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乎“超载”的东南亚旅游如何“减负”
5月是印尼巴厘岛的旅游旺季。2018年5月,28岁的中国游客杨伟锋拿着相机登上了巴厘岛著名景点情人崖的观景台上。眼前的风景让他心旷神怡,远处金色的阳光洒在蓝色的海面上,海浪则不停拍打着自己脚下长满紫色鲜花的峭壁。
但当他拿起相机想要拍下这片美景时,却发现非常困难。“景点的人多,我拍了很多张照片却总是有路人入镜,我导出相片的时候翻了好半天都找不到几张喜欢的照片。”杨伟锋对本刊记者说道。
拥挤的巴厘岛海滩(图自:Shutterstock)
然而“人多”只是快速发展的东南亚旅游遇到的诸多问题之一。近年来,关于东南亚生态环境破坏、旅游资源紧张和文化冲突的相关消息屡见报端,种种迹象都在提醒着我们,美丽的东南亚度假胜地,如今正面临着可持续发展的严峻考验。
01、景区过载,生态环境“累”了?
2018年3月,一位英国潜水家在印尼巴厘岛拍摄的潜水视频在互联网上掀起了巨大的舆论浪潮。这次舆论浪潮的焦点并非巴厘岛蔚蓝迷人的海底景观,而是关于当地某片海域里浩浩荡荡、令人瞠目结舌的垃圾。遭遇环境问题的东盟国家景点还包括越南的美奈、富国岛,缅甸的纳帕里海滩等著名的旅游目的地。
东南亚水上运动胜地遭受垃圾污染(图自:英国每日邮报)
生态问题甚至开始影响当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垃圾污染问题为例。如果游客产生的大量垃圾处理不当,不仅可能污染土地、水源和空气,还容易滋生大量病菌,危害当地动植物和居民的健康。除了垃圾公害外,噪声污染、景区的过度开发等都会带来棘手的环境问题。
布满垃圾的巴厘岛海滩(图自:EPA)
权威行业报告的数据已经对东盟国家旅游行业敲响了警钟。在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17年旅游业竞争力报告中关于“环境可持续性”的排行榜,收集了全球136个国家和地区的数据。其中东盟国家印尼排名第131位,而柬埔寨、越南、马来西亚、泰国等东盟国家也均在100位之后。
02、资源不够分,本土文化受冲击 当地人“不高兴”了?
过多游客的涌入不仅将生态环境推向危险的悬崖,伴随着旅游业发展而急剧增加的外来人口,也在冲击着旅游目的地人们的日常生活,激化当地人与游客的矛盾。
据泰国媒体MGR在线2018年1月19日报道,泰国网友“DJ Suharit Siamwalla”在社交媒体“吐槽”泰国曼谷廊曼机场人满为患:“现在候机也跟等巴士的人一样要坐在地上,因为实在是太挤了,我发这帖子时都得站着。”
拥挤的泰国机场(图自:Siam News Network)
不仅是机场拥挤不堪,事实上,泰国主要旅游城市的拥挤情况也变得令人“心塞”。GPS生产商TomTom的一项调查发现,2017年全球晚高峰堵车最严重的城市是曼谷。2018年的一项调查显示,曼谷市区私家车辆在早高峰时段平均时速仅为15公里 / 小时。
2018年7月,泰旅游和体育部部长威拉萨在接受采访时被问及,泰国旅游接待能力目前是否已接近极限,他坦言:“是的。”
此外,旅游资源与当地社会资源重合的部分,例如食品、房地产等等,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价格往往会水涨船高,给当地居民带来困扰。但更为严峻的问题似乎是旅游业蓬勃发展的背后,外来人口与本地人口的文化冲突。
泰国主要旅游城市的拥挤情况也变得令人“心塞”(图自:The Straits Times)
在越南,日益增多的游客带动了部分旅游城市的发展。岘港、芽庄等旅游城市的许多商家,为了迎合游客的需要,挂出了多语种甚至完全使用外语的广告牌以方便游客。但是这些“完全没有越南文”的广告牌已经开始引起当地政府的不满。据越南《青年人报》2018年3月报道,岘港市文化局的负责人直接指责这种现象不仅违反法律,“且有悖于传统精神”。
中国广西民族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主任刘宏盈博士就相关问题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他认为,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外来人口比例的扩大,当地人会暴露在游客和外来人口的文化之下。随着本地人逐渐吸纳这些外来文化,其自身的传统文化则逐渐遭到边缘化。在二者相互影响的关系中,旅游目的地的居民受到的影响相比之下要大得多。
03、以退为进?景区保护措施争议尚存
在加强对景区的环境保护上,东南亚国家也并非没有行动,关闭景区进行治理是目前比较常见的对策。泰国政府每年都会关闭几个景点,以便复原当地生态。据泰国媒体称,2018 年6月以来,著名景点玛雅湾的封闭治理开始取得了明显效果。但放在更长远的时空维度中看,关闭景区的利弊如何仍不能盖棺定论。
泰国玛雅湾(图自:The Phuket News)
>> 一方面,“保护十年功,毁坏三分钟”,不加节制的环境污染速度远超环境修复的速度;
>> 另一方面,景区关闭自然会影响旅游业的“钱袋子”。
就拿2018年4月菲律宾政府封闭长滩岛的举措来说,菲律宾政府不得不拿出5亿比索(约合7000万元人民币),为近2.7万名因景区修整而失业的人员提供应急救助。
而对于不少东盟国家来说,旅游业是其重要的经济支柱。世界旅游理事会(WTTC)数据显示,2017年旅游业对东南亚经济贡献了近1360亿美元,这一数字预计2018年有望增至1440亿美元。而且,旅游业是一个能够有效创造就业岗位、提高本国外汇储备的行业。如果政府贸然干预、限制旅游业发展,可能给经济社会带来潜在的、难以预测的影响。
菲律宾长滩岛(图自:CruiseMapper)
于是在不关闭景区的前提下,也有旅游目的地选择了相对保守的对策。
印尼总统佐科·维多多早在2017年就提出了“10个新巴厘岛”计划,旨在对游客进行分流以缓解巴厘岛游客已经饱和的压力,同时推动印尼其他旅游景点的开发。而在环保方面,巴厘岛当局每天还会出动约700名清洁工和35辆卡车,清理大约100吨海洋垃圾。尽管2017年巴厘岛当局曾宣布进入“垃圾紧急状态”,但印尼旅游部官员称不会关闭包括巴厘岛在内的度假胜地。
可以说,各国的举措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值得注意的是,政府管理者其实得考虑环境治理效率、游客体验之间的平衡,一些举措甚至会因为触及既得利益者的“奶酪”而变得难以推进。因此,要找到更科学的对策,似乎需要更大的魄力、更多的智慧和更好的耐心。
04、保护旅游业,我们还有很多可以做的
不过我们也应该意识到,除了政府,在旅游业发展中“唱主角”的还是旅游业者和游客。对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他们也应肩负自己的责任。
“倡导文明旅游非常重要,中国游客需要对自身的形象负责。”刘宏盈博士认为,游客在消费过程中必须杜绝乱扔垃圾、损坏植被和建筑等破坏景区的行为,同时尊重当地文化,选择有利于当地可持续发展的旅游项目进行消费等。
印尼巴厘岛风光(图自:Honeycombers Singapore)
另一方面,刘宏盈博士建议,旅游业从业者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也需要发挥重要的引导作用。有许多举措可以尝试,例如旅行社可以在规划旅行路线的时候,加大力度推介一些拥有优质资源但游客较少的景区等。
一个良好的旅游环境,是属于国家、企业、消费者等各方的共同财富。在保护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方面,尽管东盟各国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更长久的未来依然需要砥砺前行,需要相关各方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