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南中的校风与南中精神(张平)

编辑:缅华网 文章类型:缅华文苑 发布于2022-10-13 13:38:04 共3362人阅读
文章导读 缅甸仰光南洋中学创办于1948年5月20日,走过光辉灿烂的十七年后,于1965年4月1曰因缅甸政府的国有化政策而停办。十七年教育成果享誉全缅,青垂缅华历史,流芳千古,她是缅华的光荣和骄傲。

浅议南中的校风与南中精神

 张平 (洪流班)


缅甸仰光南洋中学创办于1948年5月20日,走过光辉灿烂的十七年后,于1965年4月1曰因缅甸政府的国有化政策而停办。十七年教育成果享誉全缅,青垂缅华历史,流芳千古,她是缅华的光荣和骄傲。

南洋中学,是以她突出的优良校风,和教育成就而饮誉缅华社会。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是二战后的缅华教育重建和步入新发展的时期。从南洋中学毕业投入缅华教育事业的为数不少,他们在缅属各城镇,为缅甸华文的基楚教育作出了可贵的贡献;步入工商界的南中校友,在缅甸的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南中学生(绝大多数)给广大华侨留下作风正派、工作热情、极积、认真负责,能吃苦耐劳、能适应新环境、能创造发展、热爱祖国、热爱侨胞,维护推动中缅友好关系等良好形象。在当时南中给人们以新型学校的印象。在我就读南中时(1956-1962)延传下来的校风已成稳定的模式,但从没有听说过我们优良校风是如何建立起来的。详细拜读了南洋中学特刊(民国三十七年十二月廾五日出版)里的一组珍贵教育文献后,方知南洋中学优良校风的形成,与刚创校初期的校内新型民主教育管理模式分不开;与当时以李行建(校务主任-相当于第一任校长)、杨章熹(创校委员总干事兼文史教员-李行建回国后上任第二任校长)、黄华明(教务主任)、王伯明、吴思正(训导主任)等为主的校内行政领导分不开;校务行政领导集体的团结和真知卓见,及全体教师的真诚奉献、努力实践是分不开的。

学校在一开始就认真地抓紧、抓好建风工作,这是非常及时、难得和正确的。为南中的教育成功和发展,奠下了宝贵的基石,并由以后续任的校长注一及全体行政管理层和老师,继续培植和延续发展,正是开头好是成功的一半。

   校风,就是指学校的风气,是一间学校的全体师生共同具有的,突出的,并且在较长的时期里起作用的思想行为作风的体现。校风有好坏之区别。南中的校风是好的,是特优的,导人为善、积极向上、学习气氛浓厚、纪律严明、团结友爱。中学生是长知识、长身体、塑造品德时期,良好的校风使学生在校园里,时时、处处受到无形的激励和监督,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是一种良好的潜在的教育,在师生之间互相影响、取长补短,促使形成正当的兴趣、爱好和良好的行为表现。

   南中在建校初期靠师生双手的劳动建设了绿化式的校园环境,还有女生寄宿舍的设置,这两项创举,予人耳目一新,是当时仰光缅华社会的新生事物,在当时均属首创。在开学后,就马上及时地抓紧思想行为教育。学生由各不同环境带来的一些陋习、散漫无纪的作风是必须消除的。先由学校领导层草拟出校规,然后在老师指导下,通过学生自治会,寄宿生生活委员会,开展民主讨论。学生自己参与讨论后,制订出严明的校规。这样就促使学生自觉地共同遵守。建立勇于检讨不断改进,改善学习和生活的作风,实现真正以「做中学」、「学中做」、「以指导学生学做人」的教育宗旨。强调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自治的能力和良好的习惯;开展读书小组活动,培养强帮弱的精神;举办各项学艺比赛,促进学习兴趣和热情,形成比、学、赶、帮,生动活泼、紧张有序的学习生活氛围。全是一套斩新的民主教育和民主管理方式。

   南中的优良校风,除了体现当时侨校的一般学生守则的教育要求之外,更突出了:爱班(爱集体)、爱校、爱缅甸、爱祖国的四爱教育;严守纪律、友爱互助、艰苦朴实、辛勤劳动、手脑并用劳动创造的精神。所有这些优良作风,对绝大多数的南中同学都起了持久的、积极的影响以至终生受益。

南中校友已散布缅甸以及在世界各地,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在把南中优良校风上升为南中精神

── 即指求学时在南中优良校风陶冶下,业已形成的各种优良行为、习贯和作风,转化为长期自动、自觉遵守和发扬的思想理念,使之继续激励自已在任何新的环境中,为继续学习、为生存、为克服困难、为事业创新发展、争取新成就、实现幸福生活,同时为所住在国的发展作贡献。


注一

南中校长

第一任:李行健 

第二任:杨章熹

第三任:徐曰宗

第四任:周禾书、(副)黄重远

第五任:陈福顺、(副)黄重远

 

曾任南中教务主任的老师;

初中部:黄华明、黄重远、李若林、王毅成、曹国杰  

高中部:陈峯、吴逸辉

 

附件

文献摘录之一  

摘录自  《南洋中学特刊》中的一文<教务概况> 作者 黄华明  

     南中教务方针:以「指导学生学做人」,为教学宗旨

「本校就是要训练一批一批的懂得做人的学生,使他们将来能够做成有正义感的,为了争取民主和建设新中国而敢笑,敢哭,敢说,敢骂,敢干的,有勇气的,前进的,把握着现实的人。」


「(一)增长民主的概念……;(二)推广民族的概念……;(三)消地方方观念……;(四)加强自治活动」……;(五)发扬服务精神一一服务也是「做人」所必不可少的,而且必须为大众而工作。本校在课程方面,也为此开辟了劳动服务一课,学生都乐意为建设与发展学校而工作,这也是实现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劳心者要劳力」、「为人即所以为己」的意思。」


按语 一:南中在创校初期训导处工作,寻找新方法训导学生:提倡民主作风积极培养同学学自动,自觉的学习精神及自动自觉的遵守纪律精神。

文献摘录之二   摘录自《南洋中学特刊》中的一文《训育概况》 作者 明静

「南洋中学的创办,在缅华教育史上是一件大事。它一开始就高举起新民主教育的𣄃帜,以反党化,反封建的新姿态出现。」

「提倡民主作风的开始,学校一切的管教条规都不免要先提出校务会议或训导会议讨论,听取同学的意见。经讨论,修改,通过后方才实行。」


按语 二:

文献摘录的启迪:

从特刊文献的摘录中可看出,南中教育先贤是接受了现代著名教育家之一,陶行知先生所提倡的生活教育理论,确定自己的教育方针。陶行知教育理论是结合中国国情实际,有分析有批判地吸收中外教育史遗产中的优良因素,创造性地发展成自己的生活教育理论。这理论的中心是反对教育脱离社会生活实践,主张教育要适应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启迪觉悟,培养生活实践创造的能力。他为生活教育理论上不停地开拓探索、创造,到后期他把生活教育运动和中国民族民主革命斗争的实践更紧密地结合起来。他从事平民教育运动,乡村教育运动,创办哓庄师范学校;提倡教育大众化;推动普及教育;推动战时教育创办育才学校,为中国教育改革贡献一生。陶行知先生是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教育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教育家。

.教育家陶行知 (1891-1946.7.25) 毛泽东到重庆谈判后,1945.10.11返回延安时,陶行知带领育才学校师生到机场欢送;1946.7.25因脑溢血抢救无效逝世,弥留之际周恩来邓颖超赶来见最后一面;毛泽东亲笔为他题写悼词:“痛悼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陶行知先生千古 毛泽东”    

参考资料:1) 《南洋中学特刊》.民国卅七年十二月廿五日出版 南洋中学创校委员会

2.)《为中国教育寻觅曙光-----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郭笙  着  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年。



 
0
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