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草春晖(二)母亲-更生

编辑:缅华网 文章类型:缅华文苑 发布于2017-04-08 13:05:38 共1371人阅读
文章导读 寸草春晖(二)母亲-更生

作者:更生

母亲十六岁来到缅甸,她从不提及自己的身世。

是我稍懂事的时候 ,才知道因前夫过早去世,嫁与父亲。之前已有二男孩,由她家翁抚养,这是大户人家。与我们是邻近村。

那个年代,年轻守寡,意味着失去了生活支柱。这是在无法仰给的处境下的无奈之举。

和父亲,生了四男一女(我下面的男孩不幸夭折)。

我异父的两个哥哥,一直到我们搬来勃生,过了好长的日子才认识,曾与我们同住。大的还读了夜校,稍懂中文,操一口流利的闽南话,很疼我。在我印象中,没几年就出外谋生。小的生性蛮悍,时常滋事生非,母亲无法留住他。后来当了兵,也就远离了我们。

我们在勃生开了一个小布店,因了父亲缅语讲不好,难于沟通,便由母亲接手经营。记得当时还安了一台缝纫机,凡买成的纱籠面料等,客户需要缝制,即可赚取工钱,也兼卖一些自制的衣物等什么的。

后来,父亲带着哥哥又回到我们原乡开杂货店去了。

这一来,母亲天不亮就得给我们先做好饭菜,才去开店。收市回来又要着手家务。起早摸黑,整天的操劳忙碌自不在话下。当时,母亲身边有我,妹妹和弟弟。母亲目不识丁,买卖补货全凭记在脑子里。挂万漏一的事在所难免。辛辛苦苦的打拼,到头来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的事时而有之。故此,她亟盼我们能读好书,哪怕再苦再难也全不在乎。

母亲的境遇,使我想起《祝福》里的“祥林嫂”。在她的思想意识里,是前世的造孽来承受今生的苦难。于是,她更虔诚佛教。天天吃素,长年累月,从不间断。

许是一个机遇,抑是一种缘分,外地的师父要在勃生设佛堂。她喜出望外,益加热衷于佛堂工作,积极参与所有的佛事。大家看她那么热心,勤奋,就把大大小小的事务交付于她。在她的运作下,佛堂更有生气了,香火更旺了。她的表现获得了大家的认可和胜任。她喜在脸上,甜在心里。

母亲之所以有这份心思和魄力,勤勤恳恳地致力于佛堂工作,是因为哥哥在家乡的生意很顺意,我和妹妹在外有一份教书的工作。她可以卸下操劳背累的担子。

她大半生艰辛劳苦的一页总算翻过 去了。

母亲全神贯注于佛事。佛堂还派她到仰光参加培训。一个大字不认的妇道人家,佛经竟倒背如流。每每主持佛事,念念有词,一字不差。

母亲的后半生,完完全全沉浸在拜佛念经的日子里。生命有了寄托,不知不觉,日子也就一页一页的过去了。

父亲过世许多年后,哥哥只身到掸邦首府——东枝经营土产。不几年,母亲也随哥哥一家迁居东枝。她已是八十几的老妪了。身子骨已大不如往昔。幸亏哥哥结识了地方上的官员医生等,加上妹妹一家早已落户东枝,也时常去探望她。几度住院,得到极好的医疗和精心照顾,均能转危为安。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落叶归根的乡土观念,深深埋植 在母亲心中。“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她,无时无刻挂念着生活了大半生的所在地。对亲力亲为的佛堂始终耿耿于怀,对共事的姐妹教友惦念有加。她执意要回勃生,哥哥很无奈,经医生的复查,认为三两年内无大碍。于是,她又回到了日夜思念的故土。

无奈,天不假年。她觉得自己已落叶归根,回到了朝思暮想的故地,了却了自己的夙愿,再也没有任何的牵挂,就平心静气,安详地走了。享年八十有九,正要为她祝九十大寿的时候!

她告别了尘寰,往另一个世界而生了。

我未能在她临终前守护,服侍,一如父亲去世,我不在身旁,使我抱恨终天。

2011年8月

 
0
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