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二百五”的真相原来是这样……

编辑:CCTV4 文章类型:生活 发布于2016-07-23 11:36:45 共1409人阅读
文章导读 【文化】“二百五”的真相原来是这样……

【文化】“二百五”的真相原来是这样……

2016-07-22 CCTV4

 

  人们常把话不正经、办事不认真、处事随便、好出洋相的人叫做“二百五”。但是您知道“二百五“这个词语的出处是哪些吗?今天,小编就带您一起看看,这个词语的由来……

 

  苏秦是战国时有名的纵横家代表人物,主张联合当时的六国共同抗击秦国,因而身佩六国相印。后来,他在齐国被人杀了,齐王很恼怒,要为苏秦报仇,可一时拿不到凶手。有位大臣替齐王出了一个主意,让齐王编造苏秦的罪名,车裂苏秦的尸体,并把苏秦的头从尸体上割下来,悬挂在城门上,悬赏千金,寻找杀手。

  榜文一贴出,就有四个人声称是自己杀了苏秦。齐王说:“这可不许冒功呀!”四个人又都咬定说自己干的。齐王说:“既然如此,这一千两黄金,由你们四人平分好不好?”四人齐说“好、好”,“那你们每人分多少呢?”齐王又问。四人齐声回答:“二百五。”齐王拍案大怒道:“来人,把这四个‘二百五’推出去斩了!”“二百五”一词就这样流传下来。

  这大概是“二百五”流传最广的来历了。

  有一则故事说,从前有一个秀才,为了考取功名发奋苦读了大半辈子,可还是中举无望,连儿子都没有生。到了晚年,老秀才终于心灰意冷淡泊名利了,结果膝下反倒喜得双丁。秀才回想一生成败,不由得感慨万千,于是给两个儿子起名:一个叫做“成事”,一个叫做“败事”。

  从此秀才在家闭门课子,日子也过得其乐融融。一天,秀才吩咐妻子道:“我要去集市上逛逛,你在家督促二子写字,大的写三百,小的写二百。” 秀才赶集回来之后,询问二子在家用功如何,老婆答道:“写是写了,不过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平均起来两个都是二百五!”


  唐朝国都长安的京兆尹(市长)权势很大,出巡时有庞大的仪仗队伍。在最前开路的小吏原为一员,官名叫“喝道伍佰”。开路时,他手里拿着一根长竿赶开路人。后来,喝道伍佰增为二员,但长安群众并没有以两个伍佰去称呼他们,反而说他们是共称伍佰,于是每人就被称为二百五。

 

  又因为他们每人手中持一长竿,所以又称他们为“二秆子”。于是“二百五”和“二秆子”就这样传了下来。今天,“二百五”与“二秆子”都是莽撞、无礼、粗鲁之人的代名词。


  古代人用银子按两划分,一般五百两为“一封”,用纸包好,有点像我们现在喜欢把硬币包一包一样。五百两是“一封”,而二百五十两就是“半封”了。因为“半封”与“半疯”是谐音,所以后来人们就把疯疯癫癫的人称做“二百五”了。


  从前有一个心眼不全的人,有一天他去卖传家至宝,宝物上写“卖金二百五十八两”。卖的时候,有人和他讨价还价,只给250两。他想,250就250,于是只卖得金子250两。事后很多人笑话他,八两金子很多的,笨蛋。从那以后,人们就把做事糊涂的人称为二百五。



  “二百五”就是二百五十文大钱,也就是“半吊子”(古时一吊为五百文大钱)。民间是把“二杆子、半吊子、无所不能、无所不知”,这几个词各取词头“二、半、无”谐音而成“二百五”,用来形容说话不正经、办事不认真、处事随便、好出洋相的人。


  综上所述,“二百五”的来历可谓五花八门。不过,讲的大体都是一个意思。如此说来,哪个说法是源,哪个说法是流已经无关紧要了。

 

 

 
0
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