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缅甸的民族:从佤邦和佤族说起

编辑:胞波网 文章类型:民俗 发布于2020-06-25 13:10:00 共121765人阅读
文章导读 认识缅甸的民族:从佤邦和佤族说起

6月5日,讲解员为观众介绍中缅边民联欢大会盛况。中缅边民联欢大会纪念馆位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在6月8日中缅建交70周年纪念日来临之际,众多民众到此参观。该纪念馆建于上世纪50年代初期,在1956年举行中缅两国边民联欢大会时,这里是联欢活动的重要场所之一。

中新社记者 刘冉阳 摄

今年是中缅建交70周年。“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如何确保中缅两国永远是“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好胞波”?吴金光和熊顺清两位学者,通过对缅甸民族的认识,梳理出了中缅国界两侧人民在历史、文化、经济、宗教等方面千丝万缕的联系,并据此提出应从跨境民族间的文化交往交流入手,增进彼此间的文化亲近感和认同感,促进民心相通,从而使中缅关系不断升华。

缅甸是我国西南方向的重要邻国,其东北部与我国云南和西藏自治区接壤,边境线长2185公里,约占全国陆地边境线的1/10。缅甸是个多民族国家,有缅族、掸族、克钦族、若开族、克伦族、克耶族、钦族、孟族等八大民族,其下又细分为135个族群。缅族是主体民族,约占全国总人口的2/3。缅甸行政区划分为“七省七邦”,缅族占多数的省级行政区称为省,少数民族聚居的省级行政区称为邦。从缅甸行政区划可以看出缅甸的民族分布格局,缅族住在中央大平原,少数民族分布在东、西、北面山区。少数民族人口少,约全国总人口的1/3,但是占领的国土面积大,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2。缅甸的民族人口比例和民族分布格局决定了缅甸的民族问题异常复杂。与我国接壤的掸邦和克钦邦是缅甸国土面积最大的两个邦,又是多民族杂居的地方,民族成分复杂,分布着多个民族地方武装组织,处于“民地武”割据状态,缅北那些拥有武装力量的民族基本上都是中缅跨境民族。其中佤族由于拥有缅甸军事力量最强的民族地方武装——佤联军(UWSA)而备受外界关注。该民族与我国滇西边境的佤族同根同源,历史上密不可分。佤族在缅甸掸邦东北部享有高度自治权,缅甸官方将佤族自治区称为“掸邦第二特区”,但佤族将其自治区称为“佤邦”,并一直向中央政府申请将其升级为与掸邦同级别的省邦级行政区。该特区分为“北佤”和“南佤”两部分。北部辖区位于中缅边境,与中国云南省临沧市的耿马县、沧源县,普洱市的澜沧县、西盟县和孟连县,西双版纳州的勐海县接壤,国境线长502公里,在中缅边境145至210 界桩之间;西北与果敢同盟军控制区相邻,东南是勐拉军控制区,西面至萨尔温江,南面是缅政府控制区。北部辖区包括邦康、龙潭、南登3个特区和勐冒、景南、勐博和温高4个县,面积约1.8万平方公里,人口约40余万。南部辖区(即南部171军区)位于缅泰、缅老边境,南面与泰国清莱府接壤,东部与老挝波乔省隔河相望,以湄公河为界河。东北是勐拉军和缅政府控制区,西北是拉祜族民族武装控制区和缅政府控制区,面积约1.9万平方公里,人口约26万。

“佤邦”是个多民族地区,分布着佤族、拉祜族、掸族、果敢族、景颇族、爱伲族、傈僳族、苗族、布朗族、本族、崩龙族、阿克族、缅族、回族、棉族、项景族、燕族等17个民族。佤族是该地区的主体民族,约占全特区总人口的70%。他们自称“阿佤”,是周秦时期“百濮”的一支,清代有“嘎刺”、“哈瓦”、“卡佤”等不同之称。佤族有自己的语言,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语支。过去佤族没有文字,长期用木刻和实物记事。20世纪30年代创造了佤族文字。20世纪90年代,“佤邦”对佤文进行改进,改进后文字与中国佤族的文字趋同。“中国佤文”和“佤邦佤文"的统一是两地佤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要求。

新佤文已在“佤邦”机关、学校、部队普及和使用,所有学校都开设佤文课,机关人员的会议记录、民间书信交际和党政军电报通讯行文都有使用。佤族普遍信仰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赛玛礼教,也有少量信仰佛教和基督教。缅甸佤族最隆重的节日是“新米节”,于每年农历九月初一、初二两日庆祝,主要仪式有祭谷魂、尝新粮、歌舞表演等,该节日是佤族全民性的活动,无论信仰哪种宗教都参与该节日,每年在其辖区的不同县区轮流举办。此外,不同宗教信仰的佤族还庆祝与其宗教信仰相关的节日,例如,信仰大乘佛教和赛玛礼教者要庆祝春节,其活动形式与中国春节大同小异。信仰基督教者要庆祝圣诞节,信奉上座部佛教者要庆祝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等。木鼓是佤族的古老乐器,被视为“通天”神器,重大的祭祀、农耕、军事等活动都离不开木鼓,“拉木鼓”是佤族部落重大的祭祀活动。

中缅两国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缘相通,跨境民族是两国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共同的历史源流如同一条无形的纽带把分布在国界线两侧的民族成员联系在一起,他们在经济文化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相互通婚、边民互市、宗教互动、走亲访友等现象非常普遍。我国“以邻为伴,与邻为善”“睦邻、富邻、安邻”的外交政策的实施,应从跨境民族之间的文化交往交流入手,支持鼓励跨境民族之间的友好往来和密切交往,增进彼此之间的文化亲近感和认同感,促进民心相通,使中缅关系不断升华,永远做“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好胞波”。

(吴金光,现任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副秘书长;熊顺清,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缅甸研究所)

来源: 中国新闻报  吴金光、熊顺清 / 文(刘冉阳)

 

 
0
0

Comment list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