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华图书馆和李煁尧先生(培民)

编辑:缅华网 文章类型:同侨专栏 发布于2014-10-17 07:11:14 共3205人阅读
文章导读 缅华图书馆和李煁尧先生(培民)

 

缅华图书馆和李煁尧先生

(培民)

    得悉缅华图书馆已得到房东的律师信,限期离开。

    缅华唯一的图书馆,七十年的历程,尽管是一条坎坷不平的道路,但总有热爱缅华文化教育事业人士的支持,他们来自缅华教育界、商界,教师、学生以及新闻工作者,他们从这里找到知识的泉源、在这里获得知识的力量。今天,有些缅华社会栋梁,昔日曾在缅华图书馆孜孜学习;今天,有些长者依旧在缅华图书馆汲取精神粮食。

    提起缅华图书馆,脑海中禁不住浮现数位缅华老前辈:杨章熹、李煁尧、徐四民、雷碧书、黄忠泉,当然还有其他许多人,而他们是缅华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各界代表人物,尤其是杨章熹老师和李煁尧先生,义薄云天,气度和胸怀,仍然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榜样。

    杨章熹先生,倾毕生精力于缅华教育事业,开办学校,把自己每月的工资,留下少许作为生活费用外,余下悉数都用在教育工作,让贫寒孩子也能免费读书;他创办了缅华图书馆,也是缅甸南洋中学的创校人之一,刻苦耐劳,宽于待人、严于律己,他身上集中了我们今天所提倡的“南中精神”。缅华图书馆在他创办和亲自耕耘下,虽然只有22平方尺的面积,却藏书三千余册,极大地满足了众多学子天天到图书馆渴求知识。

    1956年11月,仰光武帝庙所属广东大街603号、605号、607号及609号一幢四层楼房子落成,时任武帝庙主席李堪尧先生同意以缅币16500价格将该幢楼第四层楼四间连体房间出售予缅华图书馆,在缅华各界侨贤支持下,缅华图书馆从此有了宽敞明亮的新会所,缅华热爱文学的青年有一个舒适的求知环境,缅华侨团有一宽敞的活动场所。记得当时,缅甸华商商会大厦尚未建成,武帝庙依然保留着一百年前建成的庙宇模样。23条街口的缅华图书馆即成为缅华社会活动频繁的场所,给人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1959年,缅华文教界的精英们在这里举行一场PK大会,整个图书馆坐满听众,台上分为正方反方,辩论的题目是前苏共总书记赫鲁晓夫提出的“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的理论,教育界的黄重远、曹甦风,新闻界的谢永洲、叶振荣、赵宣扬,职工界的陈宪章等都参加了这场辩论会,和今天凤凰台胡一虎先生每周的“有话大家谈”节目同工异曲。

    1961年武帝庙重建,1963年初竣工,成为为一幢四层洋楼,是当时著名建筑师陈金相先生负责建筑,第三樓为大礼堂,缅华图书馆预订了二楼面向广东大街的四间连房,以方便年长者上楼阅报看书。可是,1963年二月间,缅甸全国所有银行一律施行国有化政策,商人们资金周转发生困难,缅华图书馆不是营利机构,资金方面都是依靠热心人士捐赠支持,在这种情况下,缅华图书馆的资金也发生困难了。

    广东大街门牌624/626/628/630(二楼)定价为四万元,由于筹措资金发生困难,当时由雷碧书、徐四民、杨老淸、林成隆、赵不患和图书馆主任黄忠泉和武帝庙五虎将李煁尧先生商量,李煁尧先生本着热爱缅华华文文化教育事业,一口气答应减价两万元,也同意接受缅华图书馆现有馆址(广东大街门牌603/605/607/609(四楼)按两万元值收回。一件造福缅华子孙后代的美事就这样定下来,一直保持五十年,直到今天。

    如果说杨章熹先生可称为缅华图书馆之父,李煁尧先生也可称为缅华图书馆之义父。他们都是义薄云天,以缅华文化教育为重,以华社团结为重,毫无私利的精神,至今仍然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垂范!

 
0
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