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赵启正,一个“自媒体”的国际表达

编辑:新华社我报道 文章类型:综合资讯 发布于2015-11-06 12:40:58 共1525人阅读
文章导读 【人物】赵启正,一个“自媒体”的国际表达

 

【人物】赵启正,一个“自媒体”的国际表达


新华社我报道

    【人物】人生的起伏会深化存在过的痕迹,有一种丰富叫辽阔。

    2009年3月2日,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时任大会发言人赵启正介绍会议有关情况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新华社记者 李涛 摄影

    导读自谦老翁的赵启正,被外媒称为“中国政府的公关总领“,因他1998年1月任国务院新闻办主任后,开启了他的“向世界说明中国” 的新里程。

    作者:文赤桦

    赵启正,从政治舞台的聚光灯下走出来,没有了光环,却愈发有了魅力,卸下官员身份的他,惯有的坦率真诚平和中,多了几分洒脱、幽默、风趣、调侃。他赠送记者的一本新书《直面媒体20年》的扉页签名:赵启正老翁。风趣可见一斑。

    自谦老翁的赵启正,被外媒称为“中国政府的公关总领”,因他1998年1月任国务院新闻办主任后,开启了 他的“向世界说明中国”的新里程。

    中国的对外传播,长期被称为“对外宣传”。毛泽东曾写下:“冷眼向洋看世界”的诗句。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的对外传播,多少有点儿横眉冷对的气势。

    4月26日,在英国伦敦,获得“破冰者”奖的中国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赵启正(中)与英国48家集团俱乐部主席斯蒂芬·佩里(左)和中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在颁奖典礼上合影。新华社记者 殷刚 摄影

    十多年来,赵启正极具个人风格、“微笑着谈敏感问题”的沟通方式为人熟知,中国的对外传播,也不再板着面孔说话。赵启正这个名字,从此带有了很强的国家形象传播的意义。

    “‘宣传’这个词在中国大家都明白它的正面含义,但不很准确的对应的英文叫propaganda就有贬义。在西方人的意识形态中,有很负面的含义,就有强词夺理的意思。我们说明中国,就是说明一个比较全面的中国。”赵启正在北京的新世界出版社接受中国特稿社记者独家专访时说。他的新书正是由这家出版社出版。该书收录了赵启正20年来接受中外媒体采访的案例,是“向世界说明中国”的实践的记录。

    “说明中国”,该由谁来说呢?“政府,媒体,民间都要说。”赵启正认为,中国已经进入了公共外交时代,而向世界说明中国,正是公共外交的一部分。“媒体是向世界说明中国的非常重要的力量,因为媒体的受众广,传播力强,媒体上对中国的报道影响着很多人的中国观”。

    媒体如何说明中国呢?赵启正说:“立场是政府的,语言是自己的。中国故事,国际表达。比如梁祝,这是一个中国故事,它变成了小提琴协奏曲,就是国际表达。”简单的说,就是用国际上能够接受的语言和表达方式讲述真实生动的中国故事。

    国际表达的启发,可以说是始于1993年某一天的上海,这个曾经西方殖民者眼中,集冒险、机遇、乐园于一身的地方。一天,赵启正在外滩的和平饭店会见了一位美国航公司的总裁。总裁问他:“从这里去浦东,是乘飞机,还是走高速公路?”看似不经意的问题,一下提醒了赵启正,黄浦江对岸的浦东,在多数人脑子里是陌生的,或不存在的。

    于是,他开始思考,该如何让国外知道浦东的存在,提升浦东的“存在感”。那时,他经常一天接待若干家媒体,“不厌其烦地向来访的国内外媒体,讲述,重述浦东开发的态势和政策,生怕说得不明白,不透彻,不能感动对方”。

    在浦东工作的五年里,赵启正接待了许多外国领导人,如法国总统希拉克,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领袖阿拉法特等等。他非常“注意他们用什么语言来表述自己,用什么话题来沟通”,因为每一位国家领导人,都有个人的性格特征,有时,这也是他所代表的国家的特点。这样的观察,对他向世界说明浦东,以及后来向世界说明中国都大有裨益。

    比如阿拉法特,有很强烈的英雄主义色彩。1991年12月22日,阿拉法特乘专机从河内飞往阿拉木图,赶去参加独联体国家领导人的一个会议,因为苏联解体对巴勒斯坦建国有很大的影响。中间在上海加油,正好碰上大雾,能见度太低,不能起飞。阿拉法特十分生气,要求以革命的名义起飞,谁都劝不了他。

    于是,当时还分管上海市外事工作的赵启正去机场跟他谈。赵启正回忆,当时他说:“阿拉法特同志,您不能起飞。”

    阿拉法特问,为什么不能?

    赵启正说:“即便是是江泽民主席,也不能起飞。”

    “为什么?”

    “因为他是我们的同志和领袖!”

    这句话感动了阿拉法特,他同意不起飞,但条件是,赵启正得陪他聊天,直到飞机起飞为止。这一聊,就是七个小时,从凌晨一直聊到天亮。阿拉法特给他讲巴勒斯坦的斗争,中东的形势,还有苏联的解体,说“戈尔巴乔夫出卖历史,对不起苏联人民。”而赵启正在这个非正式外交场合,以官员的身份,个人的语言,给阿拉法特讲述了浦东开发的意义和前景这个国家层面的问题。两人相谈甚欢。

    最后,阿拉法特是挽着赵启正,在机场草坪上边走边谈。阿拉法特说,“等巴勒斯坦建国后,也要搞经济开发,希望你能来帮忙。”分别时,两人热烈拥抱,“颇有恋恋不舍之情”。

    赵启正这位浦东开发最热情的“鼓催者”,未曾想到,不久他将声名远扬,以一个大国政府发言人的身份。

    1998年他被调到中央,担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担当起向世界说明中国的重任,2007年又担任全国政协会议的发言人,成了中国国家形象最热情的“鼓催者”,和说明者。

    他也是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推动者和践行者,树立了鲜明的“赵氏风格”:不装腔作势,不自以为是,不闪烁其词,不文过饰非。

    赵启正接受记者采访。 赵跃 摄影

    与平庸的发言人害怕尖锐问题不同,他欢迎记者提一针见血的问题。他说:“你不尖锐,我不精彩,我们大家都失败。就像打网球,球来得好,我回的才能漂亮。球发的太软,打回去也不会精彩。”

    他说:“越是敏感问题,越是要回答,而且要认真回答,不隐瞒不回避。道理很简单,因为敏感的问题往往就是公众和外国最为关注的问题,你的回答就可以澄清事实,消除误解,取信公众。本来你只是感冒咳嗽,你回避,不说,外界就会猜测你是得了肺癌。发言人的基本原则是有利于广大人民利益的,有利于国家利益。”

    这个时期,互联网浪潮正在中国风起云涌。互联网的发展,打破了媒体业态格局,人人可参与,人人是媒体,由某一方垄断话语权,单向报道新闻的时代过去了,自媒体时代到来了。赵启正常说一句话:“在这个时代,公务员缺乏新闻素养,执政能力就不完整。”自媒体在中国近几年火热起来,但赵启正已然从一开始,就敏锐的认识到自己就是一个特殊的“自媒体”。

    政府发言人,是他的官员身份,但既是发布新闻,自身也必然具有媒体的属性。他说,要做到有效传播,最终需要撬动用户的心,这个切入点找不到,所有的战略都是空的。官员业务素质和媒介素养便是这个切入点。也是在他这个“自媒体”的平台上,赵启正以严肃而温和的态度,向世界主动发出了中国自己的表达,而不是在出现问题时才去应对。

     赵启正新书《直面媒体20年》2015年由新世界出版社出版。

    赵启正秉持“内知国情,外知世界”,视野辽阔,对世界保持高度敏感。他说:“是读书,开阔了我的视野。除了读书,没有什么爱好。过去还打过网球,现在因腰不行,也不去了。”西方有句俗语说:从一个人看的书,便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在他最近喜读,并反复读的一些书中,有两本值得一说。一本是基辛格著的《世界秩序》,它描述了一种21世纪的关于秩序的新概念。基辛格认为,地区秩序观之间的冲突是当今最重要的国际问题,系统梳理了各地区的战略逻辑和地区秩序观,并结合网络科技等当前新的战略要素,解析了当下时局的挑战与机遇。这让赵启正得以知道作者对世界格局的走向的观点,但是,他说某些观点他不能完全同意。

    另一本是多年前读过的法国人阿兰·佩雷菲特著的《停滞的帝国》,它呈现了200年前的中国,闭关自守的傲慢,自以为中央帝国,藐视外国人,外国人来,是来进贡的,皇帝接见,是恩赐。这本书写到圆明园是参考卢浮宫所建的,而最后烧毁它的竟是英法军队,赵启正认为作者对法国的作为给予了严厉批评是值得称赞的。

    心中格局辽阔,在“说明中国”时,就从容不迫了。2007年,北京奥运会前,赵启正接受法新社驻京记者采访时,对方说,中国人一方面表示欢迎外国人参加奥运会,一方面又有民族主义情结。他推荐对方看《停滞的帝国》,并回答说:“你们法国总统为此道歉了。当时法国人的文化在哪里?文明在哪里?这件事对中国人是伤痕,历史是不能忘记的。如果中国人把卢浮宫烧了,法国人会怎么看中国人?你说的中国人的民族主义实际上是爱国主义,我们不能忘记历史。”

    2010年3月2日,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大会发言人赵启正介绍会议有关情况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这是记者在举手提问。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影

    1940年生于北京的赵启正,在步入政坛之前,是核物理工程师。这个背景使他在“说明中国”时,多了理性。凤凰卫视言论部总监曹景行说,他的每一次新闻发布会都很出彩,因他“实实在在回答问题,不回避敏感问题,有自己生动的语言”。

    说明中国,真实比语言精彩更重要,当然故事还是要讲好。赵启正认为,讲故事是说要用易于接受的表达方式讲真实的事,而不是搞艺术创作,更不能添油加醋,“可以梳洗打扮,不可手术整容”。换句话说:“不要刻意编中国故事,用平常语言讲你身边的事,就是中国故事,而不要多用政治概念和哲学语言。”

    也许他在说明中国时的一些表达,并无精彩语句,但都实在,简明,清楚,他并不把生动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告诫发言人不要刻意追求说话技巧,否则就可能“影响表达的严肃性和准确性”。他深知语言的简洁,直击问题实质,对抵达信息爆炸时代的受众多么重要。

    在他看来,国际视角,语言简明,说明中国才可能有效。“一个问题,用复杂语言谈不清,是失败,用复杂语言谈清了,是及格,而用简明语言讲清楚的,是优秀。这同写文章一样,社论体的文章,是给干部看的,一般人看不懂,也不愿看,文章太深,太涩,太长。”

    2012年,赵启正最后一次担任全国政协的发言人。此后,他一直以一个公民的身份,继续参与公共外交,讲中国故事,向世界说明中国。他说:“中国这个读本有13亿页,每个人都是其中一页。一个外国人想了解中国,他可能读到其中若干页,然后得出结论,这就是中国。因此,我们每个人要把自己这页做好,只有这个读本中大多数篇章是美好的,中国故事才有可能是美好的。”

    江山代有才人出,世上没有不老的容颜。但赵启正已经在中国对外传播史册中,留下了他的睿智,他的眼光,以及他对中国日益融入世界的殷切冀望。

 

 
0
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