怒哀乐贪嗔痴邪见,妄想执着或改变外界,但外界却从来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因而人就通过本身的贪嗔痴邪见,自以为是而自寻烦恼、自吃苦果了——时而狂喜、狂欢、乐观,时而高傲、自大、自满,时而悲观、失望、埋怨,时而愤怒、伤痛、妒忌……总之变化无常。

    *人必须看破本身与外界事物的本性——非永恒不变。

从而彻底觉悟佛学所言——四大皆空。

    *人或物质都是心念所形成的——似有似无,若隐若现,千变万化于刹那间,其实却物我皆空。

    *人不执着于贪嗔痴邪见了——五官快感+人生苦乐感+荣华富贵拥有感……就虚无缥缈了、烟消云散了,于是就四大皆空了。

    *气清神净心定后,人就会认识真相真理;明白真相真理后,以慈悲心利人助人,以博爱普渡众生,以八正道走向涅盘大解脱——于是就永远吉祥、宁静、安乐、自在、圆满了。

    佛教

    佛教是公元前6-5世纪由释迦牟尼传授教导,由众弟子信徒代代相继、传承、发展下来的。

    释迦摩尼是佛教徒对出家寻道的王子乔答摩.悉达多(姓Gaotama 名Siddhartha)的尊称——释迦Sakya是王子的族名,,牟尼(Muni)是圣人,释迦牟尼意即释迦族圣人。

    释迦牟尼教导其弟子与信徒——出家众(男僧即比丘、尼姑即比丘尼)与在家众(男女居士):

    *世事无常。

    *因果报应。

    *生命轮回。

    *人生无常也无我。

    *善恶由三惑即贪(Loba)、嗔(Doda)、痴(Moha) + 三业即身、口、意——交叉造成的。

    *三惑与三业造成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因而生死轮回(Samsara)没完没了。

释迦牟尼指出:要摆脱因果报应、逃出生死轮回苦海,到达涅盘(nivana)彼岸获大解脱——就必须依三藏,识四谛、修三学、走八正道。

    *三藏(Tri-pitaka)——即经藏(Sutra-pitaka)、律藏(Viyana-pitaka)、论藏(Abhidharma-pitaka)。

    *四谛——即苦谛(Dukkha)、集谛(Samudaya)、灭谛(Ridhora)、道谛(Magga)四真理。

    *三学(Trisiksa)——即戒(Sila)、定(Samadhi)、慧(Panjna般若)。

佛教修行是由守戒入禅定,由禅定入佛慧:

    *守戒(Sila)就是要守身、口、意三业——排除贪嗔痴烦恼根源。

    *禅定(Samadhi)就是修禅入定、观悟佛理——以佛理根除贪嗔痴烦恼而气清、神净、心禅定。

    *心禅定后就出现般若(Panjna)佛慧。

    *获觉悟智慧后以正语、正业、正命、正念、正定、正见、正精进、正思维等八正道——走向涅盘而终获大彻大悟大解脱。

    缅华网 : Maung Chan 报导

 

 
0
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