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究《老残游记》“棋局已残”根源(孙玉秀)

编辑:缅华网 文章类型:缅华文苑 发布于2020-01-03 11:55:17 共2037人阅读
文章导读 浅究《老残游记》“棋局已残”根源(孙玉秀)

孙玉

摘要:《老残游记》是晚清刘鹗哀国殇所作,当时末日情绪和乱世心态笼罩国家,“棋局已残”是晚清社会局面的真实写照。刘鹗着眼“吏治”,揭露国势衰微的根源乃“吏治”腐败。

关键词:棋局已残,选官制度,官员管理与考评

《老残游记》自序“棋局已残”,为身世、家国、社会、种教之感情痛哭,书二十回讥讽吏治苛责、腐败,痛斥“苛政猛于虎”。窃以为,《老残游记》通过绘声绘色、淋漓尽致描绘吏治腐败,将腐朽残败的吏治制度弊端展露无遗,,揭露“棋局已残”,“大厦将倾,无材可支”的根源。通检全书,书中所揭用官制度主要分三类:捐官制、保官制、科举制,捐官制、保官制用笔颇多,概是作者心中极大的吏治败笔。

一、 捐官制

《老残游记》二十回中共出现9处对捐官制的相关描写:东山乳虎玉佐臣因强盗案办得好跨班次升补曹州府;玉太尊所办强盗冤案主角于朝栋二子皆是捐的监生;黄人瑞捐个同知投效山东河工;史均甫观察嘉谋致水患成灾,众候补道个个说好;第四回上房李张二公自愿奉借捐官费劝老残捐个同知 ……

捐官制度在晚清选官制度中占重要地位,与科举制度互相补充,并合法化,成为弥补国库亏空、财政困难的重要来源。捐官,即士民向国家捐资纳粟以取得官职的方式。除捐得一官半职,还可捐封典、捐虚衔及穿官服的待遇,甚至捐国子监,取得参加乡试资格和等同秀才的地位,但无需入监读书。另外,清代捐官门槛极低,几乎无任何限制,地主、商贾,流氓、盗贼都争着谋一官职方便谋取更多财货。清朝自咸丰、同治时起,捐官之例大开,但规定最高只可捐至道员;有了道员头衔后,等候实缺的叫“候补道”,各省实缺数额有限而捐官者很多,导致清朝末叶候补道冗杂,故当时清政府多临时官员,而“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为了尽快拿回“捐官”钱,当事官员多肆意收贿,一心只捞回本钱,两耳不闻官家事,只懂互相推诿公务,走个形式过场。

可见,捐官制度的流行,很大程度上降低官员队伍素质,使得“无才者抵死要做官,有才者抵死不做官”,且急于做大官,净做些伤天害理的事:玉贤非贤,不过是“万家流血顶染猩红”、“杀民如杀贼”的一代酷吏;刚弼“清廉得格登登”,看似民之青天好官,却一味臆测断案,一桩魏氏父女冤案骇人听闻;史均甫一则嘉谋开民埝,大县若蚌浮水面,滔滔黄水害万民,哀嚎传遍五百里。这种制度实质上鼓励了各级官员层层剥削,使他们或全力搜刮,牟取生活来源和贿赂资本,然后通过贿赂手段、残暴的政绩保证他们的既得利益,或将临时职位变成永久职位。

二、保官制

保官,分专折和随折两种,是各省长官向中央政府保举下属晋级的办法。《老残游记》二十回中出现16处对保官制的相关描写。全本以张公保为线索,对保官做了颇多介绍。玉佐臣之所以能跳班次先署后补,正是受了宫保的专折明保;老残之所以在各级官员前受到重视,也与宫保对他的赏识,欲明保他不无关系;上房李张二公巴结老残也只为更易谋得保举的机会;刘仁甫曾保举至都司;黄人瑞坚持解救翠环法必不得耽搁保举,后大案保举出奏即将升任知府。由此可见,保官制是清代选官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种依照功绩风评推选保举出的官员却不一定名副其实,最显著的当选全本着墨最多的酷吏玉贤,他虽以强盗案治得好被破格补曹州府,但所办之人十之九八是良民,府门两旁十二站笼日日流血,荒唐血案多如麻。明晃晃打着清官好官的名号,做着伤天害理、骇人听闻的事,使百姓无言论自由,敢怒不敢言,生怕被巡捕班子抓去站站笼,活生生是给强盗做兵器,百姓心中的活阎王;他自己也说做官不可慈悲,第五回对于学礼案的残酷,对吴氏殉节明志的冷硬态度,对同为于家求情一党的冷酷,其实都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前程,所以不管冤枉不冤枉,必要做到“斩草要除根”。第十回《银鼠谚》更是犀利暗讽玉贤“东山乳虎,迎门当户;明年食獐,悲生齐鲁”,“乳虎斑斑,雄踞西山。亚当子孙,横被摧残”。而张公保在收到老残对玉贤其人的客观犀利评价后,虽后悔匆匆保举之事,但又对已经上任的他无可奈何,只能任他继续胡作非为,祸害百姓。据此可想,此选人制度带来的危害不容小觑。

三、科举制

《老残游记》二十回中出现4处对科举制的相关描写,第三回介绍老残身世,“先生本是科第世家”,第四回殉节烈妇于彩礼之妻乃城里吴举人之女……但并未对此制度展露的缺陷做过多批判。

但据《清史论丛》载,清科举制设有制科,加设恩科和加科、宗室科目(宗室乡试、会试制度)、翻译科(专为八旗士子设置),另有明通榜,为官僚队伍的扩充奠定强大的制度基础,另一方面,导致官员过于冗杂,加重财政困难,转而促进捐官制盛行,为无才无德者入仕途提供绝佳途径,加剧吏治腐败,恶化朝廷统治,如此循环往复,恶果积累。谴责小说作家李伯元曾在1897 年11月21日的《游戏报》上刊载了一篇《官场奉五字秘诀》,记载了当时的官场现状:“古之为官者,只有清、慎、勤三字垂为箴规,今之官场更有五字诀一心传递相遵守。吾不知其创自何人,奉行者竟比比然也。按五字诀,一日‘贿’,派差委缺,非贿不行。二日‘讳’,上下蒙蔽,讳莫如深。三日‘伪’,伪仁伪义,真意全漓。 四日‘诿’,事不担肩,互相推诿。五曰‘睡’,理乱不知,默陟不闻,则终年如长睡也。 官场守此五五日字诀,焉有不得意之理?”同年11月25日,他又在《游戏报》上发表《官场十决》,“官场至于今日,穷斯灌矣!蝴苦狗销之辈康耻丧尽,丑端百出, 其中之素知自爱者,亦不能不以趋本为...”进一步描绘出当时混乱的官场丑态。由此可推,科举制为捐官制的流行开辟道路,进而加速了晚清吏治的没落。

四、官员的考评

从《老残游记》两大主人公玉贤、刚弼二者官途看,地方安定,少盗窃强暴事是考量官员政绩的重要标准,符合标准者,则有更大机会获得保举资格,甚至跨班次升迁。此外,清朝大肆采用以论资排辈的升迁形式,使朝廷多暮年之人,士大夫奄然无有生气, 时人多抱怨“今止循资俸,按籍升迁,虽殊才异能,与庸碌等,激劝无凭,治效曷睹!”不可否认老臣经验丰富、老成稳重,但同时具有保守和情性的缺点,当时因循疲玩的言僚作风与此有相当关系,故曾任两广总督的蒋收话认为“当今之急务莫先于察吏,面欲振积习,必用破格之劝惩。凡贪酷者固应严参,平庸者亦随时勒休改用”。换言之,这种论资排辈的升迁方式,难免产生倚老卖老,卖经验,不上进的庸官,同时阻碍了年轻有为的官员进阶,为民服务,施展抱负,这也就从官员考评的制度基础上为为官懒惰、不作为、乱作为等腐败没落埋下隐患。

一言以蔽之,“棋局已残”是对晚清国运的抽象表达,是内忧外患双重夹击的晚清历史的惨痛剪影,其根源就是官制弊端导致的吏治腐败。

参考文献:

[1]《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版)下册 《中国古代文学史》编写史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8.8

[2]《老残游记》 刘鹗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2.7

[3]《清史论丛》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明清史研究室编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0.12

[4]《晚清谴责小说传播研究》 蔡之国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0.12

[5]《晚清政治史》 王开玺 人民东方出版社 2016.9

[6]《落日的辉煌:17、18世纪全球变局中的【康乾盛世】》 徐伟新、刘德福 人民出版社 2016.4

[7]刘洪强.《老残游记》“揭清官之恶”来源考辩[J].嘉兴学院学报,2012,24(04):67-71.

[8]王芳玲.镜中晚清——《老残游记》中的晚清中国形象[J].巢湖学院学报,2010,12(05):60-63.

[9]张洪瑾.论《老残游记》中的“清官”害民现象[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05):52-53.

[10]刘春芳,王元臣.论《老残游记》中的“清官”形象[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05(03):16-17.

[11]温昌经.《老残游记》:老残医治国家疮伤的历程[J].龙岩师专学报,2002(02):38-40.

[12]周荣华.从《老残游记》中也能看到政治伦理思想[J].领导文萃,1996(06):9-10.

[13]周荣华.《老残游记》中的政治伦理思想[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04):19-21.

[14]荣斌.哭泣甚痛为补残——试说《老残游记》的创作主旨[J].东岳论丛,1993(06):86-89.

[15]杜贵晨.评《老残游记》“揭清官之恶”[J].齐鲁学刊,1992(06):121-125.

 

 
0
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