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忆中国国民党抗战名将戴安澜远征缅甸岁月

编辑:中国新闻网 文章类型:综合资讯 发布于2014-09-03 11:33:23 共1683人阅读
文章导读 儿子忆中国国民党抗战名将戴安澜远征缅甸岁月

 

儿子忆中国国民党抗战名将戴安澜远征缅甸岁月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9月3日电 题:戴澄东忆父亲戴安澜远征缅甸岁月

    中新社记者 郑巧

    “小澄儿,只会笑不讲话”,这是中国国民党抗战名将戴安澜在日记中唯一一次提到小儿子戴澄东。72年前,当父亲为国殉难时,戴澄东刚满周岁。

    近日,中国民政部公布第一批在抗日战争中顽强奋战、为国捐躯的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戴安澜位列其中。

    长居南京的戴澄东,近日来北京参加社会活动时接受了中新社记者专访。襁褓中的记忆已无处寻找,但经过二十多年来对史料的梳理,他谈起父亲的故事条理清晰。

    1904年出生于安徽无为县的戴安澜,21岁时成为黄埔军校第三期学生,参加过东征北伐。在台儿庄、昆仑关等地对日作战中多次负伤,立功无数。1942年3月,为掩护盟军撤退,他率中国远征军200师出征缅甸,歼灭日军五千多人,返国途中遭伏击、负重伤,当年5月在缅北牺牲时年仅38岁。

    知名的台儿庄战役,戴安澜率国民党70旅火攻陶墩、智取朱庄,为整个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父亲曾与母亲谈论过那场战役,当时父亲坚持御敌四天四夜,战士的枪都被打得很烫,只好在身旁放一桶水,打一会就把枪放水里冷一冷再继续打”,戴澄东说。

    “父亲入缅后,战况非常激烈,(他)早就作好了牺牲准备”,戴澄东保留着一份父亲坚守缅甸同古城所写家书复本,上面提到,“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

    就在那次战斗中,戴安澜部以少胜多、取得了出国参战首胜,随即收复棠吉。但由于大批日军自泰国、老挝边境窜至中国军队后方加以围攻,上级急令戴安澜回国;突围过程中,他左腰被击中两弹并因伤势恶化去世。

    毛泽东在凭吊戴安澜的一首五律中写道:“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蒋介石的挽联中表达:“马革裹尸酹壮志,惜大勋未成,虚予期望痛何如?”美国政府特颁授懋绩勋章,让戴安澜成为二战中第一位获得美国勋章的中国军人。

    除战场英勇杀敌,戴安澜还是儒将,曾著《痛苦的回忆》、《磨砺集》等军事著作。战火纷飞中,他仍向人请教代数、英语,入缅后能同英军进行简单交流。

    “这种在炮火中求知识的精神感召着我们”,戴澄东说。父亲牺牲后的岁月,一家人辗转贵阳、南京、上海,“在南京时,为维持家用,我和母亲曾一起上街去卖父亲的衣服裤子”。不过,种种艰辛都未妨碍戴澄东和两个哥哥刻苦学习,后来考上大学,在水利、建筑、教育等不同领域各有建树。

    1956年,中央政府内务部追认戴安澜将军为革命烈士,并颁发落款为毛泽东的《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或许是因为有此烈士家属荣誉,此后历次政治运动中,戴澄东一家得以平稳度过。

    近些年,中国远征军的故事日渐得到各界关注,相关电视剧引起社会反响,纪念馆、纪念碑也陆续兴建。戴澄东对此颇感欣慰,也将更多精力投入关爱老兵的工作。

    2011年,他远赴缅甸寻找父亲牺牲地;2013年,他在缅甸瑞丽江南岸的一座莫洛寺内建佛塔,纪念远征军第200师在缅牺牲将士。“遗憾的是,牺牲将士名单不齐,塔上只刻了很少一部分”,戴澄东说。

    “千千万万未留名的中华儿女献出了生命,才取得抗战的胜利。这是非常艰苦、痛苦的过程,一定要让年轻人知道。”戴澄东对于全国人大常委会将9月3日确立为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纪念日非常赞同,他期望,更多国民能够熟知那段艰苦、光荣的历史。(完)

 

 

 

 

 
0
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