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莫顶昂著:殖民统治时期的缅甸史(第七章)(一至七)林清风 张平 合译

编辑:缅华网 文章类型:历史回眸 发布于2019-01-31 12:01:51 共2598人阅读
文章导读 八莫·顶昂著:殖民统治时期的缅甸史(第七章)(一至七)林清风 张平 合译

殖民统治时期的缅甸史

八莫·顶昂著

林清风 张平 合译

 

第七章 缅甸各族人民的抗英斗争

一、西方列强在亚洲扩张势力和缅甸沦为英国殖民地

    十九世纪中期前后,亚洲许多国家处于历史转折时期。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在国内基本完成工业革命和加强政治地位的同时,加紧向海外扩张势力,力图开辟更广阔的国际市场和原料产地。西方殖民强盗在世界各大洋,各大陆横行霸道,迫使中国及其它许多亚洲国家相继沦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特别是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英国,实行「炮舰政策」,极力扩张殖民势力,建立了一个横跨欧、亚、美和大洋洲的殖民大帝国。在亚洲,英国以印度为基地,疯狂地发动殖民战争,侵略中国、新加坡、缅甸、阿富汗、伊朗等国,成为十九世纪中期前后亚洲人民最凶恶的敌人。

    十九世纪中期前后,也是缅甸历史的转折时期。十九世纪英殖民者以印度大陆作为基地,利用印度的人力物力进一步侵略缅甸,发动了三次侵略战争。1824年第一次英侵缅战争,英殖民者侵占了缅甸西部的阿拉干和东南边境地区的丹那沙林等二地,还强迫缅甸签订了通商条约和支付巨额的「赔款」。从1826年起,英国将阿拉干和丹那沙林等地并入英属孟加拉国省。1852年英国又发动第二次侵缅战争,又夺去了勃固一一为缅甸提供出海口的整个下缅甸,并于1862年又将勃固与阿拉干和丹那沙林等地合并,称为「英属缅甸」,置于印督的管辖之下。1885年英国又发动了第三次侵缅战争,战后英国又占领了当时以阿摩罗补罗和曼德勒为中心的贡榜王朝辖下的上缅甸。并于1886年将英属缅甸和贡榜王朝辖下的上缅甸合并,纳入英印帝国版图,成为殖民地印度的一个省,归印督管辖。如上所述,从1824年开始的六十多年之内,英国殖民者提出种种理由,说什么为了保卫殖民地印度的安全啦,还说什么是为了开辟通往中国西南的道路(除了英国早已垂涎上缅甸丰富的自然资源而外,实际上是为了要取得通向中国西南陆路交通要道的控制权),等等为借口,发动三次侵缅战争,把中世纪时期的缅甸一一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制国家,使她一歩一步地终于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英殖民者统治缅甸期间,缅甸各族人民进行的反抗英国侵略者的斗争,消耗英国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缅甸各族人民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游击战争,沉重地打击了英国侵略者,英国实际上只能控制有卫戍部队驻扎的城镇。

    英国侵占整个缅甸,前后费时六十年之久,这首先是因为缅甸各族人民对侵略者进行顽强的反抗斗争。1885年以后,缅甸就爆发了特大规模的反英起义,起义的浪潮席卷全国,殖民者残酷地杀害了大批爱国者,直到1890年缅甸本部几个主要中心的抗英斗争才被镇压,下去。这是侵略者用尽了极其残酷的恐怖手段才得以实现的。在山地边区,特别是钦族、克钦族部落居住的山区,反抗运动持续的时间更长。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作为反抗英国占领运动的余波,还发生过个别的反抗占领者的武装暴动。

二、英殖民者侵占贡榜王朝辖下的上缅甸

    第一次英侵缅战争,历时约两年之久,英军遭到重大伤亡,消耗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占领了缅甸西部的阿拉干和东南边境地区的丹那沙林等二地。在治理以上二地的过程中也还较为顺利,没有遭遇到阿拉干族、孟族和克伦族(以上民族在该地区居住最多)的激烈抵抗,仅在阿拉干地区遭到稍许的反抗斗争而已。

    第二次英侵缅战争,时间上不如第一次那么长久,人力物力的消耗也不比第一次多,这次战争只经过约六个月的时间,就以缅方失败告终。但在治理勃固地区的时候,英殖民者碰到的不仅仅有缅族人,同时还有克伦族人的激烈反抗斗争。

    第三次英侵缅战争,仅用了十四天的时间,就占领了缅甸王国政府的京都一一曼德勒,以缅方失败而结束。此次战争在时间上,伤亡的数目和战争费用等方面,都比前两次大为减少,可是,英国侵略者在治理上缅甸时,却碰到相当大的困难。

    第三次英侵缅战争以后,雅铭吞、雅贡支和雅波等人率众奋起反抗,狠狠打击侵略者,使他们忧心仲仲,不得安宁。有长期反革命经验的刽子手印督戴荷胥指出:「要治理缅族人的“摇篮之地”一一即贡榜王朝辖下的上缅甸,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啊!⋯」曾经任英属缅甸的督臣洽勒斯·巴拿特在1884年就指出:「要治理缅族人的“摇篮之地”是一件连作梦也怕去梦到它的事⋯」同样,有一位英国军事长官早在1889年的一份报告中向有关当局建议时写道:「虽然我们仅用五百名官兵能轻易地占领缅京曼德勒,但是,在治理上缅甸时,我认为我们不能少于五千名官兵⋯⋯」

    所以,英军俘虏锡袍王,解散了缅甸王国政府之后,英国侵略者便面临如何治理缅族人摇篮之地的任务了。曽作为英国政府的代表派驻缅京的司雷登上校,现在作为英军政治委员,他似乎已经意识到落到他肩上任务的艰难和繁重。因此,他和玛琳达加斯将军商量决定,仅仅解散缅甸王国政府,准备暂时保留王国政府的议会和公务人员,并试用他们来治理上缅甸。于是,玛琳达加斯和司雷登两人召集并接纳了那些效忠于英国女王政府的前缅甸王国政府议会议员们,利用前政府的议会治理了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后来印督和军事最高统帅们亲自前来缅京曼德勒视察之后,决定采取可能的办法治理上缅甸,同时决定解散前政府的议会了。根据印督杜佛林勋爵公告,从1886年3月1日起,锡袍王统治下的疆土上缅甸并入英印帝国版图,不再由该王统治,而由总督委派经钦准之官员治理。于是,驻扎在曼德勒王宫内的英军就开始治理上缅甸的准备工作。

三、英殖民当局实行军事管制

    英军占领缅京曼德勒之后,首先拆除了曼德勒及其周围的防御工事。当然英殖民者也估计到缅族人是决不会让他们为所欲为,任其奴役蹂躏的。所以,英殖民当局将那些认为可能会被用来作为民族旗帜来反对他们殖民统治的五个亲王连同锡袍一起逮捕之后,押送到英属缅甸(即下缅甸),然后把锡袍王和他的母亲以及锡袍王的妻妾辈,被英军解往印度孟买海滨拉德乃奇黎岛,五个亲王则把他们覊禁起来。

    就这样地,英国侵略者在铲除了反对他们的政治基础之后,就占领了王国政府的兵工厂,并派驻英军严格督造。

    英军占领上缅甸之后,解散了缅甸王国政府的武装部队。缅甸人所持有的武器,连菜刀的尺寸也有限制。他们力图收缴落到缅甸人手里的武器弹药。殖民当局还发布公告,要缅甸人将他们手里的武器弹药火速上缴英国当局。公告还用威胁恫吓的口气写道:「如果还发现有窝藏武器弹药者,格杀勿论。」殖民当局实际上也是如此做了。但是,许多缅甸人把他们手里的武器弹药,拒绝上缴而藏匿起来,有的带着武器弹药离开缅京躲避他方。

    当英国侵略者稳住了它在缅京的统治以后,它已意识到仅用10000名官兵是无法统治上缅甸这块“缅族人的摇篮之地”的。因此,又从印度调来一支部队,到1890年英军累计达35000人。该武装部队由英国将军约恰·怀、约恰·吴勒、普耶特利·诺巴等统帅,实施军事管制达五年之久。

    英国用于上缅甸的行政管理费用原定计划是300000英镑。可是1885/1886年度却花费达635600英镑,比较1887/1888年度内开支增加了两倍有多,既使各方面情况有了好转的1890年,花费也达到865000英镑。

    当初,英国要吞并上缅甸时提出的理由是,为了所谓殖民地印度的安全,等等。因此,就把上述庞大的军政费用转嫁到印度人民肩上,让印度人民来负担。所以,1885年印度议会孟买第一次全体会议的决议中就明确地指出,议会不同意英国侵占上缅甸。该议会同时指出,如果英国政府已经作出了吞并上缅甸的决定,那么本议会建议要求不要把上缅甸并入殖民地印度,而应该像锡兰(即今改称为斯里兰卡)一样,把缅甸作为独立的殖民地行政机构,因为英国吞并上缅甸,仅仅是为了满足英国资本家集团的利益而已。所以,印度人民不愿意承担这一切费用。但是,在缅甸开始实施“岱荷基”统治的历史时期,当英国计划将缅甸从殖民地印度中分离出来,作为由英国政府直辖下单独的殖民地国家的时候,由印度资产阶级领导的该议会又带头反对分离了。

    英殖民当局对上缅甸实施军事管制时期,当然曼德勒就成了政治 上的中枢一样,八莫在政治上,经济上也是很重要的地方,因为当时八莫是缅、中通商贸易的重要城市。所以,英国在曼德勒稳住阵脚之后,英国将军玛琳达加斯就乘伊洛瓦底轮船(蒸汽轮船)赶紧占领八莫,并委派挪蒙将军担任军事管制首席执行长官。

    英国在缅京曼德勒和八莫派驻军队,完成战略占领任务之后,英国政府当时还不知道如何处置掸邦区、克钦邦区以及钦山区的时候,又匆忙派兵占领“缅族人摇篮之地”的岑尾申、密铁拉、叫栖、第悦、敏巫、勿外、木各具、敏建、望濑、实阶、瑞帽和杰沙县,并实施军事管制,在军管期间,印度立法审核委员会的少部分委员作为政治长官参加了该委员会。但是,实权却是掌握在英国军事长官手里。

    在军管过程中,从县市城镇到重要的大小乡村,都派驻英军实施法西斯军事统治。对于那些反抗英殖民统治的缅族人实施残酷的镇压,特别是发现藏有武器弹药者,不加任何审讯开枪射杀。

    为了能够迅速地调兵遣将,对那些反抗者实施更加严酷的军事镇压,以便达到更加有效地控制上缅甸的目的,于1886/1889年间,英国赶紧修建从东吁到曼德勒的铁路。

四、英属缅甸地区的抗英斗争

    在昏庸无能的锡袍王的苛政和暴虐统治下,缅甸人民过着极端艰难困苦的生活。英国殖民者认为这一点是可以大大加以利用的。于是,他们开动宣传机器,大肆宣传说,他们是缅族人的救命恩人,是他们把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缅族人民拯救出来的。英殖民者把自己标榜为救世主,他们痴想缅族人将会高兴而热烈地欢迎他们,并且会服服贴贴地听任他们摆歩的。

    1885年英国发动第三次侵缅战争,吞并上缅甸,第二年,于1886年元月份英国托利党政府下台,由格拉斯顿领导的自由党政府上台时,在关系到发动第三次侵缅战争的问题,英国国会喧嚣鼓噪,发生了激烈的争吵,争论的焦点是:关于这次侵缅战争的战争费用究竟是应该由谁来承担,即应当由印度承担呢,抑或是由英国来承担?关于这个问题政府和在野党之间发生激烈争执。当时处于在野的托利党员,包括伦多夫·丘吉尔勋爵在内极力争辩说,他们党执政时期发动的第三次侵缅战争,是为了把处在锡袍王的残暴统治下受苦受难的缅族人拯救出来,缅族人是会高兴地欢迎英国政府的这一举动的⋯⋯等。

    但是,事实胜于雄辩,缅族人用实际行动回答殖民者的无耻烂言。当英军开始侵犯上缅甸的时候,英属缅甸地区的有民族自尊的爱国志士仁人,群情激愤,奋起反抗英国侵略者的殖民统治。这个时期缅族人的抗英斗争,比1852年第二次侵缅战争结束时期更加广泛,更加激烈。

    在英属缅甸地区担任武装警察的缅族人,不顾英殖民当局的命令,拒绝镇压参加抗英斗争的缅族人,使英国当局无可奈何。因此,为了破坏反英活动,殖民当局决定要利用克伦族人,来对付缅族人的抗英斗争。当时在英属缅甸地区任财务大臣的杜尼·史比登在他着的《忠诚的克伦族人》一书中清楚地写道:「英国为了巩固它在缅甸的殖民统治,必须利用克伦族人来对付缅族人,等等。」是明显的例证。十九世纪广大克伦族人勇敢地展开了抗英斗争。但是,英国殖民者靠收买克伦族个别集团首脑的手段,在他们中间加紧制造分裂。在殖民地缅甸,广大克伦族人跟国内其他民族一样,遭受着残酷的政治迫害和经济剥削,在这方面殖民者对待他们是不会例外的。英殖民者只拉拢克伦族上层分子,而把普通的克伦族人的一切不幸都归咎于缅族人。克伦族农民饱受英国垄断资本集团,印度的高利贷者,缅族和本族地主恶霸的压迫剥削,跟缅族农民一样,他们不得不负债累累,背井离乡,去他乡寻觅工作。

    英殖民者根据「分而治之」的原则行事,他们采取「以克伦治缅」的恶毒手段,在克伦族人和缅族人之间挑拨离间,分化瓦解,妄图征服和永远统治缅甸的罪恶目的。

    为了镇压缅族人的抗英斗争,英国政府对克伦族人的政策,此时才开始付诸实施。缅甸政府内政部第3203号文件里,有如下记载:1890年英国当局为了加强英属缅甸地区的治安工作,在扩大组织的民族武装部队中,克伦族人占了总数的三分之二。

    早在1881年,居住在英属缅甸的一些有亲英情绪的,又是受过洗礼的斯戈克伦人(克伦族有三个主要族系,即斯戈克伦、勃澳克伦和贝克伦;另外有两个集团,即:克伦尼“或称克耶族”、东杜族“即怕奥族”)的倡议下成立了克伦民族协会。该协会宣布它的任务是:团结不同宗教信仰和不同语言的克伦人,促进他们跟不列㒹统治者的合作,通过教育与互相帮助,促进克伦族人的社会进步与经济繁荣,建立「克伦民族」,保卫克伦族各集团免受缅族人可能恢复统治的威胁。他们成立该协会的目的,主要为了把散居各地的克伦族人从政治上加以严密地组织起来。当时英殖民当局十分重视该协会,企图利用该协会作为对缅族人施加压力的工具,同时,基督教团体为了扩大它们的传教事业,也对该协会十分重视。

    1886/1887年间,在英属缅甸的东吁和瑞真等地爆发了空前的反英运动。各阶层广泛参加了这次反英运动,其中也有缅甸和尚,他们站在斗争的前缐跟英殖民者进行英勇的斗争。当时较著名的领袖有溪渊寺院法师和叫加叻法师等。

    在英属缅甸地区,抗英运动风起云涌,此起彼落。英殖民当局面临难于控制极度困难的局面,英国苦心经营的五千名武装部队已深感不足,在此情势下,英殖民当局就开始策划通过基督教团体利用克伦族人了。

    克伦族居民有五分之一是基督教徒(根据1931年的调查材料,缅甸有1300000克伦族人)。基督教传教士的活动,给缅族人和克伦族人之间的关系带来特殊的危害,导致了克伦族人和缅族人之间人为的仇恨的加深。

    当时美国传教士彬坤博士和英国督臣巴娜特联系,公开进行挑拨克伦族人敌视缅族人的罪恶活动,这个美国传教士彬坤博士特别对于克伦族基督教徒进行盅惑人心的煽动性宣传,说什么对于信奉偶像的缅族人应当按照上帝的旨意予以清除之,等等。然后,就是这个彬坤从英督臣那里领取了武器弹药,武装克伦族人。就是如此,在1886/1887年间,在英属缅甸地区的抗英运动中,英殖民者为了它们的利益,利用克伦族人武装力量去镇压缅族人的抗英运动。英殖民者人为地制造民族矛盾,从而引发民族大冲突,开始制造缅族人和克伦族人之间的不和。制造民族纠纷,挑动民族冲突,这是殖民者惯用的技俩,它们妄想通过这种阴险毒辣的手段,来达到它们长期进行殖民统治的罪恶目的。

五、上缅甸地区的反英运动

    1885年英国发动第三次侵缅战争,吞并缅甸中部,即贡榜王朝辖下的上缅甸一一缅族人的“摇篮之地”,从此以后,抗英运动风起云涌,革命的烈火燃遍各地,面对此起彼伏的抗英斗争,英殖民军吓得胆颤心惊,坐卧不安,惶惶不可终日。    

    在第三次侵缅战争中,指挥英军作战的玛琳达加斯将军,面对波澜壮阔的抗英运动,因为没法能及时维持殖民统治秩序,被迫辞职。继巴拿特之后,任缅督的莎·洽勒斯·卡洛斯威,在他的《缅甸治安》一文里及莎·哈巴怀(他于1886/1889年间曾负责治理上缅甸。又于1905/1910年间担任第二任缅督)这在他的《一个治理缅甸的公务员》一书里,都不得不承认缅族人是如何英勇抗击英军,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等等。

    缅族人在“摇篮之地”及其周边地区展开游击战,坚持了五年之久,沉重地打击了英军,英国当局实际上只能控制有卫戍部队驻扎的城镇罢了。

    在率众领导抗英运动中有下列较为著名的领袖,他们是:

    1、帽琼(蒲甘地区);

    2、帽耶纽(卫贡地区);

    3、帽腊觉(遵景支地区);

    4、㡌悦(曼同地区);

    5、宇欧达玛(新彪遵地区);

    6、帽达建(叫栖地区);

    7、敏赛亲王(西彬支地区);

    8、突顶莫(瑞帽地区);

    9、宇旺铭(即温都土司。允地道区);

    10、帽腊觉(卜巴地区);

    11、帽影(仙马加地区);

    12、瑞蚋荣(他是领导缅甸人民争取国家独立而斗争的翁山将军的祖父。南卯地区),等等。

    缅甸广大劳苦大众一开始就对入侵者进行不掘不挠的英勇斗争,他们是反侵略的主力军,由于英殖民者严重地侵犯了一些封建上层分子的利益,在当时国家和民族已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一部分封建上层分子和爱国官兵也被迫起来领导人民进行反侵略保卫独立的斗争。

    当时各地爆发的反英运动,虽然范围广泛,规模空前,斗争激烈。但是,这些斗争带有自发的性质,而且对各地的反英势力没有很好的加以组织起来,更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当然缅甸广大人民群众是反侵略的主力军,可是,在当时的领导层中,有前王国政府的阁僚,也有僧侣和一般平民,在范围广泛的反英斗争中,没有任何迹象可以证明各地的抗英势力由统一组织领导。他们根据各自地区的情况和特点,组织人力物力,囤积粮草和武器弹药,开展游击战争。

    由三名将军统领35000名英军,费时五年,仍然无法平息“摇篮之地”缅族人的反英运动。缅甸爱国武装不仅短暂占领许多乡村,还经常奇袭驻扎着英军的重要乡村和城镇。

    英军把他们认为是支持抗英游击队的无数村庄烧毁,被他们怀疑是“叛乱分子”的人任意逮捕,不加审讯,残酷虐待,甚至秘密处决。但是,他们仍然无法把缅甸人民的抵抗运动镇压下去。英军占领了上缅甸之后,费时约十年,抗英运动才逐渐被平息下去。可是,领导反英运动的大多数领导人,并没有放下武器,向殖民当局屈膝投降,也没有接受高官厚禄,许多领导人连同他们竖起的抗英旗帜一道带进了坟墓。允道土司则避难到中国境内。

六、掸邦区、吉仁尼邦区和卡瓦地区的反英运动

    当时的掸邦区、吉仁尼邦区和卡瓦地区,虽然属于缅甸王国政府的辖地,但是,英国早巳知道这些封建邦区是否获得自治权力的,他们推举首领和土司来治理邦区的。此外,英国当局也已探明掸邦区和吉仁尼邦区已在挖掘开采能为他们的工业发展提供十分有用的原料一一矿产;还有该邦区生长着经济价值极高的柚木林。此外,掸邦区又是处于缅甸中部地区,中国、老挝和暹罗(即今日的泰王国)等国家和地区之间,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英国当局分析了上述种种之后,已对掸邦区和吉仁尼邦区垂涎三尺,恨不得马上吞了下去。

    但是,自从英国吞并上缅甸,解散了王国政府之后,至今还没有一个邦区的首领前来和英国当局发生任何联系。

    在这里让我们回顾一下掸邦区的历史。

    在整个中世纪历史时期中,掸邦区和缅甸王国政府之间的关系是良好的。只要不触犯到他们的自治权力,他们仍然效忠于王国政府,并缴纳该交纳的赋税,从不敢怠慢。后来关系悪化了,那是在英国吞并上缅甸之前几年内发生的。由于派驻掸邦区的缅甸军队,残酷迫害掸族广大人民群众,激起人民的广泛不满情绪,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掸邦区部分首领才率众反叛缅甸王国政府。当时率众反叛的首领之中较为著名的有景栋土司和孟乃土司等。在当时那种情势下,加良亲王的儿子林彬王子乘机进入掸邦区,并开始着手组织掸邦区土司们,至此,林彬王子已基本上把景栋、孟乃、腊撒等地的土司们以及孟龙侯等掸邦上层分子组织起来了。

    英国当局占领了上缅甸之后,又面临征服掸邦区的问题。但是,英殖民者早已在印度大陆碰到过类似问题,有着丰富反革命经验的英国当局,要解决掸邦区的问题,其实也并非那么困难的事。英国当局妄想只要能把林彬王子铲除掉,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征服掸邦区了。

    英国当局认为向掸邦区的首领们保证予以他们邦区的自治权力,这样就可以把林彬王子聚集组织起来的力量分化瓦解,个个击破。于是,缅督巴拿特就派他的政治长官比勒恰先生作为殖民当局的特使前往掸邦区,开始了他们吞并掸邦区的罪恶活动。由于英国当局保证予以掸邦区自治权,所以良瑞土司开始和英国当局接触,接着是掸邦区土司一个个摒弃林彬王子,并表示从今以后要效忠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政府。最后林彬王子本人也亲自向英殖民当局屈膝投降了(2)。虽然掸邦区的上层分子一个个向英国投降,投靠英国政府,忠诚于英国女王。可是,掸族广大人民群众的抗英运动,并没有因此而揠旗息鼓。虽然后来的抗英运动的规模和激烈程度不如从前,但是,作为一股反抗力量仍然存在着。后来继续领导抗英运动最著名的领袖有突雅鲁,他原本是一位僧人,还先后担负起民族解放斗争的任务。突雅鲁在孟乃地区开展游击战争,狠狠打击侵略者,使侵略者不得安宁。斯固先生在他的工作记录里如此写道:「在掸邦区,我们还没有碰到过像这畜性给我们制造如此麻烦,等等。」突雅鲁和他的掸族爱国领导者们始终没有向英国当局缴械投降,直到最后他仍然高举民族解放的伟大旗帜,昂首阔步走向刑场。

    在吉仁尼邦区,英殖民者仍旧碰到激烈的反抗,领导抗英斗争的吉仁尼族领导人有苏立波等。苏立波是一位严格维护吉仁尼邦区自治权的领导人,1887年英军入侵南掸邦区时,苏立波就已作好抵抗的准备。当时英军兵分两路,一路是从南掸邦,另一路则是由下缅甸,封锁围攻吉仁尼邦区。根据当时殖民当局的档案记载,英国动用现代化武器武装起来的军队,围歼苏立波部队。游击队战士们在苏立波的指挥下,进行殊死的战斗,结果爱国的吉仁尼族游击战士死伤约100余人,等等。英军占领吉仁尼邦区的时候,苏立波仍没有放下武器,至死之日仍高举着吉仁尼族民族解放的旗帜。

    英国探明卡瓦地区蕴藏着丰富的金矿之后,要侵占该地区的心情万分急切。可是,对于英军的入侵,广大的卡瓦族(3)人是不能容忍的。他们联合五个地区一道抗击英军侵略者,英军烧毁一个个卡瓦族村寨,他们痴想采用如此强硬的镇压和恫吓手段,就可以征服卡瓦族人。但是,英勇的卡瓦族给入侵者以沉重的打击。领导卡瓦地区的抗英斗争的领导者中,最著名的有南康宇等。

七、克钦族(4)和钦族(5)人的抗英斗争

    当英殖民者吞并上缅甸的时候,克钦族人仍然处于酋长统治下,散居密支那、八莫、杰沙县以及掸邦北部地区,他们热爱独立和自由,按照他们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和平地生活,如今英殖民者的入侵,奴役蹂躏他们的民族,破坏了和平安宁的生活,他们怎么能忍受?于是他们就奋起英勇抗击侵略者。

    英国力图占领克钦族人居住的北部地区的时候,意料之外的碰到了巨大的困难,原因是英殖民者对于克钦族人散居的北部山区地理形势一无所知之故。然而他们多少知道八莫和抹拱二地是该地区的重镇,所以首先占领上述二地,作为进一步侵略的基地,派驻军队,并对克钦族人的扺抗运动进行残酷的镇压。

    根据英殖民当局有关文件指出:克钦族人的抗英斗争,比其他民族坚持的时间更加长久。1914/1915年的有关报告中也同样指出,克钦族人的抗英斗争,直到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1914年,仍然在继续坚持斗争,等等。在抗英斗争中,较为著名的首领有昔玛酋长、玛康酋长、榜敢酋长、达那酋长以及昔董酋长等。

    于1886年英军就占领了八莫和抹拱二重镇。但是,直到1914年英军才能占领勃道欧。然而,克钦族人的反抗运动并没有停止,1914年底在密支那县的抹拱和迦迈等地还爆发抗英斗争。

    根据当时担任八莫县长苏尔先生的报告中指出:英军在新波地区烧毁46个克钦族人的村寨,烧掉大量的稻谷,还烧死许多性畜等。在抹拱也焚烧许多克钦族人的村落,等等。由此造成无数克钦族人家破人亡,流离失所,殖民者的这种法西斯野蛮行经,更加激起广大人民群众的愤怒。对殖民者的深仇大恨化为无穷的反抗力量,狠狠打击来犯者。

    钦族人散居在伊洛瓦底江三角洲和亲墩河西岸的西部山脉。钦族人对英殖民者的入侵和奴役进行长期的扺抗斗争。根据有关英国行政管理文件及其地文件中指出,从1887年开始,钦族人奋起抗击英军,直到1898年仍在坚持斗争,等等。

    英国吞并上缅甸的时候,钦族人按照血缘关系散居西部山区,主要是迪申、法林和哈卡等地。

    英军占领缅京曼德勒之后,于1887年就着手准备征服钦族人,屠杀钦族人的刽子手叶卡上尉率领英军挺进至加里瓦的时候,传唤钦族首领们要前来宣誓效忠英维多利亚女王。于是,钦族首领们便前来会见叶卡上尉。但是,他们却拒绝效忠英女王,这使叶卡上尉火冒三丈,因此,马上命令英军向钦山区进军,就在此时,吉灵侯和瑞乔骠亲王来到钦族人中间避难,他们号召钦族人起来反抗入侵者。

    英军由约恰·怀率军向钦山区进军,从迪申到哈卡地区,怀的部队烧毁许多钦族人的山寨,拒绝效忠英女王的无数钦族人惨遭杀害。但是,钦族人并没有被吓倒,也没有被杀绝,他们英勇地抗击侵略者,开展了游击战。一位曾经参与钦山区战役的英国军事长官在他的名为《钦山区》一书里承认:在我的战斗经历中,从未遇到过像钦族人那样难于征服的民族了,等等。

注释:

    (1)英殖民者于1885年开辟仰光到东吁的铁路。当时英殖民者的势力只能达到东吁,由此而北上缅甸地方仍在缅王辖下,后来英殖民者兼并上缅甸,遂于1889年将该铁路延长至曼德勒。

    (2)由于林彬王子屈膝投降,英殖民当局赏赐他一幢房子和每月16英磅的养老金,于1933年逝世。

    (3)卡瓦族,居住在滇缅边界的班洪、果敢以及滚弄等地,怒江的西岸,即清史称葫芦国。

    (4)克钦族,又称景颇族,现居住在缅北密支那、八莫、孟密、贵介、景栋一带。在缅甸历史上克钦族人曾于缅王锡袍时代,焚烧八莫,并拟劫抢曼德勒京都,至英殖民者占领全缅甸后,克钦族才开始引人关注。

     (5)钦族,译亲族。所占区域相当广大,居住在亲墩河及木各具山,钦山至卑谬南下阿拉干一带。钦族原住野人山的户拱河谷,迈立开江西岸,被克钦族駆逐南移。钦族原来是缅甸古代的谛族,现阿拉干以北,有少数钦族因所居住地方多山,交通阻塞,故语言差异,以语言去区分,钦族可分三、四十种。


 
0
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