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缅友谊学校”青年教师访华交流团顺利完成
5月14日,由中国驻缅大使馆出资主办,中国扶贫基金会协办的“中缅友谊学校”青年教师访华交流团一行12人抵达北京,开始了为期10天的中国行。此次交流团由来自缅甸克钦邦、曼德勒省、内比都省、仰光省、勃固省、马圭省等6省11所“中缅友谊学校”的教师及缅甸教育部计划与统计部副主任木木昂女士共计12人组成。
▲交流团顺利抵达北京
▲交流团在中国扶贫基金会总部
“中缅友谊学校”项目是由中国驻缅大使馆出资建设的中缅友好品牌项目,截止目前,已经有20所揭牌启用,获得了中缅两国政府的肯定以及民众的支持。此次青年教师访华交流团旨在促进中缅教师及学校开展交流、互相学习、商讨合作,以达到巩固传统友谊,发展新型友好关系,助力一带一路的目的。
中国扶贫基金会是国内扶贫公益领域规模最大、最有影响力的机构之一。在国内开展了十余年的教育扶贫项目,拥有广泛的教育资源及活动组织经验。中国扶贫基金会缅甸办公室也于2015年在缅甸内政部注册成为INGO,也与中国驻缅大使馆在教育领域进行了深度合作,效果良好。
5月14日-19日在京期间,交流团走进了北京星火小学,北京八一学校和北京师范大学,近距离学习、了解、参观了中国小学生、中学生及大学教育个性化的课堂教学活动,包括面对中学生开设的各种发展科技水平、提高动手能力、开拓思维的选修课。
▲北京星火小学之行
“中国学生和缅甸学生的差距很大,中国的孩子都很大胆, 而缅甸的学生就比较害羞,尤其是女孩,不敢说话”
▲北京八一学校之行
“在中国,音、体、美课程就可以有很多的选修课,如篮球、排球、体操、唱歌、乐器等,但是在缅甸暂时还不能有那么多的课程设计”
“学生的实践活动和实验课很多,但是缅甸的学生都是只学习书本知识”
“学校的设备很好很全,老师和学生的比例也低。在缅甸,往往都是学生多,老师少,每个班级都有很多学生,这样教学质量就不高”
▲北京师范大学之行
“学校里都配有外教,但在缅甸,现在还做不到”
▲在中国扶贫基金会参观交流
“在缅甸有许多国际NGO给我们捐助, 但是都不如中国扶贫基金会的力度大,不仅有助学金,还有爱心书包,感谢CFPA,谢谢中国”
在访问中,中缅教师们通过座谈对两国的教育体制,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缅甸教育部部长助理交流团团长木木昂女士深有感触地说起缅甸正在进行的教育改革,在中国所见所闻引起的触动和思考,表示回去后要尽力推动政策层面上的教育改革。教师们也纷纷表示,虽然中缅的教育条件还有差距,但是他们会从小处做起,改变学生死读书读死书的现象,在教学中鼓励和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访问结束后,交流团还参观了故宫、长城、奥林匹克公园等著名旅游景点,更近距离的了解了中国文化。
▲交流团游览北京标志景点
5月20日-23日,教师交流团离开北京前往中国的西部城市,中国扶贫基金会的项目区,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
参观中国扶贫基金会的项目学校保上小学时,学校开设的加油课程使老师们的兴趣倍增,而当老师们来到中国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新州三小时,浓郁的民族风情的欢迎仪式,具有民族特色的服装和为传承民间文化艺术而开设的课程都让老师们赞不绝口,而中国的民族融合,也让老师们记忆深刻。
▲在隆林-新州三小参观
“中国的学校聘请课外辅导老师教他们民间艺术, 很有趣,对学生很有帮助”
“中国的学生, 可以学习很多知识,他们有图书馆、读书角,到处都是课外读物,缅甸学校的书都是锁在房间里的,学生不容易看到”
“看了中国的城市和农村,觉得都很干净,没有人乱扔垃圾。在缅甸,乱扔垃圾的现象很普遍,仿佛哪里都是菜市场,垃圾特别多特别脏。回去后要把这里的情况告诉学生,教育学生不乱扔垃圾,好习惯从娃娃抓起”
▲在德俄镇保上小学参观
“加油课程很棒,不仅可以启发学生的兴趣,为学生带来课本里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与当地教育部门的领导,校长和老师交流时,大家仔细询问了感兴趣的细节,一致肯定了乡村地区为学生开设加油课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必要性。联想到缅甸也是多民族国家,老师们赞扬了传承文化从娃娃抓起的做法,表示回去后要写报告,提建议,同时在自己的教学中尽力体现自己民族特色的元素。
“我们看到在中国, 各地的发展也不一样,北京的学校主要是科技水平高, 注重提高学生的科学知识和能力,在这里是以传统的民族文化见胜,这里的学校很热情, 学生很活泼,回到缅甸后, 我会向教育部汇报,提建议在缅甸的中小学开展传承发展民间文化的活动, 开设有关课程”--- 交流团团长,木木昂
11天很短暂,但交流团相信,此次中国之行会像一股清风,吹起波澜,引起思考,带来改变,也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缅甸师生有机会到中国去,感受、学习和学习,为中缅两国的友好情谊,共同成长,添砖加瓦。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