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宣布制裁的这位中国老人,才是真正的民族脊梁!

编辑:补两刀 文章类型:综合资讯 发布于2021-01-05 11:32:33 共915人阅读
文章导读 美国宣布制裁的这位中国老人,才是真正的民族脊梁!

补两刀

以下文章来源于世界华人周刊 ,作者周刊作者团

本文授权转载自公众号:

世界华人周刊(微信ID:wcweekly)

作者:令狐空

这才是民族的脊梁!

01

表彰制裁

上个月23日,英国BBC公布了本年度的“百大巾帼”——100位具有前瞻性和影响力的女性名单。

中国只有两位女性上榜,一位是牛到能够代表城市写出《武汉日记》的方方,一位是领导香港废青的青年领袖周庭。

都是厉害的人呀,这都走出国门了,获得了大英帝国的荣誉证书。可见西方的那些“大人们”,真的没有忘记她们!

十几天后,美国那边遥相呼应,再一次制裁中国。

想制裁就制裁,就是这么任性。不过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针对的是人。

当地时间12月7日,美国财政部宣布对14位中国全国人大官员实施制裁,理由很简单:“涉及取消香港立法会议员资格一事”。

这里必须表扬一下美国,自己都被新冠疫情折腾进手术室了,仍然心系中国,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损人利己精神?

不仅如此,美国国会众议院还通过了《香港人民自由和选择法》。这个法案最大的作用,就是为逃往美国的乱港分子提供临时保护。

但面对这一空前的挑衅,中国外交部谴责之后,许多网友反而很开心。

因为这些人员,就相当于获得了美国认证。感谢美国的辛勤调查,为我们送来了国宝级人才的名单。

在这14位被制裁的中国官员中,有一位硬语盘空的网红级大爷。

没有人能够算清,他10年前振聋发聩的一问,震醒了多少人?它就像一个警钟,提醒我们绝不忍辱妥协!

他就是地质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丁仲礼

02

横眉怒斥

2009年,夜,西藏,澜沧江。行走在江边的丁仲礼喝着小酒,突然接到了中央领导的电话,两人讨论起了减排权的问题。

酒劲汹涌,丁仲礼的心情更加汹涌。谈着谈着,他直接对领导说道:“如果签了这个协议的话,那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遥遥无期!”

领导听后也很动情:“你放心,我一定为子孙后代争取排放权。”

签个协议有这么严重吗?还真有!

针对全球变暖的问题,以美英主导的八国集团,和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简称IPCC),制定了7套二氧化碳减排方案。

其中最被认可的一套,是各国联合起来,到2050年时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一半,发达国家作为表率先减排80%。

从表面看来,发达国家简直是严于律己的绅士。知道发展中国家不富裕,所以连要求都没提。

但丁仲礼和秘书经过大量的计算后,发现了严重的问题。他们确实没有明确限制发展中国家排多少,但其中隐藏的数据足以让第三世界窒息。

因为总排放量是固定的,11亿人口的发达国家拿走了44%的份额,剩下的56%份额留给54亿人口瓜分。

而且,在过去的105年间,发达国家的人均碳排放足足是发展中国家的7.54倍。他们有巨大的压缩空间,我们又该怎么压缩?

按照这个协议,中国大约10年时间就能用完排放额度,从2020年起需要巨资购买碳排放权,影响到我们的方方面面。

碳排放可不是虚无缥缈的东西,不仅与工业息息相关,也关系到每个人的生活。看电视、开空调、打游戏,甚至吃猪肉,都会碳排放!

想要吃猪肉,那就得养猪吧。养猪的碳排放量是养鸡鸭的许多倍,所以他们经常谴责中国吃太多猪肉:简直是对世界犯罪。

▲ 2009年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

等到了那个时候,贫富差距将进一步扩大,发达国家可以躺着数钱,第三世界则永难翻身。

正因看到了西方的险恶用心,丁仲礼在2009年末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上,明确反对了减排方案。而且当场怒斥该方案道德沦丧,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不平等条约。

03

振聋一问

有了中国的反对,这个方案最终没谈成,发达国家恨得咬牙切齿。当时很多人不理解,一些环保人士更不乐意。

在一年后的《面对面》节目上,著名记者柴静提出了各种角度刁钻的问题。

联合国IPCC的评估报告指出:全球平均气温升高2℃是人类可以容忍的最高升温,所以一定要在本世纪末把地球增温控制在2℃以内。

但丁仲礼院士对此提出了质疑,因为这个2℃是英国的一个实验小组用计算机算出来的,这跟算命先生用水晶球预测未来一样不靠谱。

听到有人胆敢质疑联合国IPCC,柴静的表情有些错愕,表示我们几乎是信仰实验室里的数据,而且它得到了主流科学界的认同。

丁仲礼院士则一针见血地说道:“科学家有主流吗?科学家是根据人多人少来定的吗?科学是真理的判断。”

全球气候变暖不假,但没有人能确定和二氧化碳究竟有多大关系。八国集团根据这么一个不确定的选项,切走了排放权的大块蛋糕,势必影响其他国家的发展。

那中国该怎么办呢?总不能和国际对着干吧!丁仲礼院士的建议是:无论以后发达国家减排多少,中国都会更加负责,以他们人均碳排放量的80%为上限。

这够负责了吧,但发达国家怎么可能同意让中国过上近似于他们的生活。柴静也问道:“中国是人口大国,这么一乘的话,那个基数太大了。”

接下来的回答,建议多读几遍:“那我就要问你了,中国人是不是人?这就是一个根本的问题了。为什么同样的一个中国人就应该少排,你这个是以国家为单位算的,还是以人为单位算的。”

既然方案不平等,当然就要拒绝。如果按照他们的减排方案,我们等于又签订了几个卖国条约。

丁仲礼问:“从2020年以后,中国每年花一万亿人民币去买二氧化碳排放权,你会怎么想,你觉得公平不公平?”

柴静则选择了拒接,而是从另一个角度提出了质疑:“科学家在谈论一个科学问题的时候,为什么要用比较激烈的,带有情绪色彩的字眼,这样是否合适?”

不得不感慨,丁仲礼院士有着极好的涵养。他表示有些时候必须情绪激烈,否则对方根本不理你。

04

地质大家

在看不见的硝烟中,丁仲礼院士仿佛天外来客,对柴静降维打击。如今十年过去了,他的话仍然在无数人脑海回荡。

为什么丁仲礼院士能够这么犀利呢?因为声震人间者,向来深自缄默。点燃闪电者,向来如云漂泊。

现年63岁的丁仲礼院士,1957年出生于浙江省嵊州市的一个美丽乡村。年少时繁重的农活,练就了他不畏艰苦的品格。

他本来更爱文科,作文经常被老师印出来当成范文。但由于首次高考体检时血压偏高,未被录取。

等到1978年第二次高考时,他认为理科更有助于实现国家的四个现代化,于是果断弃文从理。顺利考上了浙江大学,攻读地质系。

从浙江大学毕业后,他又进入了中国科学院深造,先后成为了硕士和博士,深耕于黄土研究的领域。

中国的文化孕育于黄土地,但我们脚下的黄土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为了探寻出黄土地质变化的历史,他和同伴们开始了一次又一次的征程。

地质工作向来艰辛,滚滚沙尘,寒暑交替,沐风栉雨,披星戴月。奔波与寂寞相伴,攀登与磨难为邻。这不仅是对身心的巨大考验,有时更面临着死亡的风险。

有两次,丁仲礼在鬼门关徘徊。

先是1986年,刚刚跑野外的他在陕西省直罗镇考察时,遭遇了突发性的车祸。他被甩出车外好几丈,足足在医院动弹不得地躺了三天。

1996年,他又在陕西渭南的黄土陡坡采取样品时,因为脚滑栽下了山崖,滚落了八九十米的距离。这次送往医院后更加严重,颈椎骨折,他在病床上趴了五个星期。

但康复之后,他就立即返回团队,几乎用双脚踏遍了黄土高原,足迹遍布西安、渭南、宝鸡、西峰、洛川、灵台等地。

经过了20多年默默无闻的研究,他率领着团队终于建立起了“中国黄土高原260万年集成气候的记录曲线”。这不仅填补了中国的空白,也是世界上最完整的“记录曲线”。

不仅如此,他还将中国黄土划分为:37个土壤地层单位、110个次级单位。截止到2004年8月,他还发表了上百篇论文,有50篇被SCI收录,在国际上赢得了赫赫威名。

由于从事地质研究,他关注的时间往往以百万年计。这样的人,思虑能不深远吗?

05

国家脊梁

2009年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结束后,一名《环球人物》的记者询问道:“中国那么多气候、环境保护专家,为什么是您站了出来?”

丁仲礼说道:“不知道!可能我性格比较愣,我忍不住会站出来说皇帝没有穿新衣。”

由于他在地质学上的突出贡献,他在中国科学院的职位步步高升,并在2014年担任中国科学院大学的校长。

也是在这一年,中国科学院大学首次招收本科生,丁仲礼直言对中国的本科教育有看法。在做招生宣传时,他又直截了当地警告,我们学校不好混,必须静下心来。

“如果想做生意,想学金融,想当公务员,就不要报考国科大。”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

片叶障目不见巍峨泰山,高屋建瓴方有真知灼见。

是真理就得接受检验,有错了就得承受批评,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口时就出口!

除了非凡的全局意识外,他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更有不畏权威、仗义执言的国士风范。

众所周知,美国对中国企业的制裁,是在间接地告诉我们哪些是民族企业。

美国对中国人物的制裁,当然也是在告诉我们哪些是国家脊梁。

这些得到美国“认证”的中国脊梁,在悄无声息间守护着中国的安全。

请务必守护好,这些真正的国民偶像。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世界华人周刊(wcweekly),《世界华人周刊》致力于从世界发现中国,带你看世界、开眼界、提境界。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0
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