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小离家老大回(上)
少小离家,老大回(上)
—偕老父缅甸行
(陈榕)
1952年,爸爸从缅甸回国读书,当时17岁,掐指算来,离开出生地缅甸已有66年的光景。年少时的记忆已模糊,只依稀记得他的父亲陈水藤,在缅甸竖磅有一定的知名度,建了码头、建了市场、办了学校还有自己的碾米厂,他住的街就以他的名字命名为“藤仔街”。但是由于他组建了一支抗日自卫队,遭到日本人的围追堵截,无奈只得带着年幼的儿女们开着汽车,长途跋涉,历尽千辛万苦回到了祖籍—厦门。三年后因疾病而辞世,年幼的儿女们,受尽了艰难。我的祖母也因生孩子,在父亲三岁时就长眠于竖磅的墓园里。
爸爸读了三年小学,返回仰光,在这里度过小学。初中就读于仰光的南洋中学,吃住在学校两年半,初三时没钱了不能住校,就去了十九条大伯家和姑姑一起住了三个多月。南中规定校内只说华语,不允许说外语,一旦说了外语,一个字罚一分钱,学生们自觉地将罚款放入墙上悬挂的箱内,作建校基金。
近日,听说西安开通仰光直飞航线,急迫、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 到了咸阳机场,老父高兴地逢人就,真没想到还能回缅甸看看,高兴的想唱歌呀!听到这话,我不禁泪湿了双眼,能帮他老人家完成此夙愿,我甚感欣慰。
朝着梦想的地方飞呀飞:飞机起飞,担心老爸的 身体是否能适应高空。四个小时后安全抵达仰光机场,心情也随着厚重棉衣的脱去,而变得轻快起来。
寻找儿时的记忆:
第一站去了南洋中学,学校已变为缅语学校,可能是因为星期六的原因,并未在校园里见到什么人。老爸兴奋地指着高处的房子,告诉我们那是当时的学生宿舍和教师宿舍。顺坡而上,看到二层楼房,记忆里那是用学生们违反校规说了外语被罚款而盖成的.仰望高高的椰子树,唱着南洋中学校歌,老爸沉浸在深深的回忆中。
(南中校园)
(与老爸在南中合个影)
无忧无虑的少年时光是美好的,以前课余时与小伙伴们游泳的茵雅湖(离南中只有十几分钟的路程),现已成了市民休闲、旅游之地。正是:“少年聚餐筃雅湖 轻歌曼舞忘归途.咖喱土豆炖鸡块,清风白云漫天路。”
(如今的茵雅湖畔)
(小时游泳嬉戏的地方已全然没了先前的模样)
寻找记忆里的人和物成了我们此行的主要目的.语言不通怎么办? 在百度上查过,二十条有广东观音古庙,在这里一定会有说中国话的华侨.出了酒店拿出手机,一番指手划脚跟司机指明了要去的地方,也讲好了打车的价钱,一路到了观音古庙,正如我们所想,三人中有两人会说中国话,她们是几十年前来自广东的中国人。进了香,求菩萨保佑我们心想事成,一切遂愿。出观音古庙,到了百尺路口,跟着一位老人过了马路,我爸爸问老人:“你是中国人吗?”老人答曰:是。我爸又问你认识苏天宝吗?你知道颖川公司吗?他说我带你去颖川公司,再帮你问苏天宝.这下可是出门遇贵人了,我们来到了颖川公司。这可是二伯父当年在工余时间给人讲课的地方。故人已去,只留下满满的回忆。
(颖川堂—福建陈姓出自颖川)
热心老人又带我们去见了一位在街边喝茶聊天的老人,问到苏天宝,那老人还真知道,回答说住十八条.这位热心老人继续当起向导,从百尺路走过隔了两条街的十八条,不愧为名人,十八条街里很快找到了我爸的老同学苏天宝。老伙伴相见,手拉着手,久久放不开,述说着小时候的趣事,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知心的话儿说不完,只希望时间过得慢些,慢些,再慢些。
(儿时的伙伴苏天宝----知心的话儿说不完)
老爸寻找哥姐生活印迹
夜幕降临,熙熙攘攘的唐人街十九条---美食街,成了当地人及游客的必到之处。老爸坐在美食摊点上,却顾不上美食,环顾着四周,急于寻找以前他和哥哥姐姐们住过的地方。匆忙吃过饭,就在十九条街上来回走着,兴奋地发现了大伯以前做生意的摊位所在地,就在十九条的路口。现在的十九条的人比几十年前多了许多,闪烁的灯光和霓虹灯映衬下,发现了许多写有中文名的门头,想必以前是华人的家,尽管有些破旧,但仍能看出往日的繁华。可惜的是年代久远,加上当年年幼,已记不清哥哥姐姐们住过的房子了,凭着印象,感觉是到了住过的地方,可一打听现在的主人说没有姓陈的,他们姓吴。唉!就这样吧,看看就好了。
(心不在焉地吃饭中)
(吃饭中,心不在焉,四处张望着)
(匆忙吃过饭,与摊主交流)
(记忆里住过的房子)
(十九条街口的食品店) (大伯以前做小生意的摊位就在此)
作者简介:陈榕。生于1964年4月。2019年于陕西省印刷技工学校退休。缅甸归侨陈峻的女儿。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