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小学 苏顺路 (美国)
家乡小学
文:苏顺路 (美国)图:焕然(新加坡)
二战期间,我们家住缅甸伊江三角洲渺茗县城对岸龟雷村正中。村东北有个佛教寺院,佔地宽广,当地政府小学即建在院内。学校木质结构,单层高脚,底脚离地面高出一丈有余,由远望去,类似两层楼。
由于战事频繁,局势紧张,动乱不安,学校停开参半,断断续续,颇不正常。学校里只有一位中年老师,三十几个学生。老师名叫宇毛盛,约三十来岁,育有一女一男,儿子叫毛韩纽,和我岁数相当。一九四四年,我六岁,开始跟着姐姐去上学。姐姐就读最高班。我读幼稚园。我们班只有毛韩纽和我两个人。相熟之后,两个人一同上学。我们很早到学校,总是在寺院门口边玩边等待老师。老师一出现,我们争着拿老师的拖鞋奔向学校。寺院範围,除了憎人一律不准穿鞋行走。我们不用脱鞋,因为一年到头,跟本无鞋穿。无论日晒雨淋,总是光着脚丫行走。学生多数贫穷,头无帽,脚无鞋,肩无书包,有的小男生,甚至下体无裤穿,我就是其中一个。
毛韩纽和我,唯一的书具是每人一块缺木框的薄石板及一根石笔。上课时,我们两坐在正中地板上,最靠近老师。老师在石板正反两面各写一个字母,再不理我们,待到我们写满两面,交回老师用粉笔一勾,就算完成作业。多数时间我们在下面玩耍。
下课钟一响,我们争先恐后,在校园里踢足球,你追我赶,汗流满面。中午放学,全体师生回家吃午饭。
有一天,学校还未放学,有个女学生哭着提早回家,略听说她丢失东西。放学的时候,我在校园里拾到一枚金耳环。吃午饭时,我将此事告知 母亲,她连看都没看,吩咐我饭后去找失主交还。我在寺院附近找到失主家。是一个家庭小食品店,看来家景不错。我说明来意,问明确实丢失金耳环,将拾物交还。失主母亲见我拾金不昧,亲自交还,讚不绝口,感激不尽,当场给我二十五分钱,我坚决不收。於是拿炒大豆装满我的小衣袋,以示谢意。在学校,我和毛韩纽分享香脆可口的炒大豆,特别开心。
有一天下午,学校正在上课,我们做完作业,低声细语,手拿石板玩耍。一不小心,我的石板从地板缝隙掉落地,待下到现场,石板已跌破,四分五裂,碎不成形,惨不忍睹。我伤心极至,又挨老师责备,深受委屈。从此,我有笔无板,文具不全。幸亏毛韩纽安慰我,伸出援手。让我共用他的石板。每次他写第一面,借我写第二面,写完一遍,重复一遍,反正我们有的是时间。老师不但不阻止,还誇我们聪明机智,同心配合,值得表扬。
同学之间,有福同享,有难相帮。充分体现了乡村孩子感情真诚,醇厚质朴,助人为乐的优良品德。
多给我们一些这样的文字,让我们看到那个物质缺乏热情却那么温暖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