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如何走上缅甸语方言研究之路的

编辑:汪大年 北大外文学堂 文章类型:缅华文苑 发布于2018-08-13 15:20:11 共3000人阅读
文章导读 我是如何走上缅甸语方言研究之路的

《缅甸语方言研究》

汪大年 蔡向阳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294307

定价:108.00元

缅甸语使用人口众多,历史悠久,又有着丰富的碑铭和历史文献等文字记载,在研究汉藏语系语言中是不可或缺的一种重要语言。尤其是在缅甸语方言中保留了许多汉藏语系原始母语和上古汉语语音、词汇和语法的原始面貌,因此,研究缅甸语方言,对汉藏语系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本书主要作者历经多年时间,数次深入缅甸各方言区进行田野调查,通过多种不同方言使用者的访谈和录音收集方言使用情况,形成对标准语仰光话、若开方言、约方言、土瓦方言、丹老方言、茵达方言、东友方言、德努方言、蓬方言在声母、韵母、声调、构词、句法等方面的完整研究,并对标准语和各方言进行对比研究。本书后附各方言词汇表。

 

后记

萌发调查缅甸语方言的思想是在1988年,当时我在缅甸仰光外国语大学作学者访问。缅甸爆发了全国反对军政府统治的群众运动,斗争的中心地区就是仰光大学周围。军政府派军队开坦克包围仰光大学,白天戒严,晚上宵禁,时不时有枪声划过我们留学生和仰光大学单身教师居住的宿舍。除了早晨有一小时开禁时间让大家可以上街买些必要的食品和蔬菜外,其他时间我们成天就被围困在宿舍楼里。楼门一锁,与世隔绝,年轻的老师们就聚在门厅里摆龙门阵,天南海北无所不谈。久而久之我们发现,外国留学生去外国语学院上课所能学到的知识,远没有在“门厅神仙会”上学到的知识多。因为教师单身宿舍中的老师,是从缅甸四面八方聚集到这里的。老师们聊天的内容包罗万象,上自天文,下至地理,社会见闻,民风习俗,这些在正规的课堂上是学不到的。有一位老师吴哥哥礼是来自缅甸语若开方言区的(后来成为仰光大学缅文系教授),我跟他谈得很投机,后来就开始专门记录他的若开方言音。从此我就走上了关注缅甸方言的道路。

当时,我不仅收集缅甸语方言,还收集了其他如克钦语(国内称景颇语)、浪硪语、阿细语(中国称载瓦语)等缅甸与中国共同的跨境少数民族语言,并且利用仰光大学图书馆的有利条件,了解了仰光大学硕士研究生们对缅甸方言的研究情况。

后来,当我进一步研究汉藏语系并比较缅甸语和汉语的血缘关系问题时,深感能搜集到的资料十分匮乏和简陋。于是下决心自己动手,努力搜集有关缅甸语方言的资料,并且计划调查方言提纲和注意事项,争取到境外进行田野调查,以便掌握第一手资料。当然,我知道缅甸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现称缅甸有135个民族),对于缅甸究竟有多少民族,使用多少种语言,缅甸语方言有多少,方言区的如何划分,要弄清这些,都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单靠我们一己之力是不可能完成的。但是又不能等着别人来给我们铺路,只能以此方言调查研究权作“抛砖引玉”之用。希望今后会有更多的人争作铺路石 ,将推动汉藏语系研究更加深入的重任担当起来。

经过20多年的努力,今天《缅甸语方言研究》即将出版,我们时刻都不会忘记,这是一个集众人之功的作品。我们要感谢的人太多,其中包括: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选入社科科研项目,资助研究经费)、中国驻缅甸大使馆文化处(将方言调查活动纳入中缅文化交流计划,为我们境外田野调查创造条件)、缅甸教育部领导和缅甸仰光大学、仰光外国语大学、曼德勒大学、丹老大学、土瓦大学、东枝大学等大学校系领导(都热情支持我们的田野调查,派各自的缅文系副教授协助和陪同我们做方言调查)。没有缅甸教育部的支持和教育界胞波的协助,我们将寸步难行,一事无成。另外,还要感谢许许多多缅甸各地的方言发音人的热情支持和协助,使我们在近半年的集中田野调查中取得了圆满成功。

我更要感谢汉藏语系研究的世界领军人物,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J. A. Matisoff教授在1982年指导我研究的方向,为汉藏语系研究做出扎实的贡献,让我在微观世界中扎下根,从小语种(缅甸语)去发掘资源,以便让宏观的研究打好基础。我校前副校长朱德熙教授也大力推荐我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习,希望我们在这块汉藏语系的主要家乡,担当起应有的研究重任,做出更大的贡献。我还要感谢我的良师益友,中国社会科学院孙宏开研究员和中央民族大学戴庆厦教授,在我整个调查和研究中,自始至终关心和支持我的工作,指导我的方向,直至最后对本书的内容进行了认真的审阅并提出宝贵的意见。我还要感谢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许多前辈和战友们以及全国各兄弟院校的同行专家、学者们的热情支持和关怀。

我还要感谢本书的合作者蔡向阳博士,当我在缅甸作最后一次田野调查时邀请他跟我一起调查方言,他欣然同意,并抽出他在缅甸仰光外国语大学进修的宝贵时间,不畏肝炎和热带多发的传染病危险,抱着“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跟我一起辗转缅甸穷山僻壤,共同完成了那一次调查研究 。原本我们希望有机会到密支那附近的蓬方言区去调查濒临消亡的蓬方言,可是十分遗憾的是,缅甸蓬方言区近十几年来一直战火不断,我们失去了收集蓬方言的最后机会。我和合作者只能通过收集仅能到手的资料,一起完成蓬方言的部分内容 ,使本书不致缺少北部方言而遗憾。同时,我的合作者还出色地完成了我交给他的任务,完成了本书的第二章第四节的撰写任务。

我还要感谢一直关心和支持我科研工作的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领导、东南亚语系以及缅甸语教研室的领导、同人和院系负责科研的秘书们,是他们帮我创造了优良的研究环境。

我还要感谢默默无闻地支持我研究工作的亲朋好友,没有他们的关怀和支持,我的研究工作绝不可能坚持到今。

我也希望各位专家和更多的立志于研究语言学的同行们,斧正本书的错误,指出缺点,以免误导了敬爱的读者。

完成于姑苏城园林路园林里

知恩斋

2016年10月23日

 

作者简介

汪大年,1938年10月24日生,江苏武进人。北京大学教授。1955年毕业于江苏省苏州高级中学,同年9月考入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1960年7月毕业后留校,长期从事缅甸语言文化和汉藏语系教学和研究工作。多次被借调到涉外部门担任翻译,参加过中缅边界划定工作、中国的佛牙舍利访问缅甸接受朝拜活动等。曾担任北京大学东语系缅甸语教研室主任14年,期间创办了“汉藏语系研究生班“。1988-1989年赴缅甸进修,1994-1998年借调至文化部受派遣至中国驻缅甸大使馆文化处工作(任一等秘书)。2004年再次赴缅进行境外田野调查,历时5个月,实地调查了缅甸语主要方言。

主要学术成果有: 1、主持编纂《缅汉词典》(主要编审,1990年商务印书馆出版);2、专著《缅甸语与汉藏语系比较研究》(2008年1月昆仑出版社出版,荣获国家第六届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3、专著《缅甸语汉语比较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入选项目,2012年3月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荣获国家第七届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2012年4月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4、《缅甸语方言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入选《北京大学建校120周年纪念文库丛书》);5、教材《缅甸语概论》(1997年1月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荣获2001年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二等奖);6、主持编写教材《缅甸语基础教程1-4册》(国内第一部正式出版的缅甸语教材);7、主编教材《缅甸语教程》(共六册,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获中国非通用语教学研究会优秀教材一等奖、北京大学2016年优秀教材奖);8、合作编写教材《实用缅甸语语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6月出版,获中国非通用语教学研究会优秀教材一等奖);9、 世界名著翻译《琉璃宫史》(合译,商务印书馆出版 获首届″姚楠翻译奖″一等奖);10、曾先后多次参加各种国际会议,发表有关语言、文化、历史等论文数十篇,如:《缅甸语中辅音韵尾的历史演变》《妙齐提碑文研究(一)》《论现代缅甸语声调》《缅甸语中的弱化音节》《缅甸语动词后附词的探析》《汉藏语系“”A-“词头的探源》《缅汉成语比较》《建立在六缘基础上的中缅文化交流》《缅甸的佛教文化》《天涯同云雨,何曾分两地——论东南亚华人、华侨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等。

 

推荐阅读

北京大学人文学科文库 申丹 总主编

罗芃 主编,刘锋 秦海鹰 执行主编:改革开放30年的外国文学研究(共三卷)

赵振江 范   晔 程弋洋:西班牙20世纪诗歌研究

苏耕欣:英国小说与浪漫主义——意识形态的冲突、妥协与包装

丁林棚:自我、社会与人文——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小说的文化解读

汪大年 蔡向阳:缅甸语方言研究

褚   敏:当代俄语现状研究

金   勇:形似神异——《三国演义》在泰国的古今传播

李  维:欧洲合众国——库登霍夫-卡莱基"泛欧"思想研究

 
0
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