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反华吃了瘪,国内更危险,特朗普要支持者“摧毁华盛顿暴政”……
来源:战忽智库
美国《华尔街日报》日前在报道中说,在与美国争夺技术供应链主导权的竞争加剧之际,中国已经找到对策,那就是培养被称之为“小巨人”的企业。为此,中国将更多的资金用于多个行业,帮助其实现自给自足并建立主导地位,目的就是突破西方在技术领域上对中国“卡脖子”的问题。
事实上,美媒在报道中提及的“小巨人”企业,指的就是那些被认为有能力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小型专业化企业,这是中国重点提供资金帮助的对象之一。另外,一些被中国业界称之为“单项冠军”的企业,由于有能力在重要市场领域上成为全球主导者,也是中方重点支持资助的企业。对此,法国专业机构指出,这些前程似锦的“小巨人”企业,都在努力与北京的长期优先事项保持一致。
显而易见,在面对美国的技术封锁,中国正在集中几乎所有资金和技术优势,对美国及其附庸的封锁行动予以反击,在国际高技术供应链领域主导权上与美国“决一生死”。这就意味着,美国针对中国在该技术领域上发起的挑衅行动,正在成为中国在高技术领域上,超越美国成为全球主导者的主要动力。
与美国及其附庸同床异梦分歧巨大的合作相比,中国更容易集中一切资源办成一件大事 。毕竟,美国与盟友之间存在的利益分歧,导致他们在科技领域上的合作,根本就无法凝成一股劲。尤其是美国长期习惯性占盟友便宜的本质,更增加合作伙伴对美国的不信任。更何况,美国的那些合作伙伴中,几乎都与中国保持密切的经贸联系,导致他们不敢像对待俄罗斯那样,全力以赴支持美国对中国的挑衅行动。
相比之下,中国本身就拥有几乎可以与美国匹敌的科技研发实力、以及资金投入规模。更重要的是,中国的政治制度更方便政府集中所有力量,在某一领域上进行攻关和突破。更何况,中国在与外国伙伴合作中所奉行的“合作共赢”理念,要远比美国的单边主义政策更容易受到伙伴国家的认可和信任。上述的这一系列因素,也就是美国在科技领域上的竞争中,被很多分析人士认为赢不了中国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实,美国不但在科技领域上无法赢得与中国的竞争,在其他包括经贸和外交、军事在内的重要领域上,其对中国的遏制行径也基本都无法避免遭遇失败的下场。近期包括财长耶伦、商务部长雷蒙多、以及防长奥斯汀在内的很多美国政府高级官员,都表示计划对中国进行访问,或者寻求与中方举行电话会晤这就意味着,美国因承受不起挑衅中国的严重后果,这才不得不主动找中方进行沟通对话。
拜登政府在挑衅中国方面屡屡吃瘪,这只是他任期内的诸多败笔之一。与此同时,他在国内的处境也好不到哪儿去。随着美国内部形势不断恶化,导致拜登面临更大的执政风险。据媒体报道,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日前呼吁他的支持者上街抗议,“把我们的国家夺回来”。对此,俄罗斯前总统梅德韦杰夫同一天在社交媒体上,说了特朗普不敢说出来的话:“美国人,夺回你们的国家吧,投入战斗,摧毁华盛顿的暴政”。
根据美媒的披露,曼哈顿地区检察官布拉格的办公室之前曾向大陪审团递交证据,揭露特朗普在2016年竞选之前的一些丑闻。根据美媒的分析,一经查实,特朗普有可能会遭到逮捕。这虽说是美国两党内部的政治纠纷,但却从中凸显出美国政治乱局。很多美国分析人士都担忧,随着美国政治两极化日益严重,这个国家随时都有可能因为内乱而导致分裂。
事实上,就因为美国政治两极化,给拜登政府在处理国内事务方面带来严重的掣肘,导致很多显而易见的问题都无法解决。而拜登政府为了掩盖其治理国家无能的现实,又不断在海外点火制造紧张局势,以转移国内舆论的关注焦点。然而,拜登政府在外赢不了与中国的竞争,在内又为了维护自身地位而不断打击政治对手,进一步加剧政治动荡,从而导致美国内部形势陷于恶性循环的状态。
近期硅谷银行等多家银行的倒闭,让美国面临新一轮金融危机的袭击。另外,因通货膨胀和种族矛盾引发的民众抗议示威活动,也在持续不断地发生,给美国本来就够糟糕的形势雪上加霜。而随着美国政治内卷的加剧,一场类似于2021年过会骚乱的浩劫随时都有可能重演,这无疑让拜登执政之路充满无法预测的风险。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最新导读

热门文章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