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华文教育回顾之(五)结语 (丘 文)

编辑:缅华网 文章类型:华文教育 发布于2013-12-10 08:38:55 共1801人阅读
文章导读 缅甸华文教育回顾之(五)结语 (丘 文)

 

缅甸华文教育回顾之(五)结语

 丘 

    敢问路在何方  路在脚底下。        

    抄抄写写,拼拼凑凑,终于把要说的话付之文字,有一种欣慰感,有一种完成一件义务,对族群,尤其对故乡的华文教育,聊尽绵力而得到的心灵的轻松。,自然学识浅簿,见识不广,意义可能有限。但如能起添砖加瓦,抛砖引玉,因而引发在一个难逢的历史转折时期,社会对华文教育工作的重视,探讨,推动,向前发展。于愿已足矣。

    正准备起笔写这篇“结语”,恰好世界缅华同侨第七届联谊大会在仰举行我得有机会回乡,了解近几年来,缅甸华文教育蓬勃发展的可喜情况。大会期间参加了几场宴会,会上均有余兴节目表演,虽然多为午蹈,从内容多样,形式多元,午技纯熟,台形多变,节奏鲜明,表情自然,服装华丽,情景融洽上耒看,这些午蹈员,导演,确实下了苦功,更难能可贵的是,能把包括表现中国各民族生活内容,喜乐节庆氛围重现,去感染台下上千的观众,并非一件容易的事,这些年轻演员必须要有相当的华文底子,才有能力去体会重现午蹈所要表现的内容,气氛,配合枝体动作,乐曲节奏,导演意图。有人说:午台是反映当前文化教育的一面镜子,一点也没错。无庸置疑,缅华社会近几年华文教育是有可喜,傲人的长足发展。

    显然,这样的成绩并不能满足缅南华教工作者们的意愿,第七届世界缅华同侨联谊会,“华教工作”处处都被提到日程上,一种提升华文教育的急迫感,跃然言词,形成趋向。教育本就是反映社会阶段的需求,族群的渴望,如今大好形势,大好环境正是华教工作者们努力的良好吃机。我们探究历史是为温故知新了解过去,是为以史为鉴,古为今用,是为开展未来。这一步怎样迈,如何走,还真需要有理论指导,才能走对方向,走上正轨。笔者在几次座谈茶叙,就曾提议缅华文教工作者应多举行座谈,集思广议,凝聚共识,形成理论,指导工作。我们的事只有自己来做,外来的只是一种助力。一种动力和借鉴。

    目前缅甸华文教育单元华文补习学校的模式,卅多年来它的功能发挥的淋漓尽致,功不可没。但不能因而裹足不前,现下社会迫切需要的是;筹建正规全日制的“华校”。大家梦寝以求的是,重拾三,四十年代辉煌时期的“华校”,可是,经过五十多年的动荡,华侨,华人社会结构的变化,那只能是梦了。历史上延续祖籍国国民教育的华教模式,首先生源就成问题,出路也是问题。所以己不适时宜。。必须研讨出一套新的适合当前社情的华校模式。研讨华教如何融入缅甸主流教育,让孩子们能生活在温馨的充满华文气氛的生活中,不疏离华文学习,又能衔接主流课程,考上大学,成为社会上优秀有用的三浯人才。这才是正道。当局开放创办私校,一切变为可能,在这政策前提下,只乘我们如何运作了。

    关于华教转型寻求发展,缅华文教界早已有所准备。福建同乡总会福星学苑孔子课堂四年前就已置地筹款准备建校。缅华妇女协会华文学校,据悉已有建校蓝图,东方语言与商业中心教室已扩展到该大厦四层楼,是目前课室最集中,学制最完整的学校。正友华文教育中心也是一间较有规模,课室集中的学校。这几间华文补习学校都有条件转型为华侨,华人理想中的“华校”,近几年袒籍也为我们培训了雄厚的教师队伍,管理人才,万般皆备矣。只欠缺理想的建制和模式?

    笔者在多次的座谈或与文化界人士茶叙时,经常提出自己浅陋的主张,认为;理想中的“华校”模式是,幼稚园三年教华文,幼儿大班时教英,缅文和汉语拼音,夯实基础,以利以后孩子们自学华文。和缅甸主流正规教程接轨,汇入缅校小学课程,中学课程时,采用前人经验,(前华中,南中外文班模式。)把华文课节合理地揉合在教程中。这样孩子们既可以不疏离华文学习,又能完成主流教育课程,参加大学考试,完成大学学业。“华校”争取成为正规学校是必要的,这样教育部才会承认你的学籍。

   当然以上所述并非唯一的“华校”模式,尚有众多的博士,硕士,资深华教工作者,希望参与讨论,指示迷津,探讨出一个既合本地国情,社情,族群渴求的模式。实践出真知,摸着石头过河,总会总结出可行的办法。

   “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底下。”

注:“缅甸华文教育回顾”一文,多蒙仰光 曹润盛老师,陈玉山老师提供诸多宝贵资讯,特此深表谢意。      

丘文


 
0
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