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建民最后的疾呼:民粹、民族主义本质是反改革开放
来源:凤凰国际智库
【编者按:2016年6月6日,前驻法国大使、外交学院前院长吴建民在“2016中美大学智库论坛”上做题为“中美关系与世界秩序”的主题演讲。他说,中美两国是世界秩序两大支柱,中美之间的分歧原因多种多样,推动中美关系发展要聚焦合作、管控分歧并警惕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
前驻法国大使、外交学院前院长吴建民
一、中美两国是世界秩序两大支柱
2014年10月,我在美国纽约会见了基辛格博士,他对我说:“美中两国是世界秩序不可或缺的两大支柱。”基辛格博士用“支柱”一词是很贴切的。既然是两大支柱共同支撑国际社会秩序,一个就不能取代另外一个;既然是支柱,一个就不能破坏另一个。我非常赞同这个看法,离开中美两大国去谈世界秩序是比较困难的。
中国现在提倡世界新秩序并不是要把现有的秩序推倒重来、另搞一套。中国的崛起得益于现在的秩序,没有现存的秩序提供的一些规则,中国不可能发展这么快。所以我们不是要把现存的秩序推倒来,但是现存的秩序需要改革。国际上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包括中国在内的一批发展中国家都得到了发展。2012年,按照购买力平价标准统计,发展中国家GDP第一次超过了发达国家,这种趋势还在继续。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美两国的合作,对于未来的世界秩序至关重要。今年1月27日,习近平主席在会见美国国务卿克里的时说:“中美加强合作,可以做出有利世界的大事。”我的理解大事就包括对未来世界秩序的建设。
从1971年到现在,45年间中美关系大致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1年到1991年,这个时候中美关系的支柱是共同反对苏联霸权主义。这20年中美关系的发展主要是在政治方面,经济方面也有很多的发展,但是由于中国的国力有限,1989年中美贸易才122亿美元。
第二阶段,1991年苏联解体之后,冷战结束,中美关系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从1991年到2013年,中美关系的支柱主要是经济。这20多年中美经济关系大发展,连我们这些当年对中美关系比较乐观的人都没有想到。1991年中美贸易额253亿美元;2013年则上升到5200亿美元。
2013年6月之后,中美关系进入新的阶段。这主要是以习近平主席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安纳伯格庄园会见奥巴马总统,双方达成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共识为标志。在新阶段,中美关系有三大支柱:
第一,应对全球性挑战。最近几年,中美双方在应对全球性挑战方面合作很好,成绩斐然,如巴黎气候变化峰会、伊朗核问题、朝鲜核问题、埃博拉病毒危机等。中美两国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所做的努力,本身就是对构建世界秩序的重要贡献。
第二,双边关系。1971年中美关系刚打开的时候,我们根本想不到中美关系可以发展的如此之好。我1971年去美国的时候,没有见到什么中国游客;现在到美国,大部分旅游景点都能见到中国人,两国经济、教育、科技、文化合作成果丰硕。
第三,军事与安全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就任军委主席之后,两军关系有了一个巨大的发展。过去中美关系出现问题,首先中断两军交流项目,以表示不满与抗议。但是现在,虽然中美关系中出现一些摩擦,但两军的交流和合作从未中断。
现在的中美关系有三个支柱,一张桌子有三条腿,比有两条腿或者一条腿要更加稳定。
二、中美之间的分歧原因多种多样
2016年4月19号,习近平主席对美国前财政部长保尔森讲,中美关系总体发展良好。但是近一段时间以来,从媒体上看,好像中美之间的摩擦与分歧很多。我认为原因有三:
第一个原因,国际关系处在大调整、大变化的时期。中美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历史告诉我们,每当一个国家或者一批国家崛起时,他们和其他国家的关系会有一个磨合的过程。
2010年,中国的GDP超过了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接近了世界舞台的中心。这是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对国际关系而言,这也是一个新的情况。对于新的情况,中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美国和国际社会也有一个适应过程。
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他对自己的超级大国地位非常敏感。克里国务卿在前几天接受凤凰卫视采访的时候说,中国的经济总量有一天会超过美国。从电视屏幕上可以看出,克里再说这番话时并不是很开心的。
第二个原因,冷战思维。苏联解体之后冷战结束,冷战持续了40多年,冷战时期的游戏规则是“零和博弈”。冷战虽然结束了,但是冷战思维还在影响着很多人,就像习近平主席说的“身体已进入了21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过去”。
和平与发展成为今天时代的主题。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里,游戏规则是正和博弈、合作共赢。
中美两国过去几十年关系的发展不是零和博弈,而是合作共赢。1971年,中美两国贸易额仅为500万美元,去年上升到5584亿美元,中国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中美关系自1971年打开以来的历史表明,并不是中国发展了美国就要倒霉,或者是美国发展了中国就倒霉,而是一种合作共赢。但是美国具有冷战思维的人则认为中国的崛起损害了美国的利益,是零和博弈。
冷战思维美国有、中国也有。人们总是会受到惯性思维的影响,惯性思维的特点是,当人们受其影响时,不会去问为什么,因此,发展中美关系一定要摒弃这种惯性思维。
第三个原因,媒体传播的特点所致。媒体有一个特点,全世界的媒体都喜欢讲负面消息,负面消息传播面广,人们愿意去看,这也造成了中美之间分歧众多的印象。
三、中美关系的发展要聚焦合作、管控分歧并警惕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
我们这样的大学智库论坛要产生好的点子来推动中美关系的发展,我有三点建议提出来供大家参考。
(一)聚焦合作
几天前,美国国务卿克里在接受凤凰卫视采访时说,中美之间有太多的可以合作的领域。这话讲得很对。在世界经济不景气的今天,中美加强经济领域的合作尤为必要。
世界经济面临很多问题,在我看来,主要有三大问题:第一,需求不足;第二,债务过高;第三,信心缺失。需求不足是根本,债务和信心都是表象。
世界各国对今年9月4号到5号在杭州举行的G20峰会的期望很高,中美两国合作是这次会议成功的关键,就像巴黎气候变化峰会一样。
中国提出的亚投行、丝路基金、“一带一路”,都是要解决需求不足的问题。但美方有些人把上述倡议误读为“挖现存国际金融体制的墙角”。
我希望在杭州G20 峰会上,中美联手解决世界经济需求不足的问题,共同振兴世界经济。这不仅对于中美两国,而且对于全世界都是好消息。
(二)管控分歧
中美要管控分歧,这也是习近平主席所强调的。我以为,管控好分歧有三层含义:
第一层含义,要承认中美之间有分歧是很自然的。我们有不同的历史,不同的文化,我们有不同的社会制度,又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美之间有分歧是很正常的,中美现在有分歧,一百年之后依然有分歧。中美之间的各种分歧很大程度上是由文化多样性决定的。
第二层含义,解决分歧最好的办法是对话。美国人长期处于世界老大的地位,有一种习惯不太好,遇到和美国意见不一致的就喜欢施压。还是对话好,你搞制裁人家会反制裁,这会导致恶性循环。
对话是处理分歧的最好办法。对话要想成功,必须在相互尊重和平等的基础上进行。
第三层含义,不要让分歧阻碍合作的发展,特别是不能让分歧失控,形成危机,损害两国关系的大局。
同时,我们要对两国之间现存的分歧要进行分析,有些分歧今天能解决,有些分歧明天才能解决,有些分歧明天也解决不了,需要更长的时间来解决。我们在解决分歧时,要把注意力集中到今天能够解决的分歧上。花力气去解决今天不可能解决的分歧上,那是白费力气,双方也会为此感到沮丧。
(三)警惕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
最近,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在全球范围内膨胀,这是一个全球性的现象。美国总统大选,民粹主义、民族主义相当猖獗。听听特朗普先生的讲话,好像美国的问题都是中国造成的。
民族主义的内涵有两条。第一,热爱自己的国家,这个没有错;第二,排斥他人。把本国面临的各种问题、责任都推到别国身上。我是好的,别人不好。这样就有问题。
在选举政治中,有人就喜欢用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来讨好民众,提出一些口号,不管是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只要能够赢得选票就行。
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结合起来更加危险。民粹主义会导致从政者被民族主义所绑架,丧失理性。
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在中国也很危险,民族主义往往打出“爱国”的旗号,“爱国”无罪;民粹主义则装扮出“为民请命”的样子,二者均有很大的欺骗性。但是我们必须看到,民粹主义的本质是反对改革,民族主义的本质是反对开放。习近平主席多次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我们中美双方智库的学者要共同努力,揭露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的危害,告诉民众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会损害中美关系,损害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对这两个主义保持高度的警惕。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